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下上睑下垂矫治术标志线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one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多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原因是眼神经核或上睑提肌发育不全.下垂不仅阻挡视线以及有损于面容美观,而且重度患者常影响视觉功能,尤其单眼下垂可导致视觉剥夺性弱视和立体视觉减退,需要实施手术矫治.由于引发的病因、发病的程度、发生的时间及单侧或双侧、视力受损程度等不同,手术时间和术式选择也有差异[1]。

其他文献
老年人由于上睑组织老化,随之出现皮肤松弛下垂和睑裂变小,严重者上睑组织极度松弛下垂,可遮挡视线和发生倒睫,有碍日常生活[1].既往多采用切开去皮重睑成形术,由于手术创伤大、去除局部组织多、皮肤切口下唇与上睑提肌上腱膜缝合固定后水肿明显,影响外观的自然形态.我们自2005年以来,对老年性上睑下垂单独采用上睑下垂去皮修复术,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6例,女26例,男10例,年龄61~82岁,平均
期刊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在美丽的革命圣地湖南长沙隆重举行.大会回顾了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成立20年的历程,总结了学科建设经验,展示了学科发展战略蓝图,为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学术盛会。
期刊
随着内镜被引入整形外科[1],隆乳术由传统的盲视操作变为监视器可视操作[2],其准确安全、创伤小、易控制出血、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显而易见.但是由于内镜手术的操作与观察不在同一平面,也增加了手术以及手术护士配合的难度.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采用内镜假体置入隆乳手术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此,我们总结了内镜辅助下的隆乳手术配合方法。
期刊
痤疮是皮肤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颜、颈、胸、背部,其发病与内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微生物感染、免疫因素等有关[1].囊肿型痤疮是其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皮损以囊肿为主,易在颜面部遗留瘢痕,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我们采用海藻玉壶汤加减配合火针治疗囊肿型痤疮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处理注射聚丙烯胺水凝胶(hydrophilic polyacrylamide gel,HPG)隆乳后慢性迁延性感染的最佳途径,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注射HPG隆乳后慢性感染患者,结合腹腔镜反复多次手术取出注射材料,大面积彻底刮除残腔异物,灌洗清除感染坏死组织,连续多次进行局部创腔冲洗,负压引流等综合手段,彻底控制感染与炎症.结果 126例于治疗1~3周后,乳腺及胸腹壁内感染得到控制,全部
目的 研究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长一中波紫外线诱导的永生化人类角质形成细胞(HaCaT)白介素-1a(IL-1a)、a肿瘤坏死因子(TNF-a)表达的影响,探讨NS-398对人类皮肤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传代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单纯照光组、NS-398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光组用长-中波紫外线(UVA-UVB)照射,NS-398干预组预先用不同浓度NS一
期刊
正颌外科学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医疗科学技术发达国家兴起,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成熟成为新的临床分支学科.正颌外科综合应用外科和正畸的手段,以美学理论为指导,通过面中、下部颌面骨结构的变换调整,达到恢复正常口腔(牙合)功能,并美化容貌的目的.一、正颌外科的发展简史及其美学特点运用外科手段矫正颌骨畸形已有百余年历史.1849年美国弗吉尼亚Hullihen医师首先报道1例烧伤后致畸的病例,由于面下部
期刊
面部良性肿瘤用一般手术方法切除缝合治疗后,常导致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和损容不良后果,因此需兼顾功能和外观的双重修复.自2007年1月以来,我们依据整形外科原则,选择隐蔽切口的手术入路,切除面部体表肿瘤共已27例,效果满意。
期刊
一、方式随诊是医师了解患者的有关情况和疗效的主要方法,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有随诊、随访、信访、话(电话访)等方式.其中随访方式为医者嘱告患者于出院后约定的时间来院复诊检查;随访则为由医者主动定时前往访视患者观察一切;信访是以通信填写问卷调查表的方式了解出院后的情况;话访是藉电话互相沟通询问出院后动态.在4种方法中,随诊与随访因系医患直接接触,故可保证获得真实、全面、可靠的资料,并便于拍摄
期刊
小腿中下段、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伴有肌腱骨裸露及继发感染,临床修复较为困难.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因其血管解剖恒定、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可重建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自2002年以来,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端、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