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大趋势下,完善数字化工作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新乡市博物馆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开展办公数字化、藏品数字化、展陈数字化、社教数字化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数字化建设方面已具有良好开端,并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配置;合作共享;新乡市博物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已经成为博物馆事业新的探索方向。完善博物馆的数字化资源配置,达到合作共享的目标,是当今博物馆行业相对重要的议题之一。数字化建设是博物馆发展的大趋势,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任务,在当今科学化、信息化的社会形势下,建立一个完整的博物馆信息系统极其必要。
1 数字化博物馆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化博物馆是将数字技术手段引入到博物馆的收藏、保管、陈列、研究等功能中去,通过虚拟博物馆、网络博物馆等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近距离了解内容丰富的数字化藏品。将实体博物馆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再造和呈现,是信息时代博物馆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
数字化博物馆同样具有对藏品的保管、研究和陈列等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存储方式发生了改变
数字化博物馆是将藏品的展陈方式和研究成果通过数字设备进行系统地数字化而形成的信息资源,不仅缩小了存储空间,而且方便了观众远程检索、查询,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和参观效率,扩大了信息使用范围。
1.2 传递方式的跨越
博物馆信息传递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陈列展览,这也是最传统的方式。博物馆陈列展览是在对藏品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的排列组合,并附以文字说明、图片说明、辅助展品等,还需要专业的讲解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以更加清晰地传递出藏品的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互联网博物馆也应运而生,以信息的形式存在于虚拟网络中。虚拟博物馆、网站、手持设备博物馆、三维扫描技术、3D博物馆技术、VR展览设备等,使博物馆的展览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形式。通过网络,观众不再局限于时间、地点,真正实现24小时博物馆。通过3D和VR技术,使观众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将VR这种在网络游戏领域起步的新生事物运用至博物馆中,无疑是博物馆行业科技性跨越的一个重要标志。
1.3 信息互动方式的发展
数字化博物馆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没有实体空间,观众可以通过更先进、更直观的方式,甚至可以利用逼真的、数字化的藏品三维模型进行多角度观察。
例如,传统博物馆中的静态物体,有的由于年代久远,十分脆弱,并且与观众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很难仔细观察;有的极为珍贵,或不展示,或用复制品替代,这种文物的保护与展示之间的矛盾,成为许多博物馆一直面临的难题。然而在数字博物馆中,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将藏品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利用三维立体技术,直观地将藏品展现在观众面前,甚至可以将其制作过程进行处理,观众可随意点播观看。
2 博物馆的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是指既定资源条件下,如何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品种和数量,给社会提供更多的效用。
2.1 有形资源
有形资源包括建筑物及相关设施、藏品、人力资源、资金、周边环境、展览等。
2.2 无形资源
无形资源包括藏品信息、博物馆文化氛围、博物馆声誉以及在行业中具有一定优势的无形资源。
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将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良好结合,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梦想中的博物馆。博物馆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重点看是否实现最大的接待能力并教育、服务群众。
3 新乡市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
新乡市博物馆自2011年11月新馆开馆以来,馆内的实体建设已经走向成熟,展览陈列、安防监控、库房管理、网络宣传、人事财务、多功能会议厅等方面已逐步全面实现计算机应用软件管理。虽然与国内知名先进博物馆还有很大差距,但目前数字化建设已具有良好的硬件基础。
3.1 藏品管理的数字化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已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文物信息的采集和输入工作一直不曾间断。2003年,根据河南省文物局要求和安排,当年就完成了馆藏一、二级文物藏品的信息输入,包括文字和图片。之后又开始了三级文物藏品的信息输入工作,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全部完成文字的输入工作。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中包括藏品信息著录的项目包含名称、质地、年代、来源、登记号、鉴定等数十项文本信息。与此同时,以藏品的账目管理为基础,实现了博物馆藏品保管的自动化和规范化。
3.2 线上互联网建设
线上互联网建设使新乡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网站、微信订阅号等线上项目的拓展,内容涵盖了博物馆工作的各个方面,借助互联网自由、多元化、交互性好的特点,真正实现互动交流,从而促进博物馆工作的开展。
3.3 导览参观的数字化应用
除了传统的展示手段外,還要在展区设立多媒体触摸屏,在展厅内利用多媒体的展出方式,为观众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及展品提供了便利,观众可以调出自己感兴趣的文物,通过图像、文字、视频着重了解。
