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学习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adonaargen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静蕾,演艺圈中最长袖善舞的“才女”:写书法,因其手写体独具个性美感,被开发出字库“方正静蕾简体”;当演员,深受观众欢迎;做导演,获得国外电影节大奖,进入国内“亿元导演俱乐部”;开博客,点击率在中国大陆地区长期排名第一,被誉为“博客女王”;创办电子杂志,第一年即实现赢利,年收入达2000万元……还有什么是她所不能的?她却说:“我真的不是一个天资很聪颖的人。如果说优点,我最大的优点是热爱、擅长学习。我的一切成功,都是因为具备这个优点。”
  
  学习是一件持续终生的事情
  
  我发现许多人存在一种误区,觉得学习就是在学校里干的事,出了校门就和学习没什么关系了。这真是太短视了,现在知识更新这么快,想靠在学校里那十几年学到的知识、谋得的学位去应付漫长的一辈子,是不可能的事情。用一句很老套的名言:学习应该持续终生,活到老学到老。
  记得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时候,我爱上了摄影,还特地去请教一位很有名气的摄影家,让他给我指点指点。他说:“摄影这一行,其实也没什么学问,就是多看,看那些公认的优秀的作品。然后多拍,拍完了对比,哪些不如人家,然后再去纠正。量的积累,发生质的变化。当你拍到一万张的时候,基本上你就入门了;拍到10万张的时候,你就是一位专业的摄影师了。”
  我信服他的话。那会儿年纪小,有的是精力,就下死功夫,天天捧着一个相机骑着单车出去拍片,晚上回来把照片全倒腾到电脑上,一张一张地看、分析、记笔记,有不懂的地方就去查资料,经常一搞就是一夜,也不知道累。第二天再出去拍,把前一天不足的地方纠正过来,晚上回来再一张张地看、分析……
  事实证明,这种“傻笨”的方法真的管用。在我还没拍到一万张的时候,我的摄影作品已经像模像样了。最得意的一次,我把自己的作品混到一堆摄影大师的作品当中,请身边的朋友看,让他们挑选出最喜欢的,结果,竟然是我的作品被挑中了!北京的一家周刊邀请我做他们的特约摄影记者,给我开了一个专栏,每周都刊登一幅我的作品,再由我自己配上一点文字。年终读者评比,这个小专栏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栏目”。这件事让我相信了另一句老套的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学习。
  后来我做导演,说实话,那时真的是两眼一抹黑,也就是仗着胆大,可以边干边学。前三天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导演的椅子也不敢坐,觉得占了别人的位置。可以说,在场的演员啊摄影师啊灯光师啊,哪一个都是我的前辈,不懂时我就问,逮谁叫谁“老师”。为了不让人家烦我,我就施展点小手腕笼络人心。我在片场角落里放了一个一人高的铁皮柜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零食、水果,被大家戏称为“小卖铺”。那些前辈们觉得我这小孩挺懂事、挺有眼力见儿,再说年轻人做点事也不容易,所以一般我问他们什么,他们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力教我帮我。
  我做杂志,其实一开始也是个门外汉,纯粹是摸着石头过河。我把市面上口碑比较好的杂志搜集过来,然后一本一本研究,它们为什么受欢迎,卖点在哪里,受众群是哪些?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于自己杂志的理念也就慢慢清晰了。
  杂志的第一期其实就是我和一个助理在做,光是内容就忙得我们人仰马翻。从第二期开始,我开始琢磨风格定位啊、广告啊、推广啊这些事情。好在我媒体圈的朋友特别多,那一阵子我挨个约他们吃饭,每次去之前都把要问的问题写在一个本子上,基本上每次都要写好几页,然后一边吃一边见缝插针地问。有些问题对方也不太清楚,我就让人家现场打电话给能解答清楚的人。一顿饭吃下来,对方被我“折磨”得满头大汗,搞到后来我再约他们吃饭都没人敢出来了。人家说:“你那哪是吃饭啊,你那是考试呢!”
  就这样,边干边学,理论和实践并进,人真的成长得特别快。现在我们不是又做了第二本电子杂志么,以后做第三本第四本,做成一个系列,都是有可能的。这么说吧,只要你愿意学习,永远保持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这个世界上,还真就没有你干不了的事!
  
