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四种方法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197671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它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四种方法。
   一、在反复朗读中渗透德育。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气”,在“合而读之”“歌而咏之”中,细细品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朗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美文需美读情文需情读。激昂处需还激昂.委婉处需还委婉”,只有在读中才能欣赏意境美.体味人格美,塑造自己的心灵美。比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海燕》《白杨礼赞》等课文中可用诗人的气质,饱满的激情,带着学生去情不自禁地“饱读”,将学生带入一种壮美的艺术情景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在诠释主题中渗透德育。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文艺作品又是德育天然的载体,挖掘其主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形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主题诠释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老师在主题诠释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概括和诠释,让学生在作品中寻找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老师不能局限于开拓作品原来的主题,而要赋予崭新的思想。又如在讲授《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时,当学生知道了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艰难地回到祖国后,老师水到渠成地诠释了主题,使学生感受到了钱学森“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崇高思想境界,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长大后报效祖国。
   三、在把握形象中渗透德育。文学作品中记叙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这些人物具有崇高的品,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可引发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又如在上《木兰诗》时让学生在分析木兰的形象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木兰深明大义、不图功名而又胸怀柔情的高尚品质。
   四、在情境创设中渗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电影、多媒体等形式创设气氛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描述的境界,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又如在上《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先播放了《周总理》电影片段,又配哀乐朗诵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老师没讲周总理是位什么样的总理,学生已经被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动地潸然泪下。
其他文献
在《水浒传》中,林冲的称呼有一个转变。林冲在东京做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时候,人称“林教头”,这个称号,既体现了林冲的官衔,也体现了林冲的地位,从这个称号不难看出林冲威风八面的气度,更能感受到林冲盖世的武艺,真是人如其名,名符其人。然而,当林冲上梁山之后,在梁山好汉众多称号中,林冲却叫“豹子头”。“豹子头”顾名思义就是像豹子一样,豹子是凶悍得让人望而生畏的猛兽,这样一个名称为何加在具有儒将风度的林冲身上
期刊
何为分层?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强调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量体裁衣”。17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量力而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和实际水平来调整教学,如果要求过高超出学生的接受限度,会迫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的心理。分层合作教学的概念,有很多种定义,雷术海认为:分层教学是指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依照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分层次展开教学。
期刊
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高度重视是前所未有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里不仅指出了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具体要求,还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此外,新课标还列举出了建议学生课外
期刊
长期以来的主讲式教学深入骨髓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尽管在意识上,教师知道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放手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实践中并不理想。很多时候,教学“按部就班”地朝既定的方向行进,看似有条不紊,实际上是以结果代替过程,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体验。如何实现高效语文课堂呢?   一、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里进行的,教师需要适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亲切
期刊
一、自治城市   (一)关于自治城市的研究。   西方的经济学家及史学家,包括一些国内的史学家,认为中世纪西欧地区的城市是完全自治的。主要著作有皮雷纳著的《中世纪的城市 经济和社会史评论》,在此书的第七章《城市制度》中提出,中世纪城市出现之初,市民阶级的主要要求是:首先是人身自由,保障商人和工匠可以来往于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并使自己与孩子的人身摆脱对领主权利的依附;其次是他们要求一个特别法庭,这
期刊
一、理论依据   1.国家新课标基本理念:要让课堂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动;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课程教学的整合;促进师生的发展,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   2.徐州市徐教教研【2013】4号关于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
期刊
职高语文教学改革日新月异,如春风和绿叶,给职高语文课堂带来了清爽的气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满堂灌”式的语文教学现状得到了改观,职高语文教学逐步趋于理性化和合理化,更多地关注了学生语文基础、职业特性和未来拓展方面的内容。但是,新 “读书无用论” 的滋生以及网络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使得职高学生更多沉溺于网络、手机游戏,他们阅读文本体验的积极性相对滞后。职高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是“避重就轻”
期刊
“盈”的最基本义是“满”,孕妇腹中一子,足月即落入器皿。可是一旦叠加起来变成“盈盈”,意思就显得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了。   一、美好的样子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娇好。李白《宫中行乐图》:“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薇。” 丰姿仪态,“小小”,“盈盈”,有爱怜意。北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这两句的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经典题型,同时也是高考中具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由于诗歌的不确定性,在遇到相关题目的时候,每一次都需要学生调动新的知识储备,所以很多学生面对这种题型往往高度紧张,手足无措。许多学生尤其是普通中学的学生,更是视它如洪水猛兽,得分率一直不高。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难题呢?   一、读懂诗意   诗歌通常是用简练含蓄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充实的内容传达多变的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经典题型,同时也是高考中具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由于诗歌的不确定性,很多学生面对这种题型往往高度紧张,手足无措,得分率一直不高。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难题呢?   一、读懂诗意   诗歌通常是用简练含蓄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充实的内容传达多变的情感,学生如果读不懂诗歌,就不能正确判断诗歌的内容及情感,做诗歌鉴赏题时就会模棱两可,难以下笔,甚至张冠李戴,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