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化过程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gming8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提出教学与评价建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人们思考和谈论的热点之一就是“三维目标”。
  新的课标中对“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特别指明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必须“经历……的过程”,虽然“过程与方法”离不开具体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但经历过程却不单单是为了求得结果,而是为了磨炼人的意志,发展人的能力,形成人的智慧。如果只是为了求得结果,那教师“直接讲授”的过程不就是最经济实惠的吗?我认为,经历学习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是人类发展中最重要的东西,比那些具体的简单的结果验证重要得多。基于上述观点并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让学生不仅经历过程,必须是经历有效的数学化过程。
  “什么是数学化过程?”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把“抽象 — 符号 — 应用”这个过程称之为“数学化”。课标的解释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切实感受到只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与有关的现实生活背景紧密联系,通过“数学化”的途径,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自身需要的数学知识,并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那么如何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化过程呢?
  
  一、注重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情况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已完成的知识”还原成“未完成的知识”来教。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渗透数学化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到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实践,接触实际问题。
  (一)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引导学生把周围的事物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甚至可以把这种事物编成情景,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经常有意识地这样做,学生就会逐渐地学会数学化思想,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
  (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联系现实问题,使学生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意识,学习数学化思想。数学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实际问题有着密切联系。教给学生做到概念是从生活中的原型引入,而所学知识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教给思考方法
  数学化不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教师在注重给学生提供接触实际的机会的同时,还应该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也就是使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一)在解题过程中教给思考方法。学习数学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开始学习数学,就要和解题打交道。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探索具体的解题途径,而且应该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包括数学化思考方法。教师有意识地把数学化方法在解题过程中体现出来,并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觉地运用,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题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分析实际问题中教给思考方法。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的数学思考方法,教师还可以选择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或课外活动中的趣味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就会使学生逐渐地养成数学化思想。
  
  三、加强学具的应用
  让学生经历……的过程中,离不开适当的学具,更不能用教师讲授或课件代替学具,因为学生在操作时发现和概括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教师不仅要适时、灵活的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材中配套的学具,还要善于开发、创造新的适合教学内容的学具。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灵活的使用各种学具,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利用学具的操作、小组的探讨来体验一个概念是怎么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么探索出来的,得到的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这些形式的自主探究,无可避免地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才会有不断的探索和创造。
  (一)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学生在这一过程的行为并非一瞬间的事情,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习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是否积极主动的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二)为学生增大思考的空间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作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数学。探索空间增大了,创造性思维,数学思考的运行就会情不自禁地充斥于自己的头脑。
  (三)动手实践要适量、适度
  加强学具应用,并不等于节节课要动手实践,一定要适量、适度。所谓适量就是不要动辄就操作,动手实践也不是多多益善。适度是指当学生的直观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水平向抽象水平转化。我们运用实物、学具等进行动手操作,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
  我们知道数学课程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成为数学模型,二是利用这个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这个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理解一个教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和应用的。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到科学的理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使人的理智和情感世界获得实质性发展和提升。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源于现实,也必须寓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这就决定了数学学习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各门学科当中一门最为抽象、最为概括的学科。数学学科这一高度概括的特性,很容易给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造成表面的形式理解,具体表现在只记住内容丰富的形式符号,而不能真正理解它的本质含义;仅能够掌握形式的数学结论,而不知道结论背后的丰富事实;仅能够解答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而不能灵活运用解题方法,达到举一反三。因此,在数学学习中特别需要学生通过逐步地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经历有效的数学化过程,从而才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真正掌握。
其他文献
化学是九年级刚刚设立的课程,时间紧、内容多,要想让学生短时间内学好这门课程,我认为,培养学生兴趣是关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中,能够最佳的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习化学的兴趣,才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为学好化学奠定基础。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期刊
摘 要:用爱心唤起学生自信,帮助学生制定力所能及的计划,有的放矢,带赞美和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的不足和缺点当作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人人有目标,个个有信心,融教于情,寓教于导,“挺直脊梁做人,埋下头去求学”,激发成才的欲望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师爱犹如夏日里的徐徐清风,冬日里的屡屡阳光,沙漠中的悠悠清泉,给学生以温馨和希冀。班主任从事着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是崇高
期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们正经历着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其根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伙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期刊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就可以作为横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传统的习作教学不顾学生是的客观实际,人为地提高要
期刊
要想使初中学生学好化学,关键性问题是教师应从多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达到主动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化学抱有好奇心。如何把这种好奇心引向兴趣呢,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引导得当,就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为今后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在教
期刊
一、认真钻研大纲,寻求理论指导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保证教学资源基本质量”的要求,确保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高质量教材进课堂,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文化基础课等必修课程和部分大专类基
期刊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也不尽然。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
期刊
在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以来,我一直都在不断的摸索和不断的学习中教学。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课堂听课质量不高,怎样展开有效教学,不搞题海战术,使教学工作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呢?为了寻找答案,我学习了有关建构主义的理论用其中的知识解决了自己一直疑惑的问题。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
期刊
摘要:《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是电工专业一门包含理论及技能的综合性专业课程。该课程涉及许多相关的知识,如电工学、电机学、机械传动等,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随着电拖知识的不断更新,各种教学媒体的日趋丰富,教学设备的逐步完善,我们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初级专业技能人才。  关键词:改革 创新 兴趣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是电工专业一门包含理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本质上是一种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其功能主要是动力作用,体现在对意向的调节、维持和定向上,它与认识一起,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施加重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