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童诗,多一点品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n_z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儿童诗是一种特别重视节奏,文字流利自然,内容生动活泼,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能让儿童在念唱或朗诵时,潜移默化地逐渐增加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幽雅性情,培养接受文学的能力。本文认为,通过激发学生学写童诗的兴趣,能让他们在诵读中打开童诗阅读大门,在仿写中架起童诗读写桥梁,在创作中绽放童诗情感之花,让学生徜徉在童诗的天空,乘着童诗的翅膀飞翔。
  关键词: 童诗 诵读 仿写 创作
  现代儿童诗作家金波曾说:“儿童不应当远离诗。”儿童诗是一种特别重视节奏,文字流利自然,内容生动活泼,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能让儿童在念唱或朗诵时,潜移默化地逐渐增加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幽雅性情,培养接受文学的能力。
  小学低年段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首先,他们极富想象,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那些看似无忌的童言,常常不经意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意;其次,儿童接触最早的语言便是歌谣。从儿时妈妈常在枕边吟唱的童谣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韵文,这些童诗依附于生动、美妙的形象,音节铿锵,朗朗上口,对儿童最具吸引力。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童诗创作的兴趣,我就近两年的活动实践谈谈看法。
  一、诵读,打开童诗阅读大门
  让孩子亲近童诗,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班级诗韵文化和积极浓郁的读诗氛围。诵读尤其适合于童诗,通过诵读,摸索记忆的规律,感悟诗的意境;通过诵读,使诗词变抽象为具体,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
  1.《365夜儿歌》领进门。儿歌是最纯真的歌、最自由的歌、最快乐的歌。在学完汉语拼音后,我带着学生走进了童诗的摇篮。学生人手一本《新编儿歌365》(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新编儿歌365》荟萃了几十年来的儿歌精品,每一首儿歌都是童趣盎然、简短上口、易于吟诵。一开始,很多孩子背不熟,老师不求全责备,不搞“一刀切”,先以奖励为主,在班级形成一股整体向上的力量,一年多的时光,一本《365》日不间断的诵读,真的使孩子形成了才情诗意。
  2.童诗欣赏课带上路。低年级课文中有不少优秀的童诗,这就是很好的赏读资源。在童诗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将童诗与音乐整合。如在教《欢庆》一诗时,可让学生尝试给诗配画,更好地理解儿童诗的意境;在教《“红领巾”真好》时,可连接金波的《白天鹅》、《鸟儿的生命》、《愿站成一棵树》,让学生接受诗的熏陶、诗的洗礼,让诗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播种,发芽,生长。
  3.多种活动激乐趣。为努力营造儿童诗教育氛围,增强儿童读诗活动的情趣,班级“读书角”中《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经典诗文是必不可少的;班级文化墙上依据不同季节、节日等定期流动变换的“赏诗乐园”也是孩子们读诗、赏诗的乐园。每学期开展的儿歌连背、诗歌朗诵比赛、我为童诗来配画等活动,更可积极有效地督促孩子们开展个體阅读诗歌活动,使诗成为儿童阅读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 仿写,架起童诗读写桥梁
  从心理学角度说,人要学会一种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需要不断模仿,写作儿童诗也不例外。仿写,降低了写诗的坡度,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对于小学低年级孩子而言,仿写是架起读与写的最好桥梁。
  学了一首诗后,让学生模仿这首诗的句式、结构,换上其他事物进行诗歌写作,这就是最简单的仿写。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有篇课文《四季》,孩子们就有了:“小雨沙沙/它对禾苗说/我是春天/ 西瓜甜甜/它对太阳说/我是夏天/落叶飘飘/它对大地说/我是秋天/ 雪花朵朵/它对可爱的小朋友说/我就是冬天/”这样,在愉快的仿写活动中,学生不仅对课文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对儿童诗的形式、语言、音韵、节奏等特点渐渐熟悉。
  低年级课文多为并列段式,这就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写话平台,由此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完全有能力创作儿童诗。
  三、 创作,绽放童诗情感之花
  著名儿童诗诗人金波先生说:“童真与童诗有着天然的机缘。”儿童的天性有如璞玉浑金,正好用来润泽,我们应当让孩子学会发现诗韵美,学会表达诗中情。
  我们教孩子写诗,就是启引学生以童眼瞩望世界,以童心感悟生命,几行小诗,便是他们五颜六色的幻想,深厚隽永的睿思。教师在引导孩子们写诗时,要引导他们找出自己感动过的内容,再以诗的形式、诗的语言、诗的想象描绘、表达。如一个孩子所写的《爱》:“爱是什么/爱是我给爸爸泡的一杯热茶/爱是什么/爱是妈妈给我烧的香喷喷的饭菜/爱是什么/爱是同桌借我的一支铅笔/爱是什么/爱是我把摔倒的小弟弟扶起/”
  诗是稚嫩的,却把看似平常却难得珍贵的情感在几行小诗中如此真切地流露出来,这正是“我笔写我语,我语表我心”的童心体现。
  当然,仅凭丰富的生活体验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及时捕捉诗的灵感,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用笔录下每一个生命成长的足迹。
  一首优秀的童诗,不仅仅在童年吸引过孩子,还一定会跟孩子以后的成长一道永存。童诗似清泉,滋润影响着儿童的身心,让小读者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丰富盈满,使儿童的身心,“散发着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光辉”(潘人木语)。走进童诗,让我们带给孩子最美的童年,让孩子徜徉在童诗的天空,乘着童诗的翅膀飞翔。
  参考文献:
  [1]陈玲娣.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
  [2]洪志明.用新观念学童诗.广东教育出版社.
