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滑翔机及其应用技术发展

来源 :船舶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下滑翔机作为重要的海洋信息采集装备,被大量应用在海洋探测领域.文章结合国内外水下滑翔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海洋探测的角度对滑翔机的技术特点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对滑翔机的应用技术进行分析,并讨论水下滑翔机的未来发展趋势,助力水下滑翔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范围的拓展.
其他文献
为保证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三个要素结构的均衡性、合理性,力求达到在保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加快工程进度、节省工程投资的目标,结合宝山井下提质扩能实例,从业主方的角度探讨了井下提质扩能项目管理中三控工作的思路,得出在设计阶段应做好设计质量控制,把握投资控制;在施工阶段协调好进度控制,通过监理抓好质量控制,以推动工程优质、快速建设.
针对红岭铅锌矿盲斜井提升机硐室施工方案的选取,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对不同施工方案下硐室围岩的变形情况进行了研究.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导硐法施工与全断面施工均呈现硐室中部较端部位移大,导硐法施工最大位移为6.1×10-3 m,出现在硐室中部墙拱结合处,是端部断面相同位置处最大位移3.7×10-3 m的1.65倍;导硐法最大竖向位移6.75×10-4 m小于全断面施工最大竖向位移8.25×10-4 m.模拟分析为硐室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硐室施工取得了较好效果.
9月23日~25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委托,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和渔业渔政管理局在青岛/上海组成验收委员会,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艘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101”号和“蓝海201”号建设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项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落地,作为绿色清洁能源的海上风电得到了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场分布从浅深水区域扩展到深远海区域,适用于深远海区域海况条件的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随之出现并不断地进行技术迭代和船型更新.文章对国内外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我国海上风电安装事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期刊
海上风电近年来发展迅速,己成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向深远海发展.在平价上网和“30-60”双碳目标引领下,海上风电需要克服海洋环境恶劣、远离港口、通勤费用高昂的特点,坚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智能化建设大幅度降低运维成本.rn作为我国海上风电的最早参与者和技术领军企业,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华东院”)一直积极推动海上风电技术的进步,并协助业主开展风电场升级改造,研发了海上风电“O-Wind系统”,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黄海和东海海域的海上风电项目,引领行业发展.华东院副
期刊
海洋地震拖缆是探测海底地质结构及海洋油气资源的重要的海洋科考装备.总结国内外行业现状,简要概述地震拖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对拖缆系统的信息反馈与控制方式进行简单分析.
针对煤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现状、水土流失、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固体废弃物、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大气、噪声、水体、环境卫生状况、地表塌陷、工程占地、资源损失量等煤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煤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影响的AHP耦合集对分析评价模型,实现了层次分析法与集对分析理论的优势互补.将煤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AHP耦合集对分析评价模型应用于贵州某煤矿,结果表明:该煤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处于相对良好的状态,评价结果与该煤矿实际情况和环境评价报告书中
水下机器人是重要的水下装备移动载体,可搭载操作机械、样本采集装置和环境传感器等装备以实现多样化的海洋科考任务.本文从水下机器人的类型、导航控制、环境感知、数据采集和样本采样等方面进行概括,分析水下机器人在海洋科考领域的应用技术,展望水下机器人的发展.
传统的岩体结构面现场地质调查存在低效、费力、耗时较长等缺点,难以满足现代快速施工的技术要求.以鞍千矿业哑巴岭露天采场为工程背景,采用3GSM岩体结构面三维不接触测量系统对采场边坡岩体结构面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现场调查,获得了采场C区不同岩性区域测点的岩体结构面产状参数和几何特征,揭示了不同岩性区域岩体优势结构面产状分布规律与特征,为露天采场破碎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变形防控提供了基础支撑.
海洋可再生能源因其储量巨大且清洁可再生,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可再生能源种类.但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种类较多且利用原理各异,开发利用难度和技术成熟水平也不尽相同.文章对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5种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过程与技术现状进行系统介绍,全面归纳总结海洋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技术瓶颈,探讨其产业化的途径和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