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系统融通理念的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立体化建设与实践的探索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xi2xjp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公共艺术课立体化建设是推进高职艺术教育数字化、信息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学生学习主动化、资源整合多元化、课程讲授多样化、学习支持立体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基于双系统融通理念的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立体化建设与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双系统融通理念;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立体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高职艺术课程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而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艺术课程教材逐渐呈现出立体化的趋势,教学组织形式不再受到时空的局限,而教学评价也不再满足于“一张试卷”,逐渐趋向多元,这也就意味着艺术课程势必将从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三方面实现突破才能实现自身瓶颈的突破与发展的创新。
  一、双系统融通理念与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立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变革,教育教学改革真正的落脚点应落在课程改革上。目前高职教育各课程只注重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能力的体现,忽略了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综合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系统与实践教学系统相脱节,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脱节,隐性课程教育与显性课程教育相脱节的问题。“双系统融通”理念作为高职学生综合培养改革一个新的方向,有助于推动理论教学系统与实践教学系统相融通;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融通;隐性课程教育与显性课程教育相融通。
  公共艺术课作为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中的重要一环,也需要贯彻双系统融通理念,促进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艺术课程与其他公共基础课程、艺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融合,打破长期以来以单一门类艺术课程讲授为主的传统艺术教育模式,将音乐、美术、舞蹈等多门艺术课程整合为一门综合艺术课程,并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验与职业岗位艺术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适应于“双系统融通”理念的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立体化建设与实践体系。
  双系统融通理念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的配合,通过利用多种信息化教育手段与资源,促进艺术教学向数字化模式转变,构建虚拟化的网络教学空间,使其与传统的艺术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相融合,继而实现课堂与生活、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学生艺术教学体验与生活经验相连接,实现个体经验建构与实践体验的合二为一,从而构建一套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将艺术作为通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也已经越来越体现出立体化教学的趋势。尤其是英美西方国家,其关于教学资源库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起步较早,在资源库的网络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严格的开发标准与管理模式。
  就双系统融通艺术教育发展而言,美国高校艺术教育看重艺术的价值理性,旨在通过艺术教育激发受教育者对艺术背后的思想、文化、人性的思考与感悟,注重对人的创造性与人的发展造成的影响。英国则注重学校和社会支持系统两种力量的整合发展。英国高校聘请社会艺术家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指导者,并注重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学的协调发展。
  就立体化课程建设与实践而言,在美国,利用网络课程或各种电子教材辅助学习的e—learning方式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方式并且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建立了大量的立体化高等教育资源,推动了立体化教程的建设与发展。英国则由国家建立了开放教育资源项目(UKOER),涉及高校所创设的开放教育资源项目都将课程资源开放作为整个课程资源开发循环周期的重要组成环节。可见,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并注重学生艺术与科技、艺術与生活的协调发展。国外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新趋势也给国内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二、双系统融通理念的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立体化建设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是有利于科学探讨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立体化建设理论基础。公共艺术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人文素质公共课门类之一,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有很多学者对立体化课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立体化建设的研究涉之甚少,课题通过双系统融通理念引导,科学探讨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立体化建设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其次,为高职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融通寻求理论基础。当前,各高职院校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其他基础课之间界限分明,这种做法从短期来看可以提升学生艺术课程学习效率,但从长远来看,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双系统融通理念将破除课程之间的界限,将不同课程、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如学生在解决艺术与人文、艺术与科学等相关问题时,除了要用到艺术知识外,还要用到人文、科学等学科知识。学生需要运用分析、思考、试验、调查等多方面的技能来解决综合性问题,促进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艺术课程与其他公共基础课程、艺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融通。
  (二)实践意义
  首先是有利于提升学生艺术学习效果。借助于网络资源的优势,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立体化建设能够尽可能地容纳丰富、系统、全面的知识资源,扩充教学内容,同时借用各种网络媒介的传播能够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继而突破传统教学生硬的知识传输方式,调动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在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实现艺术教学效果的提升。
