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质疑的策略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ping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质疑的重要性,都在想方设法激疑,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训练学生质疑的能力应该把握好三个阶段:一是鼓励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停留在字词句和文章的表层上,教师要认真对待,以鼓励为主,并给他们具体的指导与点拨。二是入门阶段。这个阶段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摸着了质疑的一些门道,养成了一定的质疑习惯,教师就可向他们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使学生的质疑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内容到形式,由一般到重点。三是初步养成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基本养成了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习惯。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质疑的质量,促使他们积极探究呢?
  一、着眼语文,因文释道
  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于思想内容,应该关注表达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中说过:“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词藻,存心装饰的文章令我感到憎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彩妥帖。”所谓“精彩妥帖”,就是所运用的文字恰好表达了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换一种表达就没有这个效果。从这一点上讲,语文探究活动要立足语言形式,通过对语言形式的追究而生疑,在探究“疑”的过程中,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语言的“精彩妥帖”。
  二、缩小疑域,曲直有致
  有时候学生的质疑疑域太宽,让人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如学习《鸟的天堂》一课,学生质疑:鸟的天堂好在哪里?教师觉得,这种质疑没有着力点,叫人找不着边际。于是提示:“能不能把你的问题说得具体些呢?”该生思考后提出:鸟的天堂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不加引号?这样质疑,思维的焦点就在“有没有引号”的差异上,指向比较明确。思考的目标相对集中,探究的过程有具体的支点,自然就提高了探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同样,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第一种质疑是:作者为什么要写“我”的心理活动?第二种质疑是:课文写的是邱少云,按照常理,应该用大量笔墨写邱少云的心理活动,可为什么偏偏只写“我”的心理活动?是不是作者忽略了或者有其他用意?这里的第一问是直问,第二问是曲问。由于第二问引进了常规写法与特殊写法的比较,容易激活人们的思维,引起探究文本的兴趣。相比之下,第一问就显得古板没有灵性,听起来索然无趣,也就没有探究的心情。
  三、教给质疑方法
  1.关键词生疑。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要引导学生能在文章看似平常,实有深意的文字中质疑,也就是找寻文章关键词句。
  (1)通读全文,把握全文的主旨,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线索。
  (2)确定关键词句。关键词语指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及一些看似矛盾的词。这些词语最能突出入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品质,如说明文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的词语及一般文章中与中心有关的用得好的词语。关键句子指:①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②含义隽永深邃,蕴含哲理的句子(推动情节的关键句及内容结构照应的关系句)。③表达生动、具体的句子(一般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句子)。④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说明文中最能突出说明对象特征及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明确了这些,关键的词句也就找到了。
  (3)关键词句质疑可从下面几个角度着手进行:①所圈的词(根据课文具体写出这个词)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它有何表达作用?②加点的词能否用其他的词代替或能否删去,为什么?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③画线的句子与文中哪一句相照应?④画线句与其他句子的关系如何?是否矛盾?次序可否调换?
  以上这些是一般的问法,有时还可根据具体的课文把问题提得明白些。如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关键词句可作这样的质疑:文中这些词句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与中心有什么关系?……
  在阅读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句子,句中似乎有些不和谐的音符,或是词句矛盾,或是说法反常,初读起来会以为是作者的笔误。其实,它们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所在。
  2.概念生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文文字、各类知识、罕见标题、奇特事物等概念性的障碍,便可以产生疑问。如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便可以就文字、历史、医学上的一些概念提出质疑。像“扁鹊”的真名叫什么?他为什么叫“扁鹊”?蔡桓公又是谁?古时的蔡国在今天的什么位置?为什么疾在腠理、在肌肤,尚可汤蔚之,火齐之,而疾在骨髓就无法救治呢?教师通过引导、讲解,学生通过看注释、听课、讨论,便可获得相应答案。再如《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文章开头“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如此遥远,又可望而不可即,怎么能在月亮上留下人类的足迹?人类何时能登上梦想中的月亮?有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长时间?产生了这些疑问,便能激发学生听课、读书的兴趣,从而获得质疑的能力。