通过展品的二维码索引展示形式,观众只要带有智能手机,就能扫取二维码,了解所想了解的展品介绍、图像,还可听取音频播放,使观众能够参与其中,增强互动性,从而加深观众的理解和记忆。此举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和为社会服务方面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4 安全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管理
安防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广播系统、安检系统、门禁系统、巡更系统等,根据安全标准,构成一套具有防范性强、功能完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的综合性现代化安防系统。
3.5 办公系统数字化 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复仿制品修复系统等也已全面依托电子化办公,形成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办公系统,既提高了员工的办公效率,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服务,具有高度集成、操作方便、集中管理、维护方便等特点。
3.6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2018年初,新乡市博物馆启用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它可以实现馆藏文物信息的上传,包括音频、视频、图像、文档和文本等,同时可以实现信息的采集、存档、检索、统计、审核和管理等。
目前,河南省数字博物馆建设还不是太完善,具体表现在:①我省博物馆大都已经建立或初步建立数字资产系统,但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兄弟单位之间不能有效地资源共享;②现有的博物馆大都是以陈展的方式把文物呈现给公众,所呈现的文物虽是精品,但只是馆藏文物的一小部分,待在库房的文物并没有真正“活”起来。
所以,亟需对博物馆资产进行开发,加强藏品管理、文物研究、行政管理、展厅设备的数字化管理和利用,解决藏品保护和藏品研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全省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共同发展。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个有始无终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新乡市博物馆经过多年的努力,数字化工作虽然相比于国内先进大馆起步较晚,但能够借鉴和汲取兄弟博物馆的经验,经过不断完善,利用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手段,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为一体,不断推进馆内藏品管理、展陈管理、信息化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发展。
博物馆数字化是一个新的发展领域,每个博物馆都有各自的特点。资源整合、合作共享,力争建设现代化的数字化博物馆,已成为博物馆界共同的目标。相信未来中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必是日渐完备、不断创新的过程。博物馆所提供的不再是一种权威,而是寻求一种对话,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
参考文献
[1]姚安.博物馆12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黄明玉.文物分類:从库房管理到知识组织的转变[J].中国博物馆,2016(1).
[4]王向阳,严允.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初探——以江西省博物馆为例[J].南方文物,2008(4).
[5]赵秀琴.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0(26).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配置;合作共享;新乡市博物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已经成为博物馆事业新的探索方向。完善博物馆的数字化资源配置,达到合作共享的目标,是当今博物馆行业相对重要的议题之一。数字化建设是博物馆发展的大趋势,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任务,在当今科学化、信息化的社会形势下,建立一个完整的博物馆信息系统极其必要。
1 数字化博物馆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化博物馆是将数字技术手段引入到博物馆的收藏、保管、陈列、研究等功能中去,通过虚拟博物馆、网络博物馆等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近距离了解内容丰富的数字化藏品。将实体博物馆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再造和呈现,是信息时代博物馆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
数字化博物馆同样具有对藏品的保管、研究和陈列等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存储方式发生了改变
数字化博物馆是将藏品的展陈方式和研究成果通过数字设备进行系统地数字化而形成的信息资源,不仅缩小了存储空间,而且方便了观众远程检索、查询,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和参观效率,扩大了信息使用范围。
1.2 传递方式的跨越
博物馆信息传递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陈列展览,这也是最传统的方式。博物馆陈列展览是在对藏品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的排列组合,并附以文字说明、图片说明、辅助展品等,还需要专业的讲解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以更加清晰地传递出藏品的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互联网博物馆也应运而生,以信息的形式存在于虚拟网络中。虚拟博物馆、网站、手持设备博物馆、三维扫描技术、3D博物馆技术、VR展览设备等,使博物馆的展览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形式。通过网络,观众不再局限于时间、地点,真正实现24小时博物馆。通过3D和VR技术,使观众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将VR这种在网络游戏领域起步的新生事物运用至博物馆中,无疑是博物馆行业科技性跨越的一个重要标志。
1.3 信息互动方式的发展
数字化博物馆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没有实体空间,观众可以通过更先进、更直观的方式,甚至可以利用逼真的、数字化的藏品三维模型进行多角度观察。
