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与文风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国内出版界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便是有选择地大量翻印我国历代笔记。关于此类书籍的价值和重印的必要,鲁迅说得最明白,也提倡得最有力。他在逝世前不久还谆谆嘱咐,不要浪费闲钱买纸墨白布为他开追悼会或出纪念册,而要“选几部明人,清人的野史或笔记来印印,倒是于大家很有益处的。”
  我在这里想的与鲁迅稍微不同,鲁迅主要是从内容方面著眼劝人多看些笔记之类的书,而我注意的却是文风问题。文风之成为问题,由来已久。这种状态过去已不适宜,今天更不应让它继续存在。目前百废俱兴,社会上闲人不多,大家都忙得团团转的时候,试问谁有工夫经常去读万字以上的长文?倘使文长而言之有物,那总算还有可取之处,不幸的是长与空往往结合在一起,看这种文章恰似看慢动镜头或坐逢站必停的慢车,真叫人闷得发慌。读者倘嫌我言之过重,不妨认真重读毛泽东同志的名文《反对党八股》。
  和别的坏东西一样,八股也有土洋之别。平心而论,土八股(或称老八股)多少还比洋八股强一点,其好处就是短,一般只有几百字一篇。洋八股可不得了,动辄在万字以上。试拿有关文艺理论的著作来说,陆机的包罗万有的杰作(不是八股)《文赋》一共才一千六百多字,假使请洋八股文艺理论家来写,同样内容,字数起码得增加十倍。这种文风实在要不得,受害最烈的是青年学生。现在大学里的文科学生写毕业论文甚至学年论文,非要一万字便不过瘾,而有些老师也往往以字数多少来衡量一篇论文的价值,仿佛写得越长越有本领。
  要改革文风,抵制洋八股,办法自然很多,其中之一我认为是在大学里开一门“笔记文学”的课程,在中小学的语文教科书里不妨多选些精采的笔记文。笔记文学,如同工艺美术,是我国的特产。这种东西别国也有,但就数量和质量来看,他们恐怕无法和我们相比。
  就我看过的一些唐、宋、明、清四朝好笔记而言,我觉得其中在文风方面值得借鉴的有如下几点:第一是短而不空。每则笔记,少则几十字,多则几百字,或议论,或记叙,或写景,或抒情,都能令人读后有所得。以议论为例,这是最不易做到短而不空的,千载传诵的正规文章只有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达到了这个标准并夺得锦标,因为它只用八十六字说清了孟尝君不足以言得士的道理。笔记文中却不乏此例。拿纪购《阅微草堂笔记·箴书痴》一则为例,全文只有三百多字,前面用二百多字记一个患本本主义毛病的书呆子害人害已的典型事件,然后借别人的口发一通议论,也只用六十一字说清了书要读得活的道理,全无拖泥带水的弊病。第二是隽永有味,这与前面一点有联系。文章只有短才能精,如果短到不用发议论而读者却能从所举事例领会其中含蕴的道理,那就合乎隽永有味的标准。前人笔记中此种文章多不胜举,姑以沈括《梦溪笔谈·王荆公》一则为例:“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进澡豆令公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仅用一百零八字讲两桩事,把一个“拗相公”的形象活生生地描写出来了,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第三是精妙细致。有些人担心文章短了容易流于粗糙,其实恰恰相反,篇幅不长,下笔时定会惜墨如珍,字斟句酌,这样更能写得集中、周到,而不致陷入粗制滥造的泥潭。前人笔记,如苏轼《东坡志林》、张岱《陶庵梦忆》、谢肇《五杂俎》等,提供了大量具有这个特点的文章。第四是多态善变。这是指词汇、句型和文章结构诸方面而言的。唐宋以后作家的文集,总的情况是,思想僵化,形式板滞,讲“义法”,重摹仿,没有什么可看的。他们倘有才华,多半表现在自以为是小道的笔记里面,那里有丰富的词汇,多变的句型和灵活的结构;风格上各显神通,有的华丽,有的朴素,有的典雅,有的通俗,有的奇诡,有的平正,个别作家甚至能兼具各体。第五是活泼自然。这点无须多说,既然自认为是小道,信手写来,毫无拘束,是理所当然的,一般不会“装腔做势,借以吓人”。吓人或骗人的笔记当然也有,但出自名家笔下的为数确实不多。
  把笔记文的这些优点用于写别种文章,应该也行得通。即以鲁迅为例,他那大量短小精悍的杂文和用通俗文言写的著作,如《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等,倘加以细心的研究,可看出他的文风得力于历代笔记者着实不小。他曾劝人“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这也有可能是从“随便翻翻”历代笔记时领悟出来的。
  鲁迅先生对历代笔记的重视,应该引起今天人们的注意,但我们的文学史家们似乎至今还熟视无睹,一直认为唐宋以后的诗文无足观,只有小说和戏曲当行出色,因而大讲特讲,这样做自然也是应该的,但把笔记文学完全撇在一边却不应该,因为笔记文学不仅是我国丰富的文学宝库的一部分,而且它所特有的那种优良文风,更可以在今天给我们不少启示。
其他文献
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重印《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二十五页,为说明商代奴隶主阶级奢侈腐化和对奴隶压榨、掠夺的残酷,引《尚书·微子》一段:“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辜罪”。我觉得“凡有辜罪”是一句整话的前半,此处不能加句号截止。似应引完这段话,意思才显通达。全段是:“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仇。”大意是说,殷朝上下,抢窃横行,贵族都不守
