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教学拓展的方向研究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b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高中课改中,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传统文言经典篇目在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但对于教材的深入利用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如果能科学地確定教学拓展的方向,挖掘教材,就有可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获得思维的发展。围绕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拓展:
  一、文化学知识的拓展积累
  文言经典中包含了许多古代文化方面的知识,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有适当拓展,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社会文化对文学发展实施有效而持续作用的部分正是精神文化,当制度在历史事变中被迫发生变化时,精神文化仍以潜在的巨大作用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方向。”可见文化的影响力多么巨大。
  传统文言经典中的一个字、一个称谓或一句话都有可能隐含大量的古代文化知识。教师在对这些包含有丰富信息量的词语进行解读时应选择代有表性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逻辑思维的训练
  高中文言经典教材,大多文质兼美,隽永含蓄,是提高语言素养甚至训练思维的凭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以学生获得受益,练成读作上熟练技能为要”。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密不可分,有别于简单的动作技能训练,语言训练主要是一种心智技能的训练,,对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通过烛之武的言语,我们不难看出,他紧紧围绕郑国存亡这一中心议题,通过正反两面的对比、现实与假设的对立、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陈述利害,事实清楚而不含混,方向明确而无疑问。正是这种缜密的思维、诚恳的态度,打动了秦穆公,终于使郑国转危为安。分析文言教材中的逻辑思维,也是应该拓展的方向。
  三、思辨能力的培养
  阅读时对作品存疑是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的方法,是一种站着读书而不是跪着读书的姿态。“批判性思维具有分析性、独立性和反思性的特征,它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不受情境暗示的、具有建设性的思考活动,是思维之再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批判思维的培养,本质上就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经典文言文,对于蔺相如,常见的评价是“公忠体国”与“智勇双全”。其实蔺相如也是汲汲于功名的人,这是一次学生的玩笑“蔺相如不是在玩弄秦王吗”使我重新思考得出的结论。当时,在我的鼓励下,学生说出了他的看法:秦国乃虎狼之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用十五座城池来换一个“和氏璧”,一定不可能;蔺相如在出使之前该明白。作为赵国的使者,蔺相如的任务是减少秦国的敌意,但他却不断地挑战秦王;秦王按照他的要求“斋五日”,以隆重的仪式来接受和氏璧,他却提前把宝物偷偷送回国了。这不是在戏弄秦王吗?
  其实,我也见过古人对蔺相如的异议只是并未深究。“宋代杨时的《蔺相如论》、宋代司马光的《廉颇论》、明代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他们对蔺相如都有微词。”比较司马迁、司马光等人的观点,会发现他们的立足点有差别。司马迁赞美蔺相如,更多的是站在蔺相如自我实现的角度;而司马光等人对蔺相如的贬低,则更多的是站在国家和集团利益的角度。笔者推测,司马光身处宋朝,强敌环伺;而且他们都是进士出身,儒学之士,且高官显贵,忠君报国意识浓厚,这决定了他们的立场和司马迁不同。他们的指责不无道理,却忽视了蔺相如的个人实现的动机。相较之下,司马迁的评价更合乎历史情境,也更加客观。如果确认蔺相如是个追求功名的战国士子,那么,其言行的矛盾之处或能得到一些合理解释:出使,当然是为了赵国的利益,但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登上政治舞台;他需要冒险,不冒险,此生无望;他敢冒险,因为他有胆识,他看到了秦赵之间短时间内不会作战,这给他展示自己的外交才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空间。承认蔺相如“汲汲于功名”,也无损于蔺相如的“公忠体国”的美好形象。他一诺千金,以生命来实践自己许下的诺言,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可见,蔺相如也是个有智谋有情义的人。以此为基点,再去读原文,事实、逻辑和情理基本达成一致了。合理化,这才是思辨的目的,才是批判性思维追求的目标。
  上述三个拓展文言教材的方向,兼顾了学生文言知识的获得与思维的发展。通过科学拓展教材利用的方向,使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维训练得到有效提升。