例如,传统博物馆中的静态物体,有的由于年代久远,十分脆弱,并且与观众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很难仔细观察;有的极为珍贵,或不展示,或用复制品替代,这种文物的保护与展示之间的矛盾,成为许多博物馆一直面临的难题。然而在数字博物馆中,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将藏品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利用三维立体技术,直观地将藏品展现在观众面前,甚至可以将其制作过程进行处理,观众可随意点播观看。
2 博物馆的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是指既定资源条件下,如何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品种和数量,给社会提供更多的效用。
2.1 有形资源
有形资源包括建筑物及相关设施、藏品、人力资源、资金、周边环境、展览等。
2.2 无形资源
无形资源包括藏品信息、博物馆文化氛围、博物馆声誉以及在行业中具有一定优势的无形资源。
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将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良好结合,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梦想中的博物馆。博物馆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重点看是否实现最大的接待能力并教育、服务群众。
3 新乡市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
新乡市博物馆自2011年11月新馆开馆以来,馆内的实体建设已经走向成熟,展览陈列、安防监控、库房管理、网络宣传、人事财务、多功能会议厅等方面已逐步全面实现计算机应用软件管理。虽然与国内知名先进博物馆还有很大差距,但目前数字化建设已具有良好的硬件基础。
3.1 藏品管理的数字化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已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文物信息的采集和输入工作一直不曾间断。2003年,根据河南省文物局要求和安排,当年就完成了馆藏一、二级文物藏品的信息输入,包括文字和图片。之后又开始了三级文物藏品的信息输入工作,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全部完成文字的输入工作。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中包括藏品信息著录的项目包含名称、质地、年代、来源、登记号、鉴定等数十项文本信息。与此同时,以藏品的账目管理为基础,实现了博物馆藏品保管的自动化和规范化。
3.2 线上互联网建设
线上互联网建设使新乡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网站、微信订阅号等线上项目的拓展,内容涵盖了博物馆工作的各个方面,借助互联网自由、多元化、交互性好的特点,真正实现互动交流,从而促进博物馆工作的开展。
3.3 导览参观的数字化应用
除了传统的展示手段外,還要在展区设立多媒体触摸屏,在展厅内利用多媒体的展出方式,为观众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及展品提供了便利,观众可以调出自己感兴趣的文物,通过图像、文字、视频着重了解。
通过展品的二维码索引展示形式,观众只要带有智能手机,就能扫取二维码,了解所想了解的展品介绍、图像,还可听取音频播放,使观众能够参与其中,增强互动性,从而加深观众的理解和记忆。此举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和为社会服务方面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4 安全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管理
安防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广播系统、安检系统、门禁系统、巡更系统等,根据安全标准,构成一套具有防范性强、功能完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的综合性现代化安防系统。
3.5 办公系统数字化 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复仿制品修复系统等也已全面依托电子化办公,形成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办公系统,既提高了员工的办公效率,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服务,具有高度集成、操作方便、集中管理、维护方便等特点。
3.6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2018年初,新乡市博物馆启用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它可以实现馆藏文物信息的上传,包括音频、视频、图像、文档和文本等,同时可以实现信息的采集、存档、检索、统计、审核和管理等。
目前,河南省数字博物馆建设还不是太完善,具体表现在:①我省博物馆大都已经建立或初步建立数字资产系统,但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兄弟单位之间不能有效地资源共享;②现有的博物馆大都是以陈展的方式把文物呈现给公众,所呈现的文物虽是精品,但只是馆藏文物的一小部分,待在库房的文物并没有真正“活”起来。
所以,亟需对博物馆资产进行开发,加强藏品管理、文物研究、行政管理、展厅设备的数字化管理和利用,解决藏品保护和藏品研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全省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共同发展。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个有始无终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新乡市博物馆经过多年的努力,数字化工作虽然相比于国内先进大馆起步较晚,但能够借鉴和汲取兄弟博物馆的经验,经过不断完善,利用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手段,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为一体,不断推进馆内藏品管理、展陈管理、信息化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发展。
博物馆数字化是一个新的发展领域,每个博物馆都有各自的特点。资源整合、合作共享,力争建设现代化的数字化博物馆,已成为博物馆界共同的目标。相信未来中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必是日渐完备、不断创新的过程。博物馆所提供的不再是一种权威,而是寻求一种对话,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
参考文献
[1]姚安.博物馆12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黄明玉.文物分類:从库房管理到知识组织的转变[J].中国博物馆,2016(1).
[4]王向阳,严允.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初探——以江西省博物馆为例[J].南方文物,2008(4).
[5]赵秀琴.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