一九七九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乐山文管会编《郭沫若少年诗稿》收《寄先夫愚》诗八首,第五首有句云:“蒙泉剥果增多福,笑倒迂儒章句师”。该书注:“蒙泉——《方舆胜览》:开在永嘉城内,今汲以酿酒。又荆门军城西蒙山南曰蒙泉,水溢时世传出玉。”“剥果——果熟而落。揭佑民《送落齿行》诗:‘剥果已熟无留根’。”一九八二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版《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关于此句的注释竟全然如同前书,后面还添上一句:
1月18日,演员郑爽疑似代孕弃养的消息刷屏网络,遭口诛笔伐。这一事件离陈凯歌导演的短片《宝贝儿》引发热议并不遥远。2020年12月,这一代孕主题浓厚的短片虽在片尾标明代孕违法,但因将相关情节刻画得过于“温暖”,引发争议,《人民法院报》发文严肃正告“别以身试法!”  影视明星新闻发酵后,是社会新闻上热搜。四川47岁的代孕妈妈吴川川(化名)因感染了梅毒,遭客户退单,孕育新生儿的过程让代孕妈妈产生感情,
写在曾著《东行日记》重刊之际    民盟中央王健同志转来曾昭抡同志所著一九三六年由天津大公报馆出版的《东行日记》的复制本,并说湖南人民出版社要把这本书收入《现代中国人看世界》丛书,重予出版,叫我写一篇文字。作为曾昭抡同志生前的战友,这个任务我是义不容辞的,写序言则不敢,只能说一说本书作者是怎样一个人。可是事隔半年多,久久下不了笔,直到“年关”在即,我不得不坐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这篇东西老是写不出来?说
“80后”西安姑娘、當下中国科幻圈最火阵地“未来事务管理局”掌门人姬少亭,与大家分享了一个“科幻世界”。她回顾了科幻小说的历史和发展,并预言“如果科幻的黄金时代可以再度降临,它很有可能会发生在中国”。今年火爆的《流浪地球》或许仅仅是一个序幕。  我9岁的时候,科幻小说在我心目中替代了童话和神话故事。它一直陪伴我,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人长大的过程中会失去一些东西,失去好奇心,失去探索的欲望,但科幻
亚里士多德《动物志》汉译本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三八四——三二二年)是古希腊“名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未分科前,一切知识的总称)、“哲学”的集大成者。马克思、恩格斯把他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并称道他的睿智远见。亚里士多德研究当代一切知识,所以他的遗著,被后世的欧洲人称之为“古希腊的百科全书”。这些著作,历经二千三百余年的沧桑世变,仍然保全了绝大
读《被卡住脖子的非洲》    一根粗大的绳索紧勒着一颗高昂的头颅。这颗头颅正是非洲版图的缩影。这幅画的象征意义何在?最近翻译出版的法国学者勒内·杜蒙教授所著《被卡住脖子的非洲》一书,将会对此提供答案。  这本书的篇幅不大,份量则匪轻。它蕴含着作者的满腔激愤之情——从对新老殖民主义的痛斥,到对非洲走过的不幸历程的哀矜,更有对变革非洲现状的强烈呼吁。  杜蒙教授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法国著名的农业经
许怀中的新著《鲁迅与中国古典小说》站在文学史的高度上,对鲁迅的小说史观和中国小说观念理论的发展进行了考察,展示了鲁迅小说史观的体系。他认为,鲁迅的小说史观是在不断发展的。从《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两书的联系中,就可看到两书之间的承接关系和鲁迅思想变化的痕迹,挖掘出鲁迅小说史观发展的潜流。  作者在分析鲁迅研究小说史的方法及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批评财发现,鲁迅的艺术分析不只是表
有两个不同出版社的编辑A、B二人,同赴外地参加一学术会议。报到之日,相遇言欢。A告B,这次赴会盖专为某作家的一部书稿而来,此人现住楼上某室,少歇将往取书稿云。B闻之默然,少顷,起告如厕。A久候B不至,不禁顿生疑虑,飞步上楼急叩该作家门,方知半小时前B已以更为优惠的条件将书稿取走,盖“捷足者先登”耳。A懊恼不已。目前出版事业日益繁兴,出版社之间也加剧了竞争,这是好事,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别人种
我的不少书是用本该买生活必需品的钱买下的。有许多次,我站在书摊旁或是书店的窗前,精神上的渴求和生理上的需要产生了矛盾,使我深受抉择之苦。正是午餐之际,我又饥肠辘辘,可是看到一卷盼望已久的书,真不忍移步,况且书价又极便宜,岂能错过良机。然而买下它就得对不起肚子。我的那本提布鲁斯的诗集正是在这种境遇下买的。当时我在古巨街一家旧书店的书摊上看到这本书。在那个书摊上人们经常能从一大堆毫无价值的书中发现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