  3.矛盾生疑。在教学中或指导学生自学时,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课文题目、内容、习题等方面存在许多矛盾,这便可以质疑,提出问题。如读《皇帝的新装》一文,矛盾的焦点是“衣服”的有无,于是可质疑:为什么皇帝和大臣明明知道织布机上没有衣服,却还要“睁眼说瞎话”极力赞美衣服的漂亮呢?《愚公移山》一文,矛盾点有二:一是愚公不“愚”;二是智叟不“智”。于是可以质疑:本是大智大勇,为什么叫愚公?智叟主观、无知,可为什么又叫智叟?按照这些矛盾点去质疑,分析课文,寻找答案,就可以渐渐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4.比较生疑。在教学中通过比较,可以促使生疑。
  (1)前后比较。通过前后比较提出问题,比如阅读《故乡》一文时,发现课文中写少年时的闰土外貌与中年时的闰土外貌已大不相同,简直判若两人。文中也写了杨二嫂前后外貌、语言、动作行为的不同。经过对闰土、杨二嫂前后的比较分析,就可提出以下问题:二十年前的闰土和二十年后的闰土有什么不同?这变化表现在哪儿?杨二嫂有什么变化?他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参照比较。以课文为中心参照多方面的材料进行比较,从中发掘疑点质疑。比如学习《晋祠》一文时,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同时参看词典中“晋祠”条目和有关晋祠的材料,从比较中寻找疑点,提出问题。
  (3)异同比较。即把主题相同题材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中发现他们的异同,由此质疑。《孔乙己》和《范进中举》,都是写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经历和命运,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他们是有差异的:孔乙己是封建末期科举制度殉葬品的典型形象,而范进则是一个屡试不第、半生潦倒、痴迷功名的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典型形象;《孔乙己》控拆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范进中举》则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毒害;《孔乙己》是以乐境写哀,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范进中举》则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进行辛辣的讽刺。通过分析比较,可提出质疑:两篇课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异同?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更能理解作品独特的内涵及魅力。
  总之,教学质疑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在设置质疑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时,要充分考虑问题有无思考价值,有无梯度,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龙王沟风景区后庄小学)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纳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浙江省政府提出以三个方面为重点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这是对邮储银行长期以来坚持倡导和践行普惠金融理念
猜想,是依据语言文字或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的某种推断,是学生感受语言,理解意蕴,估计、揣摩表达方式的过程,是确立主体,发展思维想象,丰富表达的有效手段。  一、读题后猜内容  初读课文时,我们可以根据课题来猜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感悟文本谋篇布局的特点。  【案例一】《李广射虎》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从这个课题你猜到了什么?  生:我从“李广”,猜到了这
李先生夫妇在西部的一个中等城市生活,两人在商业区开了一家小型服装店,生意还算红火。考虑到两人都是个体经营者,李先生觉得,养老医疗保障以及资产增值保值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状况    李先生,45岁。  妻子,37岁。  女儿,15岁,读初三。    资产状况:  收入:服装店每月净收入约为5000元,有3处门面房,年租金收入约为13万元。  支出:每月家庭日常开支约为3500元。
外资并购是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基于全球性竞争的需要而采取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较绿地投资而言,外资并购可以使跨国公司迅速进入他国市场并直接获取目标企业的
当前,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组织不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强制性不强。要加强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
“打防控”一体化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和巩固严打整治斗争的一项主要工作。要实现“打防控”一体化,必须向改革借力,达到资源整合的最优化;必须向科技借力,做到信
摘要:与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相比医院的经济管理则相对复杂,它要以实现社会公益性为前提,按照公共服务效率最大化而不是经济收益最大化的方式提供服务,具有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特殊性。本文通过阐述医院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和价廉的医疗服务,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关键词:医院 经济管理 问题 对
摘要:本文针对农产品销售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价格周期性波动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蛛网理论,阐述了农业生产者应当如何有效应对价格周期性波动以及有效回避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生产者的增产、增收。  关键词:农业生产 价格波动 风险  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学中最有趣的现象之一。农产品在本质上属于一个经济的再生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建立在对自然的再生产的基础之上,因此农业生产者首先要承受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 tentative plan of building up digital libraries in China,i.e.one
《中国公证》杂志2004年第4期登载了严志健同志《可否将公证引入刑侦》一文(以下简称“严文”),作者提出在公证制度蓬勃开展的大背景下,将公证引入刑事侦查领域的可行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