其他文献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都面临这一个巨大的难题:不知道能写什么!无话可说,没得可写。最后硬生生地憋出来一篇作文,也是泛泛而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云里雾里的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寫出好文章来,没有素材是万万不行的。肚子里没有东西,就是想讲明白事理,想表达感情,也是无可依托,成了无源之水。尤其是现在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注重学生对于时事热点的关注和思考,近两
期刊
读了许多书,走了许多路。知天命之年,遇到了清人张潮和他的《幽梦影》。  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只觉得这真是一个关于读书的绝妙比喻。  想想看,邈远而深邃的夜空,朗月高悬,少年那双透过门缝的眼睛,该会生出多少好奇与神往。而幼学启蒙,书籍对于他们何尝不是那道窥视世界的门缝。虽然生活还是小溪,刚刚开始,书籍终会将他们引向大海。  而人到中年,于树影斑驳的
期刊
一个好的高中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能够对一个班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为社会培养一个班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我现实地认为,只要我们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认可你,你就是一个比较称职的高中班主任。可以说,一个成功的高中班主任,就是一个艺术家,但又远远高出其他的艺术家,因为他的作品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更是会给社会创造无穷财富和价值的人。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做了如下努力: 
期刊
我是个俗人,不是什么“雅士”。我向来不懂什么林和靖的“梅瓣鶴羽”,什么“暗香”“疏影”“月黄昏”。而比起同佩弦先生共游月色荷塘,我更想和迅哥儿一起在大月亮下猹似的偷吃罗汉豆。与其45度角独自望天地忧伤,还不如和几个朋友一起看电影到稀里哗啦。  再说所谓纯“雅士”“文青”,总是“热爱学习”的,闭门在小小书斋吟诗作对。一如雪天,望着窗外的雪便开始颂它如玉如绸,一边赞扬“江南的雪润泽,朔方的雪壮丽”,一
期刊
天昏暗暗的,雨却怎么也滴不下来,闷热的空气压得人透不过气,一条幽静小巷被蒙上了一层灰色薄纱。  我独自呆坐在小区旁边一块长着青苔、历经沧桑的石头上,手中紧握着一张考卷。上面大红色的分数刺痛了我的眼,顺着脸頰流下的泪滴在那秀逸的蓝色字迹上,渲染出一朵朵忧伤之花。从未考得如此差,我一时接受不了。  忽然,我眼前一黑,有人来了?抬头一看,啊,不好!是老妈,我大吃一惊,下意识地想要把那张糟糕的试卷往身后藏
期刊
夕阳渲染了整片天空像蒙上了一层金色薄纱,种满柳树的那条熟悉的乡村小路在记忆中渐渐晕开,微风把云揉起夹带着些许柳絮肆意飞扬,有两个身影站在树下……  ——题记  犹记小时候回忆的深处,有一双大手牵着我走在这条乡村小路上。那双大手的主人是我的姥爷,他把我的手握住,手上的薄茧总是弄得我痒痒的,情不自禁地咯咯大笑。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透彻撒满小路,回荡在路的兩旁久久未散。姥爷高大的身躯将我遮挡得严严实实,在
期刊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
期刊
滴答滴答时间的脚步声,在我心中不停地回响着,仿佛一个散步的老人,有条不紊,慢慢悠悠,连眼神都透露出漫不经心的懒散。而我坐在椅子上,手上的笔飞快地从卷子上划过,一丝也不敢松懈。今天我在考的一场数学考试,为我与时间与数字的竞争拉开了序幕。  我的数学成绩一点儿都不稳定,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刺激极了。这次考之前,我向妈妈保证数学一定要上110分。妈妈却笑笑说:“得了吧,上次你就是这样保证的,不也没
期刊
一、有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在方法选择上存在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手段枯燥,主要是由教师讲解、示范,体育技术动作讲究力与美的结合,而体育教师受身体条件、业务水平、场地器材等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大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反应,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
期刊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开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题记  从小到大,夸我长得漂亮的人,是少之又少。就连“可爱”这样的字眼,都不会出现在我的身上。或许是因为我性格大大咧咧,不懂矜持;又或许是因为我这样的外貌,很难让别人联想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形象。我想,若不是留着长发,走在大街上一定会被别人当作是男生!正是因为我这副模样,让我曾经深深苦恼,忧伤过许久。  小时候,我从未在乎过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