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有一颗八卦心,女人更甚。因为,八卦永远不止于八卦,它映射了我们的生活,以及内心。
还会让我自己去买票看演唱会的人不多了,数来数去一双手也能排下。而这十人名单里,莫文蔚永远有一席之地。
还记得2002年前后,在王菲的新专辑越来越让人失望,林忆莲、关淑怡等人也已经不怎么在民间活动的时候,一群粤语老歌迷通常一边闲坐说玄宗,一边感慨,“现在也就小莫可以听一听了。”小莫就是莫文蔚。喜欢她但又不算她粉丝的人,都经常叫她“小莫”。不是每个明星都会被人叫作小李、小张、小周。但当时的这群老歌迷叫起小莫来却无比顺口,那种感觉,大概就是某个工厂里的一群八级技工,带着挑剔神情看着一群后辈,唯有机灵、好学的那个,才会让这挑剔里带上一丝爱意,想着,“且再看他几年”。
莫文蔚的出道之作是1996年的《全身》。1996是香港乐坛的好年份,有张国荣一生中最重要的《红》,王菲与窦唯合作的《浮躁》,有如今在淘宝上已经炒至好几千的经典翻唱专辑《天花乱坠――我们都唱达明一派》,有达明自己的重组之作《万岁万岁万万岁演唱会》,有刘以达的首张个人专辑《麻木》,有黄秋生的《支离疏》……以上无论是哪张专辑,无论是主流大明星,还是边缘小明星,这一年的成绩单都是高分。
而莫文蔚是1996年星光里最亮的那几颗之一。背后音乐人的名字,有些很著名,有些不那么著名,但都是最好的――李宗盛、刘以达、卢冠廷、郭子、郭启华、张佳添、周耀辉,何秀萍……如果你不听那张专辑,你不会理解为什么这些人愿意为一个新人保驾护航;但如果你听过,你一定愿意赞成,这是一次合作,而不是什么“提携”。莫文蔚的演绎,完全对得起她背后那些音乐人的倾力相助。如果不是莫文蔚,你难以想象这些歌可以在其他女歌手那里发光。那声音,清冷且恍惚,那么遥远那么不可捉摸。
我自己最喜欢的莫文蔚专辑,是2001年年初的《一朵金花》。那年年底,王菲推出了《王菲2001》,跟随莫文蔚找来了伍佰合作,搭配同样的林夕词作,专辑质量却远不如《一朵金花》。坊间评说,“那年林夕把最好的词都给了莫文蔚。”
这是绩优生式的胜利。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绩优生的莫文蔚,行走娱乐圈也是如此,交上高分的答卷,于是被接受、被喜欢。这样的逻辑多干净、多简单。
但是,这样的逻辑却这么难以复制。说到底,明星与大众不过是一种交换关系。交换脸、交换腿、交换事业线,得来一点关注、些许看客;然后交换童年往事、交换恋爱细节,得来几分好感、几分厌恶,还有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看客。如果想要的比这还要多,那还得不遗余力地上演24×7的真人秀表演。多像动物园里的猴子,在“再来一个”的呼声中,高兴地得到了一颗又一颗的花生。
而劣币终驱逐良币。后来的动物园,每一只猴子都学会并越来越乐衷于演猴戏。那么那些不擅长、不愿意,一辈子只能当个死绩优生的,大多只能选择沉默地走开。谁能知道,莫文蔚之后,下一个家境良好、学历高等、聪明有趣的女生,选择将娱乐圈当作自己终身职业,会发生在什么时候?
作者简介
狠狠红:80后,媒体人,娱评人。她坚定地认为:﹃娱乐圈里所有的关系,所有人的情绪,所有人的粉墨登场,都是现实世界的折射。﹄
还会让我自己去买票看演唱会的人不多了,数来数去一双手也能排下。而这十人名单里,莫文蔚永远有一席之地。
还记得2002年前后,在王菲的新专辑越来越让人失望,林忆莲、关淑怡等人也已经不怎么在民间活动的时候,一群粤语老歌迷通常一边闲坐说玄宗,一边感慨,“现在也就小莫可以听一听了。”小莫就是莫文蔚。喜欢她但又不算她粉丝的人,都经常叫她“小莫”。不是每个明星都会被人叫作小李、小张、小周。但当时的这群老歌迷叫起小莫来却无比顺口,那种感觉,大概就是某个工厂里的一群八级技工,带着挑剔神情看着一群后辈,唯有机灵、好学的那个,才会让这挑剔里带上一丝爱意,想着,“且再看他几年”。
莫文蔚的出道之作是1996年的《全身》。1996是香港乐坛的好年份,有张国荣一生中最重要的《红》,王菲与窦唯合作的《浮躁》,有如今在淘宝上已经炒至好几千的经典翻唱专辑《天花乱坠――我们都唱达明一派》,有达明自己的重组之作《万岁万岁万万岁演唱会》,有刘以达的首张个人专辑《麻木》,有黄秋生的《支离疏》……以上无论是哪张专辑,无论是主流大明星,还是边缘小明星,这一年的成绩单都是高分。
而莫文蔚是1996年星光里最亮的那几颗之一。背后音乐人的名字,有些很著名,有些不那么著名,但都是最好的――李宗盛、刘以达、卢冠廷、郭子、郭启华、张佳添、周耀辉,何秀萍……如果你不听那张专辑,你不会理解为什么这些人愿意为一个新人保驾护航;但如果你听过,你一定愿意赞成,这是一次合作,而不是什么“提携”。莫文蔚的演绎,完全对得起她背后那些音乐人的倾力相助。如果不是莫文蔚,你难以想象这些歌可以在其他女歌手那里发光。那声音,清冷且恍惚,那么遥远那么不可捉摸。
我自己最喜欢的莫文蔚专辑,是2001年年初的《一朵金花》。那年年底,王菲推出了《王菲2001》,跟随莫文蔚找来了伍佰合作,搭配同样的林夕词作,专辑质量却远不如《一朵金花》。坊间评说,“那年林夕把最好的词都给了莫文蔚。”
这是绩优生式的胜利。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绩优生的莫文蔚,行走娱乐圈也是如此,交上高分的答卷,于是被接受、被喜欢。这样的逻辑多干净、多简单。
但是,这样的逻辑却这么难以复制。说到底,明星与大众不过是一种交换关系。交换脸、交换腿、交换事业线,得来一点关注、些许看客;然后交换童年往事、交换恋爱细节,得来几分好感、几分厌恶,还有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看客。如果想要的比这还要多,那还得不遗余力地上演24×7的真人秀表演。多像动物园里的猴子,在“再来一个”的呼声中,高兴地得到了一颗又一颗的花生。
而劣币终驱逐良币。后来的动物园,每一只猴子都学会并越来越乐衷于演猴戏。那么那些不擅长、不愿意,一辈子只能当个死绩优生的,大多只能选择沉默地走开。谁能知道,莫文蔚之后,下一个家境良好、学历高等、聪明有趣的女生,选择将娱乐圈当作自己终身职业,会发生在什么时候?
作者简介
狠狠红:80后,媒体人,娱评人。她坚定地认为:﹃娱乐圈里所有的关系,所有人的情绪,所有人的粉墨登场,都是现实世界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