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事训练既要做好安全工作,又不能怕出事故而降低训练标准。1993年美国有报道说,美军在4年多时间中,死于战争的人员共有170人,其中包括海湾战争死亡的121人,而训练死亡则高达数千人
总参军训和兵种部部长张宝书少将,刚刚从部队训练现场调研归来。这位56岁的将军,主管全军军事训练业务工作,这个职位,被人称为“总教头”。
“军队存在就是为了打仗。”张宝书说。“用兵之法,教戒为先”,这句话他时常挂在嘴边。
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二战时德军坦克集群的闪击战,再到目前的空地一体战、网络中心战,张宝书少将对于战争形态变迁中军事训练的发展如数家珍。
一个月前,全军军事训练会议在京召开。研究提出了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的重大举措,解放军的军事训练正由机械化条件向信息化条件转变。
军事训练的时代内涵
《瞭望东方周刊》: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训练经过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张宝书:自新中国建立57年来,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训练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走过了光辉的历程。
上世纪50年代,为适应军队建设由战争年代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的历史性变化,大力开展正规化训练,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全军大抓以技术训练为主的基础训练,开展了群众性练兵和大比武活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全军大办教导队,普遍开展“三打三防”训练;80年代,开展了以合同战术训练为重点的一系列改革;90年代,开展了群众性科技练兵活动;进入21世纪,我军紧贴使命任务,扎实开展针对性训练,加强诸军兵种联合训练,研究探索一体化训练。
我军军事训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形势任务变化相适应的过程,“打赢”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如果概略确定一下每个时期训练的主旋律,可以说上个世纪50年代是正规化训练,60年代是基础训练,70至80年代是合同战术训练,90年代是科技大练兵。进入21世纪,迈开了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步伐。
《瞭望东方周刊》:训练的核心是人,军人目前的文化知识、综合素质水平如何?
张宝书:当年我军驰骋疆场的军人,有知识分子,但大多是农民出身。现在军人的文化素质不是当年可以比拟的。从人员组成看,征兵要求高中毕业,作战部队的指挥或专业技术军官、士官绝大多数都经过院校培养,士兵提干也必须到院校深造。战士在整体文化素质提高的同时士官比重加大,陆军中士官超过三成,海军、空军、二炮的士官比例更高一些,其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达到相当的水准。当然,与信息时代和武器装备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提高兵员素质,我军将吸收更多高素质地方院校毕业生入伍,从整体上提高军人的文化素质。
《瞭望东方周刊》:军队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比如救灾、维和等,是否会增加相应的训练内容?
张宝书:新时期军队的职能在拓展,训练内容也要多样化,既要重视应对传统安全的训练,又要重视应对非传统安全的训练。在我军的训练内容中已增加了维和、抢险救灾、海上搜救反恐等,一些新内容已纳入训练大纲。
独生子女战斗精神并不薄弱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开展军事训练有哪些困难和问题?
张宝书:目前,从军委到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军事训练,全军官兵自觉投身军事训练。应该说现在是有史以来军事训练的最好时期之一。但是,军事训练当前也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掌握信息化知识、驾驭信息化战争的人才,二是部分人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从机械化时代的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再有,训练保障的供需矛盾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大都是时代发展、战争变化所产生的,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全军正在下功夫研究解决。
《瞭望东方周刊》:在解放军的训练中有一部分是养成训练,而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这类训练内容是否还应继续保持,曾经引起争论,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宝书:教养一致,是我军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优良传统。军人严格的纪律、令行禁止的作风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必须通过养成训练来实现。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还有队列训练,是军营特有的一道风景线。我在外军考察时看到他们在被装管理、队列操典等方面也很有特色。要从培养军人作风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但不能搞形式主义。养成训练的形式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是永远不变的。
《瞭望东方周刊》: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之后,特别是兵员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军队的战斗精神如何培育?
张宝书:胡主席指出,要在全军深入进行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的教育,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要准备打仗、准备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这个重大问题,引导广大官兵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
现在部队兵员中独生子女增加,经过部队训练,他们的观念、习惯都在发生转变,同时,现在的兵员受教育水平高,文化素养高,对于战斗力生成也很有利。
我接触过不少地方大学毕业后参军的年轻人,他们经过严格正规的军事训练,能够适应艰苦的部队环境,对于军队的事业也有很高的认同感。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一靠教育,二靠训练。其中训练是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对于军校学员我们加强了野外生存等艰苦环境下的训练,为期三个月,已经在三所院校试点。今年9月新生入学后这项训练将全面推开。
“练为战”而非“练为看”
《瞭望东方周刊》:前不久《解放军报》的一篇评论引起舆论关注,这篇评论批评了军队训练中的形式主义、消极保安全,甚至“造假”现象。你怎么看?
张宝书:胡主席多次强调,要坚决纠正降低训练标准和难度、消极保安全的不良倾向,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和条件下摔打磨炼部队。我们既要高度重视训练安全,又要防止因安全风险放弃训练或降低训练标准。还应当看到最大限度地保证我军部队人员和装备安全,也是实战的需要,也是保战斗力。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强调实战化训练,如何能够达到?
张宝书:贴近实战的训练,是部队在和平环境下体验作战经历、发现存在问题、提高作战能力的主要途径。没有贴近实战的高水平训练,部队就不可能真正具备打赢战争的能力。
实现像作战一样训练,首先要确立实战标准观,部队为打仗而存在,训练以打胜仗为目标,像作战一样训练是对部队训练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个观念必须作为军队的职业道德观,在全军官兵中牢牢确立。
同时要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安全工作是重要工作,必须下大力抓好。军队是一个执行危险任务的武装集团,和平时期的军事训练也同样具有伤亡的风险。大量的人员、装备和车辆,按照实战的要求,在复杂的地形上快速机动,进行实装、实弹、实爆训练和演习,海、空军部队上天人海,有些科目训练的危险性则要更大些,做好训练中的安全工作尤为重要。军事训练既要做好安全工作,又不能怕出事故而降低训练标准。美军在训练中伤亡人数往往超过战争中的伤亡人数。1993年美国就有报道说,美军在4年多时间中,死于战争的人员共有170人,其中包括海湾战争死亡的121人,而训练死亡则高达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