曳尾菌:记录菌类微观小世界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7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灯笼菌

  科普博主曳尾菌是一名来自苏州的90后女生,因为钟爱拍摄和在网上分享菌类的摄影与视频,受到了许多网友的喜爱和关注。目前,曳尾菌在微博上已经拥有102万粉丝。从2015年以来,她一直专注于拍摄各种各样菌类,她还喜欢通过延时摄影的方式,记录下菌类在数天甚至数个月的生长过程,制作成视频,让网友可以在短短十几秒或者几分钟的视频里,见证菌类神奇的变化过程,一睹这个奇异纷呈的微观小世界。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拍菌类?拍过多少种?平时从哪里找到这些菌?
  曳尾菌:我从2012年就开始拍摄菌类,到了2015年的时候,开始专注地坚持记录,到现在大概拍摄了将近500种菌类。我一般都是去户外寻找菌类,除了城市以外的森林等自然环境,我还会在城市里的公园、街道边,甚至小区里寻找,我们身边其实就有很多,只是人们很少注意到。比如我第一次找到的菌叫作闪光亮皮菌,是在我的宿舍花园里找到的,它长在一片树叶的表面,像小灯泡一样,是我在观察其他蘑菇的时候偶然发现的。我很少是有目的地找,基本都是偶遇。大部分菌类长在腐木上,其中有些特别小的菌,就需要人蹲下来拿着手电筒一点一点找。
02:白柄菌
04:钙丝菌

  培养一株菌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培养成功的概率高吗?
  曳尾菌:其实拍摄菌类不难,难的是前期的培养过程,简单说来有基物培养和纯培养两种模式。培养一株菌的时间不定,从一两天到几个月都有,甚至有一年多的,也经常会遇到培养失败的情况。
  拍攝一种菌类的过程是怎样的?
  曳尾菌:每天观察几遍想要拍摄的菌,一旦出现生长变化的迹象,就可以拍照了。简单地说就是用三脚架架起相机,设置闪光灯和延时快门线,每隔1至10分钟不等拍一张。
  拍摄菌类需要准备什么拍摄设备?你现在用什么器材?
  曳尾菌:因为我经常拍摄延时摄影,所以主要需要准备相机、延时快门线、三脚架、备用相机电池、闪光灯、柔光箱。
  我最常用佳能EOS5DsR搭配65毫米微距镜头,用佳能MT-24EX微距闪光灯。根据不同场景换镜头(100mm微距镜头,24-70mm和35mm镜头等)。根据微距和稍大场景的不同切换镜头,主要看被摄菌物的大小。我拍摄的菌物大多数是1毫米左右,不算很小,65毫米镜头就足够了。
03:弹球菌
05:白毛小口盘菌

  一个菌类的延时摄影大概需要多少张照片组成?
  曳尾菌:一分钟的延时摄影,我一般至少会拍三四千张照片。一个菌类的延时摄影大概由几段素材组成,每段素材拍1至10天不等,所以每隔半天需要给相机和闪光灯换电池。
  拍摄的时候,菌如何摆放?需不需要准备拍摄背景?
  曳尾菌:因为菌类一般都生长在木头上,拍摄的时候我会把附着菌的木头放在一个托盘里,托盘里放一厘米深的水。如果拍摄单个体积特别小的菌,我就不会特意布置背景,如果被摄菌类较大或需要拍摄菌群,我会在拍摄对象后面摆一块黑色的布作为背景用来突出主体。
06:红盖小皮伞
07:粗糙金褴伞

  布光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曳尾菌:菌类一般怕光,所以室内需要保持一个避光的状态,因此拍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布光。如果不布光的话,光线就很不均匀,拍摄效果会受影响。如果拍很小的菌,比如一两毫米大小的,那相机自带的闪光灯就可以应对了,而且因为闪光灯的强度比室内的光线要强很多,所以拍摄的时间和室内的光线并不会对拍摄效果产生太大影响。如果拍摄对象较大,比如超过了10厘米,我会用一个柔光箱进行补光,把拍摄的菌类放进柔光箱里,然后再拍。后期处理图像时,根据情况会再用Adobe Premiere软件调一下光、以及视频去抖动。
  相机的参数如何设置?
  曳尾菌:拍微距的时候我一般把光圈设置在f/10-f/13,ISO设置在100,因为拍摄时会补光,所以ISO可以调低一点。
  拍摄微距时如何防抖?
  曳尾菌:一般只要使用三脚架和闪光灯,就可以有效防抖。在不用三脚架的时候,可以通过调整身体姿态、放低重心来防止抖动。
08:盘菌
09:艳丽盘菌