  [3]刘嘉琪.童诗教学研究.
  [4]张海珍.走进童诗,润泽童年.http://www.hysyxx.com/oblog4/u/mingyue/.
其他文献
【设计内容】  《认识角》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P73—76“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关角的知识。本设计通过“拼一拼”、“摸一摸”等一系列的体验性活动贯穿全课。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教学内容看角的认识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所以本篇教
摘 要: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受到学生的认识程度、师生交流频度和交流方式、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工作态度、学校的监管力度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强实施导师制宣传并注重过程考核,并进一步明确教师工作职责;教师要提高工作的责任意识,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生要加强与导师多方面的主动沟通。三方协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质量。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实施效果 调查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
摘 要: 教材是静态的,而教学是动态的。作者反思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数学,享受课堂,享受数学”。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教育家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课堂教学不应是一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是教师授课后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通常情况是:教师大量盲目地布置作业,学生草草机械地做完,为“完成”作业甚至采取“互助式作业法”,即你做几科作业给我抄,我做另外几科给你抄,还有的同学根本不屑做作业,又怕被老师批评,所以采用“雇佣式作业法”,即找一名同学代写作业,应付差事。最后是教师习惯性地用“√”和“×”评判学生作业的正误。由这种情况我们得知,教
摘 要: 三年级的学生习作,处于低年级写话与中年级习作的过渡期,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文章从“主题作文”教学入手,多写、多练,保证学生习作的数量。精心挑选学生习作中典型的作品,通过“谈作文”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学会修改,提高习作质量。可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办班刊,发奖状,领“稿费”,让学生收获习作的快乐,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和水平。  关键词: 小学三年级 习作指导 指导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
摘 要: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从而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学连接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扩充知识的“内存”,使他们享受到创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活化 教学手段  生活与教育是同一个东西,不是两
教师心理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切实做好“减负”工作,特别是为教师减负,体谅教师的处境,尽量给教师宽松的环境,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减轻其生存压力,这应是“治本”之策。教师应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搞好“心灵环保”,避免不健康情绪的侵扰,进行“心灵养生”,解放自我,做自己心态的主人。  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期表现心理生活全貌的一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千百年来流播海内外的脍炙人口的华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听读或者朗读感受古典诗词文本鲜明的韵律美,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意的理解欣赏古典诗词文本的意境美,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背诵、默写等强化对古典诗词文本的记忆。这当然无可厚非,因为这是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然而,如果仅仅满足于此,就显然非常不足。因为古典诗词
摘 要: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以波特的短篇故事《他》和《破裂的镜子》中的妻子与母亲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陷入社会认同困境的女性能否走出困境,重新寻求到自尊,从而建立新的积极的社会认同。  关键词: 《他》 《破裂的镜子》 妻子 母亲 社会认同  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美国二十世纪中期一位非常卓越的女短篇小说家。因为短篇小说在美国文坛上的贡献,波特在1966年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这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从孩子的特性出发,在课堂上创设一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吸引孩子的眼球,在情景交融中,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快速进入到阅读的角色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兴趣,读出语文的魅力。  一、巧引新课,让学生爱上课文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很关键,设计有趣的活动引入导语,能让学生一开始就集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