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网络DEA的福建省森林公园旅游效率

来源 :林业经济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动态网络DEA方法,构建森林公园两阶段动态网络DEA模型,以福建省内24个森林公园为例,借助DEAP 2.1软件测算效率后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显示:⑴福建省24个森林公园中旅游综合效率最高为1.000,最低为0.007,资源利用程度总体上有待提高,资源禀赋、政府支持、经营管理等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⑵2011—2019年,森林公园生产过程效率总体上高于服务过程效率,服务过程效率大于生产过程效率的森林公园有5个,小于的有18个,龙岩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生产过程效率和服务过程效率均为1.000;⑶在森林公园两阶段旅游效率矩阵图中,机会区的森林公园数量最多,不同区内采取的策略不同.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各项支持力度,注重环境保护,并兼顾不同阶段旅游效率,拓展新型旅游营销渠道,改善软硬件设施和开发高质量旅游产品.
其他文献
康养是一个有着传统文化底蕴的"新热词".在21世纪之前的中文典籍中鲜见"康"与"养"二字组成一个词使用,2000年以后,康养多以零星阐释或单一理解的形式出现在文旅产业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主要应用于以康复性景观和养生资源开发为导向的旅游领域,如在森林康养开发、特色小镇建设中偶有提及.
期刊
首先,通过对现有国家公园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国家公园社会责任报告意识薄弱,报告内容缺乏完整性,报告指标的选取与计量方式随意.然后,通过对现有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中适用于国家公园的相关指标进行梳理,再运用内容分析法识别出国家公园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基于已发布的综合报告,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了报告中披露的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从政府、科研教育团体、社区、游客视角对国家公园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框架进行初步的设计.最后,建议健全强制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出台国家公园社会责任报告编制规范,并进行第三方独立审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并实证检验了林业标准化对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林业产业生态安全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上升的趋势;总体上,东部地区各省(市、区)的林业产业与生态之间的共生关系较中西部地区更加协调;林业标准化水平有助于促进林业产业生态安全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科研投入水平、造林面积、森林灾害防治率等因素对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了提
以东南沿海高密度典型城市福建省厦门市为例,运用网络分析法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探讨影响城市绿地可达性的主要因素及提升策略.结果显示:第一,城市公园绿地服务面积和可达性与城市发展建设较为一致;第二,城市公园绿地不同出行交通方式可达性差异较大;第三,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存在较大差异;第四,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有赖于城市道路网的完善.因此,为了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生态、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各类型绿地的服务效率,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质量,应增加城市小型公园绿地密度并均匀分
游客感知是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往研究多基于扎根理论对素材进行人工编码并归纳出范畴,或以对中介变量的假设检验来讨论其形成机制.文章以大连市5家著名景区的10万余条游客评论为资料来源,首先根据游客评分,对评论文本进行正负情感维度划分;然后以TF-IDF和TextRank两种算法对景区游客文本评论抽取关键词,并遵循诠释性研究的范式,提炼出游客正负感知的子范畴和关键范畴;随后,利用LDA主题模型方法测算出上述游客正负感知范畴的权重次序.在此基础上,最终梳理出游客目的地感知形成过程的故事线.研究结果表明
在经验研究中探讨具有独特个人意义的旅游体验时,手段-目的链(MEC)方法同其他方法类似,具有贴近心理认知结构的方法论倾向,因此存在固化意识、简化现象、引导研究对象演绎理性等风险.描述现象学(DP)方法虽然在实际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转化上存在困难,但是因为秉持悬搁研究者、回到实事本身的现象学原则,研究者可以获得旅游者丰富的意识体验和生活世界的经验内容,并洞见体验的发生,以弥补手段-目的链方法的缺陷.改进的数据收集、分析和结果呈现程序,最终将以新颖的见解与清晰的结构填补并架构旅游体验理论.文章回顾了手段-目的
"游"和"历"是中国甲骨文时代就分别保有实物记录的古老词素,其"出行"和"时空过程"的基本语义长期保持稳定.由此二词素构成的"游历"一词在历史资料中出现时间也很早,且其基本涵义同样经久不衰.游历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活动形式,反映了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所呈现的出行行为及其探索-体验过程.人类奔赴异地进行探索与体验的游历活动,具有丰富的考古和文献记录.文章试图建立游历研究的探索性框架,并概括为:(1)基于大量旅行叙事记录初步整理及语源学分析,提出游历是人类自远古以来就一直存在至今的在旅途与目的地的新知探索与异
文章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以负面情绪为中介和人际不友好敏感性为调节,探究顾客不文明行为对服务破坏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451份来自酒店一线服务员工的有效问卷实证分析发现:(1)顾客不文明行为对酒店一线员工服务破坏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负面情绪在顾客不文明行为与员工服务破坏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人际不友好敏感性对顾客不文明行为和负面情绪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人际不友好敏感性越高,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4)人际不友好敏感性能够有效调节顾客不文明行为与员工服务破坏行为之间
通过分析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阐释了退耕还林可持续性问题与破解思路,归纳了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农户生计变化与福祉保障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福祉交互耦合实现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路径.未来的研究需要紧密结合“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区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与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创新需要,关注退耕农户福祉改善的迫切需求,厘清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退耕农户福祉变化的内在联系,明确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福祉交互耦合的退耕还林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生态补偿标准形成机制与对
居民搬迁是遗产保护或旅游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策略之一,但此策略究竟对遗产保护或旅游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并没有形成研究共识.文章以八达岭长城岔道村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和基于目标的搬迁分析框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社区居民搬迁是遗产化与旅游化目标共同驱动的结果,但也同时反作用于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进程与目标,最终导致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输;(2)社区居民整体参与缺位及其生计不可持续是导致社区搬迁目标——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失败的关键原因;(3)社区居民搬迁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分配过程,自上而下式的目标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