  可不可以讲述一些你印象很深的拍摄经历?
  曳尾菌:有一次我想要拍一种菌,需要在野外扎帐篷住5天,结果没想到那种菌的生长速度比我想象中慢很多,5天的时间很难拍摄到蘑菇生长变化的素材,又因为在户外无法充电,备用电池也不够用,最后一天赶上下雨,这个拍摄计划就失败了。
  还有一次,我拍摄一种菌从白变黑的过程,但曝光就非常难以掌控,如果一开始把曝光调高,菌在白色的阶段就会过曝,如果曝光调低,菌在黑色阶段拍出来又非常暗,尝试了几次后,我想到了在菌的背后放一块蓝色的背景布,成功地解决了这个曝光问题。拍摄菌类就是有很多这样比较不可预测的困难与挑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核心 陈文国(天津) 摄  点评:日落时,作者以枯枝为前景,夕阳为背景,并匠心独运地通过手动失焦,使枯枝和太阳虚化创造梦幻感。虚化后的夕阳形状酷似人的心脏,枯枝则酷似血管,与“核心”这一主题相契合。水之彩 何敏(浙江) 摄  点评: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也让原本如镜像般的水面倒影,扭曲、拉伸成奇妙的形状。如果倒影对应的场景本身具备丰富的色彩,出片率会更高。风力的大小也与出片率息息相关—风太小,景
期刊
从摄影生涯的开始,史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就不断地挑战着传统摄影媒介。他关注日常中的普通事物与场景,作为彩色摄影的先驱和快照美学的鼻祖,肖尔一直在尝试各种流行的摄影手段,以《美国表面》(American Surfaces, 1969 ~ 1979)、《不寻常的地方》(UncommonPlaces, 1982) 为代表的作品更是影响深远。  《城镇和乡村》(Town & Count
期刊
福伦达公司自1840年开发出第一台全金属相机后,几十年中不断推出大画幅湿版、干版相机和新镜头。到19世纪末,福伦达的镜头产量已经达到每年数千只,总产量突破65000只,这在摄影术还不普及的19世纪堪称了不起的成就。不断扩大的市场版图和节节攀升的镜头产量蒙蔽了福伦达管理层的眼睛,当他们还在苦思冥想为大画幅专业相机改进镜头设计时,没有注意到相机小型化和摄影普及化的浪潮已经气势汹汹地袭来。甚至当福伦达将
期刊
01:自由王国  2021年1月,摄影世界杂志社举办了“大师的图片编辑课”活动,邀请曾担任2006、2007、2016年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委、2008年美国全球年度图片奖(POYi)评委以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委员会执行秘书等工作的黄文女士担任导师。  课程中,导师黄文对不同摄影师带来的作品有针对性地从拍摄构思到拍摄手法提出意见,逐一点评并指导进行专业编辑,还提出了有建设性
期刊
Armin,生于1994年,拍摄于萨拉热窝,选自《小心地雷》(Beware landmines )系列,2006 ? Elena Givone  “一个人的梦想只是一个梦想,我们共同的梦想就是现实。”  ——小洋野子(Yoko Ono)埃琳娜·吉沃尼(Elena Givone)  我们该如何对另一个人的痛苦作出反应?比如对难民、病人和生活极其贫困的人,只是怜悯并感谢我们的生活没有他们那么糟糕吗?或
期刊
01:f/1.4,1/20 秒,ISO 40002:f/8,1/1000 秒,ISO 10003:图02 局部放大  最近,索尼新发布了全画幅大光圈定焦G大师镜头FE35mmF1.4GM,我有机会提前拿到了它并进行了试用,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只镜头在旅行拍摄和风景摄影中的性能表现。  对于我而言,评价一只镜头的好坏一般从这三个方面考量:画质表现、便携性、功能性。FE35mmF1.4GM作为G大师系列
期刊
01:《珍珠母》系列(Mother of Pearl)?Xuebing Du  李白奉唐玄宗之命作诗,写下了广为流传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来形容杨贵妃之貌美,其前半句意为“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其容貌。”一位身着霓裳羽衣、色如春晓之花的美人形象跃然纸上。  而90后摄影师杜雪冰在拍摄花朵时则恰好反了过来,她将花朵想象成美丽的女性,通过多次尝试将女性的细腻和美好呈现在了盛放的花朵上
期刊
“HDR”是英文“High DynamicRange”的缩写,意为“高动态范围”。早期,HDR通常运用在计算机图形学电影摄影术和图片摄影中,目的在于实现更大范围的图像色调细节,后来被运用在摄影作品中受到了很多摄影爱好者的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从原理出发,在摄影后期方面说明利用Photoshop实现HDR照片的方法。  一张照片记录下的色调范围比现实景物的色调范围小,单张照片所承载的色调信息是一定且有
期刊
“用有色眼鏡看人”是不对的;但用“有色”镜头观景,却很有它的道理。  德园艺术家卡尔·谢弗勒在《色彩论》-文中曾总结道:“色彩在艺术中应视为独立的抽象体,艺术家将色彩独立出来,使之具备音符的特征,颜色与线、形一样,是艺术的生动语言。”色彩是产生美的基本元素,摄影中的色彩语言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每一幅摄影作品的魅力,要么带给我们视觉的冲击力,要么带给我们亲和力,要么带给我们一种动态感,要么
期刊
苏菲·卡尔:关于不确定( Sophie Calllle: REGARDINCERTAIN)  2019 年9月6日至12月1日  苏菲·卡尔出生于1953年,是法国知名女性观念艺术家,摄影是她的主要创作方式。但是不同于一般的摄影家,她的作品其实也是对自己一系列不寻常的艺术行为的记录。比如,她曾经邀请陌生人在自己的床上睡觉,然后交谈、观察和拍摄;她曾去威尼斯的一家酒店应聘当服务员,只为记录陌生人住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