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迅猛,新的知识大量的涌现化。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就无法适应发展变化迅速的信息时代。教师应该把教会学生会学习作为一项教育目标,古人云 “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一个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在中学时代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并不断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是在当前不少师生仍然不重视对课本的阅读,而是热衷于题海战术,特别是学生往往只凭课堂上听老师所讲的定律、公式就忙于做题目,造成基础知识不牢,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不良后果。在中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做起。下面浅谈几点怎样利用课本,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仅供参考。
  一、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学能力的重要,另一方面在平时要多为学生阅读课本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重,学生感到根本没有时间去看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堂课如果一讲到底,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余地都没有,有些问题即使上课讲了,学生也做了练习了,但一考查起来还是不懂,这说明只有教师的讲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消化才行,另一方面,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诱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
  二、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象)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面图等等。学生刚开始是不易读懂,也不习惯的,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的加以引导,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予分析解释。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作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去弄清其含义。其实,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致的,因此,先要训练学生当“翻译”,经常要求他们将某一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将文字语言译成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例如将欧姆定律I=U/R公式译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等。然后要求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逐步的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此外,物理课本中还常有一些物理术语,如“属性”、“竖直”、“状态”、“路程”等等,初中学生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去认识、了解。
  三、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平时要向学生提出“课本为主,课前预习,学会读书”的要求,预习时应注意:看完一节(段)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这一节(段)讲了几个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看完了课文后,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除此之外,在开始时,教师还要在课前拟定一些预习提纲,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帮助他们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课本,了解中心要点,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而不断的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培养自学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战略任务之一,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主动性,加强指导他们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独立地感知,理解教材,通过经常性训练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不断的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其他文献
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现举例说明,与同行讨论。  1、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旧课一讲授新课一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
期刊
【摘要】 素质教育要求体验教学,就体验教学的内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会及应用谈了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体验;体验教学;内涵;应用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动脑的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体
期刊
挖掘生物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情感教育,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课题,下面就此谈谈笔者的个人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的德育素材丰富,若能充分利用,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利用小资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古代在生物学方面的光辉成就”,它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国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
期刊
中学生物教学担负着对人类基本生物知识启蒙的使命,笔者认为教师不能仅仅埋头讲授生物知识、科学进展,还必须在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将人文教育当成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关于生态意识的养成教育  生态环境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通过对人与自然、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等课题的讨论,使学
期刊
一、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注重信息系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
期刊
高考复习课,由于受课堂容量的限制,一般教师多采用演绎式教学,即先告诉学生该这样,不该那样,学生自己没有总结、归纳、提练的过程,很难理解到位,印象也不深刻。而归纳教学法模式是指教师利用一系列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从许多个别例子中归结出某种原理或定律。此种教学法一般适用于抽象概念的教学。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多是先行让学生从观察、体验中认识到某种观念的实例或特质,学生有较多机会从实践中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认为一堂完整的物理实验课,应做好如下几个环节:  一、看  所谓“看”即“观察
期刊
所谓课堂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有意识,有目的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行为,是课堂的起始环节。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化学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根据我在使用的高中新课程化学教材(人教版)进行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感受,谈一谈进行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的一些具体的策略。  一、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
期刊
化学教育目标的确定,决定于化学教育的价值取向。而被教育者又是教育形式、方法所服务的价值主体。所以,化学教育价值研究,成了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必备基础。从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化学教育会议的研究主题就是强调化学教育的价值:(1)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2)化学教育要向公众普及,化学教育既包括未来化学家的教育,也包括非化学家的教育;(3)化学教育要联系社会;(4)化学教育要在能源、环境、材料以及生命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