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x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长期以来,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然而,当前的课程改革使得现在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相对滞后,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有许多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以致于在学生的头脑中数学与实际生活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受现有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体系的影响,为学数学而学习数学知识,避免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成为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内容,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面积的存在,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面积”的概念,先让学生触摸比较身边物体(如桌面、课本表面、笔盒面)表面的大小,再让学生给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涂颜色、感知大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得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估算出课桌和教室地面的大小,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过程的创新让学生“想疑、多疑、善疑”是教学创新的首要任务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之处有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但是现实中的数学教学又是如何呢?老师们往往认为“满堂灌”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他们就以“满堂问”加以取代。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1、想疑。在我们小学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中,都是老师问学生,叫学生找出本题的已知、问题,找完后老师分析数量关系,这种教学方式一开始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要让学生想疑,首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提问。如四年级应用题例2: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可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我把这个应用题的问题去掉,只是出示已知条件,让学生根据条件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好多不同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一一进行了解答。其中也有同学提出了“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这样既达到了学习目标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
  2、多疑。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对学生各种不同的提问要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对某些问题自己的失察或无知绝不掩饰,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使学生产生提问的信心,什么题目都会多问几个为什么。
  3、善疑。在教学应用题时,我引导学生想疑、多疑,但也不能滥疑,不能为提问而提问。出示应用题后,我会先提示学生观察本应用题再提问,再和以前学过的应用题相比较有什么共同点,从而使学生会问。最后分析,学生讨论自己的见解,把不同的意见或解题思路提出来。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其实也是我们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成功感的良好途径。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教学内容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问题生活化,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一位六年级教师在教学“圆锥体体积”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爸爸是个木工,一天正在用一个圆柱制作一个圆锥。爸爸问小明:制作的圆锥的体积可能是多少?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明吗?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是圆柱体积的 ,有的说是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圆锥体学具进行实验操作。这样既提出了学习的目标,又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总之,问题情境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当然,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型,设计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的激发,也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元认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提出的关于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理论,是指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心理活动等方面的认识,其实质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随着元认知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以元认知策略与具体认知策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通过课堂教学坚持不懈地实施元认知级的提问,学生地理学习的元认知思维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一、指导学生课前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所以设计数学的趣味性、探究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情感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大致总结如下:  一、学习目的明确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毅力。毅力来源于明确的目的和浓厚的兴趣;目的是根基,兴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注重培养促进人的发展,将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连,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让语文走向生活。因此,本文对将生活融入语文教学、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内容生活化    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语文又具有丰富的思想性、生动的情境性、广阔的开放性,最能把学生引入五
期刊
中考图像题主要考察初中学生对力学、热学、电学等某些知识、规律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变化过程的特点以及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电流随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关系图)。将物理过程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图像上呈现出来,可使物理过程形象、直观,使解题过程优化,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也常用图像来分析某些问题,
期刊
“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相等”,学生在判断时经常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很多学生只看到了体积和表面积里都有216这个数据,而对于表面积216平方厘米和体积216立方厘米是两种不同的量理解不透。什么是不同的量?这种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很难理解,仅凭死记学生难以真正掌握。所以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要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直观教具充分理解概念    教师在数学
期刊
成功的教学不是靠给学“加压”,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推动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感兴趣,思维容易激活。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以达到学好新知识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有趣的图形”一课中创设了这样一个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在语文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技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都属于教学艺术应用的范畴。   教者的灵活性、创造性,这种讲求
期刊
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大胆实践,大胆交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达到快乐学习、快速成功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课堂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用英语进行交流达到目的后的愉悦。  1、创设真实情境。比如,在教学3B Unit 9时,我把教室布置成商店,在教室里挂上一
期刊
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即时评价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评价观念——重问题,轻学生     表现: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会围绕着一些问题展开,师生
期刊
导学案的使用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一是要求学案的编写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