  其次,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立体化课程学习带来了立体化信息在课堂中的输入与运用,继而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产生深远影响。网络媒介创设了形象生动的学习情景使得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艺术,继而实现学生深层次个体经验唤醒。网络媒介创造了双向交流的师生沟通途径,师生间一改往常传授与接收的生硬方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其学习的指导者,建构起个体个性化学习方式,促进个体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可能,而广阔的信息资源则进一步扩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需要自主选择各类资源,其综合能力继而得以提升。   三、双系统融通理念的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立体化建设的思路
  (一)构建综合性的高职公共艺术课程
  通过对双系统融通理念进行系统研究,探讨以“一科切入,多科综合”的方式构建专题化教学模式的高职公共艺术综合课程,并重构艺术课程教学模块、教学设计,以此满足学生艺术素养多元化发展需要。
  (二)建设立体化高职公共艺术课程
  包括:1、立体化教学资源设计,即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模块,开发基于双系统融通理念的高职艺术综合课程主教材,配套开发课件、微课、经典艺术作品库、交流平台等于一体的高职公共艺术课立体化教学资源庫。2、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利用“课堂教学+网络学习”的途径实现“信息搜集、决策制定、过程实施、结果检查、效率评估”这一闭环式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开发艺术课程教学移动云平台,实现对艺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方便学生通过手机扫描资源库二维码随时随地进行艺术课程学习,构建学生立体化学习模式。3、立体化教学评价设计,开发设计“学生艺术成长包”,将学生艺术学习、艺术活动、艺术实践等全方位的艺术学习过程纳入其中,按照“课程标准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原则进行立体化教学评价设计,形成全面综合的立体化评价方式。
  (三)构建立体化教学实践模式
  开展立体化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对样本班级开展立体化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对实验班与普通班进行教学效果分析,针对教学实际开展问卷调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同时建立立体化支持保障系统,对高职公共艺术课立体化建设所需的师资队伍、设施场地、经费保障等课程支持保障系统进行研究,确保高职教育立体化课程管理规范化、实施常态化。
  参考文献
  [1]李曾辉.双系统融通理念下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03).
  [2]李曾辉.高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实施[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5).
  [3]陈旭.高校学生艺术团的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09(09).
  [4]曾懿.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音乐时空,2013(10).
  作者简介:李曾辉(1979—),男,硕士, 副教授,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湘潭市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艺术教育、民族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双系统融通理念的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立体化建设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JGB2016185)。
其他文献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本文从高校实施文化建设的目的入手,阐述了大学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设计并拟定建设
【摘要】《西部放歌》是新时代民族男高音声乐作品的丰碑,是在国家出台建设西部策略之后,涌现出的大批反映西部开发的声乐歌曲作品当中影响最大、反响最好的一首作品。歌曲曲调创作采用了陕北地方特色民歌信天游的音乐素材,尽显其粗犷奔放,高亢悠扬,令人荡气回肠的特点,也曾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国家级文化大奖。  【关键词】陕北民歌; 西部大开发;《西部放歌》; 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616 【文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流趋势,高中音乐教学中也顺应这一趋势在教学理念及模式教学逐步创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进行音乐知识教学,而且还需通过实施素养教育,利用教研的结合,推动教育改革取得理想的成效,完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學;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中音乐教学是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项新的培养模式,而这种培养模式为高校提供了许多新的发展思路,本文从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师资建设和到企业的实验环节都做了一些探讨,最后在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从而引出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必要性的探讨。
【摘要】《春晓》选自声乐套曲《唐诗三首》,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黎英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独唱作品。这首乐曲通过音乐和古诗的融合,完美的展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语言魅力,展现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这首乐曲里,作者吸收了民族的音乐文化,并结合了现代西方的创作手法,使这首歌曲极富感染力。《唐诗三首》受到了声乐爱好者无比的喜爱,更成为音乐院校的声乐专业的教学曲目。本文以《春晓》这首古诗词歌曲为研究对象,对其音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课堂上的教学过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音乐课堂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途径,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们除了培养学生们的基本音乐素养,还要让学生重视自我发展和完善意识,通过及时的评价环节来帮助学生们发掘潜在能力,但是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开发,通过多方面的音乐评价方式来保证音乐课堂上学生们的积极性。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
本文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结合实际,分析提出了校园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以期能为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一定借鉴,从而减少网络安
【摘要】音乐对于少儿来说,能够陪伴他们成长,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视唱练耳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多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渗透的课程,能够培养综合音乐素养,是音乐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能够进行基础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对音乐的兴趣,成为音乐的受益者。少儿时期是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此时音乐可以深入儿童的心灵而不会被遗忘,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视唱练耳训练应该抓住这段“黄金阶段”,及时、
中国的宋朝和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中西方绘画的黄金时期,无论是中国的国画还是西方的油画都在这个时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笔者比较和分析了"宋朝"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