  学习是一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事情
  
  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问我最近在干什么。我说我在学英语呢,她立即问了一堆问题:“在哪儿学的,交了多少学费,每天几点到几点,师资怎么样?”
  可能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想法:一旦提到学习,马上联想到找学校、交学费、多少课时、什么样的老师……这种对待学习的态度早已经out啦!学习应该平常得像吃饭、睡觉、呼吸一样自然,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没必要郑重其事、大费周章,更没必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非得学到什么程度学出什么成果——只要你愿意,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就拿学英语来说,因为我在大学里学的是俄语,对英语几乎一窍不通。囧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朋友在网上和我聊天,发过来一句“How are you”,我给她回过去:“什么意思?”有时候去国外出席电影节,经常有人过来跟我叽里咕噜地说一大堆英语,我什么都听不懂,逼得自己痛下决心,一定要掌握英文!但是明摆着,我不可能有大把的时间去专门学。
  没时间,我就在生活中见缝插针地学,比如随身带一本电子词典,看到不懂的英文就查一查是什么意思。在等車、坐飞机的时候听英文,上厕所的时候背单词,出国时故意不带翻译,看英文电影时把中文配音关掉……我发现,这种学习方法其实比坐在教室里郑重其事地学习效果更好。可以说,在学英文方面我没有花过一分钱,也没请过老师,但是我进步很快,现在基本上日常的交流没有问题。我还出过一本书——《公开!老徐的南非英文书》,很实用,告诉别人在飞机上、酒店里以及旅游景点怎样使用合适的英语。很难想象这是一本当初连“How are you”都不懂的人出的英文书,我挺得意的。
  本来我还准备重新回到学校去读个研究生什么的,但是现在基本上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我发现学习是一件很自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事情,我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看到什么新鲜的、有意思的东西,就会想到要去了解。
  举个例子,我所住的小区有两个水果店,卖的水果都差不多,但是有一家店生意特别好,另一家却很冷清。我挺好奇,想找出原因。我问过生意好的那家店的老板,他狡黠地笑笑不告诉我。这下我更好奇了,没事的时候就去逛逛这两家店,仔细观察。逛了很多次后,我终于找到原因了。
  生意不好的那家店吧,虽然经常打折,但是顾客不买账,觉得凭啥打折啊,肯定是水果有瑕疵。生意好的这家店呢,从来不打折,但是采取了一个策略——如果你买了一箱苹果,免费赠送给你一小袋龙眼,或者赠送一小袋蜜桔。其实算上赠品的价格,也就等于那箱苹果打了一个折,但是,顾客被那免费赠送吸引住了,觉得捡了好大的便宜。这家店老板,掌握了消费者的行为学,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只要你是个有心人。生活中,真的处处都是知识和学问啊!
  
  学习让你永远保持活力和自信
  
  身为女演员,我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怕不怕衰老啊,怕不怕过气啊?”
  我还真不怕,因为我从来没有跟不上时代的恐慌感,或者是呆在哪里无所事事的空虚感。我常说,你把我扔到一个孤岛上,我一样过得挺乐和,我可以学习钓鱼,学习盖房子,学习生火做饭……没准从孤岛上出来,我就写出一部《老徐漂流记》呢。
  我对高科技的产品有着不可思议的热情,家里有5台苹果电脑,一旦有什么新的数码产品出来,我总会第一个尝试。苹果的ipad平板电脑刚出来的时候,我为了能掌握它的功能,抱着它坐在地板上,对着另一台电脑上的教程,不吃不喝整整研究了一天一夜。后来,我几乎成了我们公司的苹果电脑培训专家,别人有什么搞不懂的问题,第一个就来请教我。
  有一次,一个员工一脸沮丧地找到我,他花五千块新买的iphone手机变“砖头”了,原因是他冒冒失失地把自己的手机交给了中关村一个小摊贩刷新软件,结果没用几天就发现系统完全失灵无法使用。我一边镇静地在电脑上帮他重新恢复系统,一边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不能找那些不靠谱的小商贩。三下五除二,不但让他的手机恢复了正常状态,还让运行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了。这事在公司一传开,那些小孩子们一见我就双手抱拳尊称我为“徐爷”,太逗了。你想,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我怎么会担心自己衰老或者过气?
  再拿穿衣打扮来说,以前我对这个挺忽略的,始终认为“人美靠内在”,所以这些年我把精力尽放在怎么充实内涵上了,外在方面,能够让人感觉还是一个清汤挂面的学生就满足了。直到拍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为了能拍出一部地道的时尚片,我们特地请来了为美国大片《时尚女魔头》做服装造型的专家,从而让我第一次体验到了化妆、时装、饰品的神奇,它们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外在,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内在。专家第一次给我做造型的时候,我对她准备的那些行头很抵触:什么乱七八糟的一大堆啊!当她给我化好妆、做好发型、换好衣服,将我轻轻推到镜子前面的时候,我惊呆了。镜子里面的女人,美丽、成熟,透过外表,你可以看到里面那一颗知性、勇敢、自信的灵魂。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我开始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加强学习,我订阅时装杂志、观赏时装发布会、学习化妆术、琢磨穿衣之道。夸我漂亮的人越来越多了,我的各方面状态也越来越好——谁不喜欢听人夸啊?我常常随身带着化妆包,公司里也有我专门的衣帽间,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有时候看见哪个女孩子穿戴不合适,或者整个人看起来没精神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动手替她们打扮一下,一点淡淡的腮红或者一条简单的围巾,就能使整个人完全变样,焕发神采。不得不承认,这实在是一门艺术。我越来越迷恋这种艺术,它让我成为了一个内外兼修的女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拥有自己的服饰店。
  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如果一个女人想拥有快乐、充实、进步、自信、时尚、有意义、有安全感的人生,学习是最有效的途径——一刻也不停止地、随时随地地学习。希望到了70岁的时候,我仍然是一个对学习保持着热情的老太太。
  编辑 魏光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