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冷静思考一些课堂现象,就会窥视到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语文课堂确实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作秀的成分多了,课堂上的“语文”少了,“关于语文”的东西多了。灵动的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真,拧干了原汁。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扎实有效呢?
  
  一、既要朗读感悟,也要语文训练
  
  朗读感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现今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往往只有“阅读语言”“理解语言”,而不太重视“内化语言”、“表达语言”,阅读教学“得意忘言”,违背了阅读教学规律,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着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语言是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才生巧。字,要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写好,需要训练;书,要一句一句地读,一遍一遍地读好,需要训练;说话,要一句一句地说,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写,都要扎扎实实地训练。一遍不行,三遍、五遍,反复多遍。”语文教学应该由注重朗读感悟的模模糊糊一大片,变成重视语言文字训练的清清楚楚一条线。我们常说课堂有没有语文味,这语文味实际上指的就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味。
  如今,新课程标准不谈训练。纵观其全部内容,找不到“训练”的字眼,好像一提训练就和机械链接到一起,就让人感觉坠入了“工具主义的泥潭”。事实上,只要我们训练得巧,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言语训练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我不是最弱小的》讲的是爸爸妈妈和五年级的托利亚、四年级的萨沙到森林里去旅游。突然雷声大作、大雨如注。这时候,爸爸拿出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给了萨沙。萨沙感到疑惑,妈妈告诉他,假如你谁也保护不了,你就是最弱小的。听了妈妈的话以后,“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大多都是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往往仅仅抓住“走去”、“掀起”、“盖在”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来谈自己的感受,感悟大多是流于表面的。一位老师在进行这段话的教学时,从语文训练的角度出发,出示:“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问:“你觉得在括号里可以填上哪些词语?”学生很快有了答案,填上了“立刻、迅速、轻轻地”。接着老师追问:“你为什么填上这几个词语呢?”“‘立刻和迅速’都表示动作很快,说明萨沙的心中装着柔弱的蔷薇花,想尽快保护好蔷薇花;‘轻轻地’是说萨沙的动作很轻,他生怕自己不小心伤害到蔷薇花,这可见萨沙对蔷薇花的喜爱和细心。”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老师看起来是从揣摩词语的精当入手,实则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深入萨沙的内心世界,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正确使用词语的技能,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应该说,这比单纯地让学生说一说从中体会到什么要深透得多。
  朗读感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如果我们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呈现出异样的风采。
  
  二、既要开发资源,更要深入文本
  
  随着学习方式的不断转变和现代学习环境的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越来越呈现出超前的趋势。现在走进语文课堂,教师把学生看作“一张白纸”、“零起点”的越来越少,鼓励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大量学习资料的越来越多,这无疑是大语文观的具体体现。但是我们有些老师没有把握好“度”,结果使资料交流成了课堂的主流,文本学习的时空被无情地挤占。比如,一位老师执教《负荆请罪》,开课让学生汇报资料就用去将近十五分钟,其中有近十分钟时间是全班学生共同倾听一个男孩照本宣科地读司马迁写《史记》的有关记载。由于学生对材料不知取舍,又没有相关的史学知识,念起来十分费力,全班学生听得也是云里雾里。还有一位老师上《三顾茅庐》时,课伊始,学生介绍《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就用去了近二十分钟,变成了《三国演义》专场。这些现象的根源在哪里?是老师没有摆正资源开发和文本解读之间的关系。文本是阅读的重要凭借和主要依据,始终是第一位的,而拓展资料始终处于从属的位置,它应该是为解读文本服务的,不可本末倒置。
  五年级上册文包诗《黄鹤楼送别》第三节描写的是二人话别的情景,李白真挚的话语中展现了他对孟夫子的无限敬仰——“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虽然字字珠玑,但未免显得有些空泛。我在教学这一段话时,就适时补充了《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然后,引领学生诵读孟浩然的名篇《春晓》和《宿建德江》。这样一来,一个洁身自好、痛恨贪官污吏而又才华横溢的孟浩然便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再读李白对孟浩然的真情表白自然情深义重、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所以,我们在开发教学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树立资源为文本解读服务的思想,不能只为了资源开发而开发资源。
  
  三、既要尊重体验,更应价值引领
  
  语文课程改革最大的贡献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在语文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学生揣摩老师的心思编一些老师喜欢听的假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语文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展现。
  但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倡让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并不意味着阅读可以随意发挥。郭根福老师在文章《“多元解读”不能偏离价值取向》中举了一个例子:学生在谈“学了《三打白骨精》,你认为谁最值得你学习”时,有的说白骨精也值得学习,因为白骨精很聪明、有孝心,老师也肯定了白骨精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值得学习。一个反面形象变成了正面形象。这样的教学,严重违背了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文本的价值取向。新课标中关于尊重学生体验的理念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新课标在表述的时候,“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在前,“尊重独特体验”在后。也就是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必须以“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为前提和基础。面对“白骨精值得学习”的现象,老师该出手时要出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白骨精用它的聪明才智在干什么?她的孝心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呢?学生经过讨论,自然会明白白骨精用它的聪明才智来干坏事,来抓唐僧,白骨精的孝心是建立在谋害他人性命的基础之上的,这不是正常人所欣赏的孝心,是不值得学习的。
  我们绝不能因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必须建立在尊重教学内容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其他文献
当今的巴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禽肉出口国,丰沛优质的自然资源使巴西彻底甩掉了家禽业10年前“失败者”的帽子,一跃转换为世界禽肉供应领导者,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就。现在,巴西的
《诚实与信任》讲述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深刻揭示了诚实与信任
福建省主要出口的陶瓷装饰品占陶瓷产品出口总量的67.78%,而陶瓷价格较高的技术用陶瓷产品出口额仅为10万美元,总价比重不到1%。福州海关不久前透露,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屡遭贸易壁垒
637美元;50%;20家;10%;43倍。
著名预言家被自己心爱的女人杀死,临死前,那女人得意地說:“什么预言家,你算得出全世界,却算不了自己的命。”  预言家却无比凄凉地笑道:“在见到你的那一刻,我就已经知道这结局,只是在那一瞬间,我决定原谅你。”  原来,逃得开的是命运,逃不开的是选择。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版》)
本文将美国学历资格框架(DQP)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相结合,分析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专门知识、广泛和融合的知识、智力技能、应用和协作学习及公民与全球学习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和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经济联络中心协办,唐山市人民政府和
近年来,单招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重要来源,在全面调研分析高职院校单招生生源的背景及特点之后,笔者提出了人本观下的教学过程管理。全文紧密结合高职实践教学经验,来解
不大记得是什么时候,在我的家乡,青年男女学个手艺,很是盛行。  他们为什么学手艺呢?其一,别人的孩子学了手艺,能够挣些钱;其二,有了手艺,就会以此为荣,令人刮目相看;其三,是许多女孩找对象的唯一标准,哪怕家里现在穷点也没关系。  男青年最不喜欢学的是石匠,因为石头笨重,要相当有力气才行。俗话说“养儿不要学石匠,天晴下雨在坡上。”当时最流行的手艺,算是木匠。那时乡下娶媳妇、嫁女儿,都流行做家具。修房
问题缘起    在阅读教学中提供与不提供能概括句子意思的关键词,关系到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自学能力,也关系到学生的默读速度、略读能力、将来的浏览能力、探索的意识、终身学习的基础,还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量,还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摒弃一些无谓的细分析、深解剖,指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进行理解、感悟,借助联想再现形象,感受作者形象、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