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流学科建设的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硕士生培养方案是制订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和开展硕士生课程建设的主要依据,根据一流学科的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培养方案修订是当前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点。该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为例,根据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从方向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环节、实践环节等方面,制订突出创新意识和創新能力的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培养学林、爱林和为林的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快速提高,不断巩固林学高级人才的高地地位,为林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双一流”;林学学科;培养方案;学硕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4-0167-03
  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同年10月国务院印发该方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7年1月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也在当年9月公布。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10月召开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随后,各省份也先后发布《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2018年10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林学学科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是确定学科水平是否属于一流学科的重要依据,其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这4个一级指标。一流的人才培养是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培养一流人才的最基本的质量标准,是整个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育人平台和质量保障体系。为了推动林学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国内“一流”的目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展了多方面的改革,启动了新一轮的硕士研究生(下文也称硕士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本文旨在分析按照一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的合理性,简述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并对其进一步改进提出建议,以期为林学学科硕士生方案制订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一、按照林学一级学科制订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合理性
  (一)这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教委1989年通过调查发现,当时的研究生培养存在宽度不够、创新不够等问题,这和学科划分过细过窄,国家直接管理二级学科的状况有直接关系。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数学、化学、力学、电工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共5个一级学科25个授权点,但是大部分单位仍然存在按一级学科授权,按二级学科招生、培养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化,按二级学科培养的人才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2010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结构。2011年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要求研究生招生工作从2012年起按新目录进行,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等应尽快按新目录进行。2018年4月,教育部公布最新《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一直以来,林学(编码0907)属于农学类一级学科,因此按照林学一级学科进行招生培养是时代发展和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二)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建设以及精准扶贫为林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成为现代化林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林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也应该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按一级学科宽口径培养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时代诉求。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以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当前过于专业的林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充分考虑硕士生将来的就业问题和发展方向,按一级学科培养硕士生,让林学硕士生掌握较为全面的林学理论和技术是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这样既能顺应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趋势,也能更好地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对林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
  (三)这是林学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林学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培育、经营管理、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学科,目前林学学科已经形成包含林木种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经济林及非木质林产品等在内的完善的学科体系。我国林学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博士一级学科授权单位已经达到15个,主要的学科方向集中在林木遗传育种等林学传统领域,针对新时代要求的智慧林业、民生林业等方向还较为薄弱,一些地方院校的特色优势也没有得到发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学科创立的时间可追溯至1947年湖南省立克强学院森林系的造林学科,自1984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正式获批设立林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森林培育获批国家重点学科。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林学已成为该校以经济林为特色的重点学科,然而经济林方向一直以来都是自主设置,给研究生就业、学科发展等造成很大的影响,按一级学科招生将有利于规避这些问题。
  (四)这是林学一级学科资源整合优化的必然要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一级学科包括经济林、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这9个方向,其中经济林是学科特色和优势。各方向的研究重点、树种等存在很大差异,所需的教学资源、实验设备、教材资源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某些实验仪器设备是共同需要的。而且某些课程也是共性课程,无论从事哪个方向的学习和研究均需要了解掌握。2018年5月,第七届林学学科评议组第四次会议在河南农业大学召开,提出了林学的研究生核心课程制订规划。因此,按照林学一级学科进行硕士生招收培养,将有利于对整个一级学科下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促进硕士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二、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内容
  (一)学科方向设置
  根据林学一级学科要求,林学学科一方面加强亚热带地区特色优势树种的群体、个体、细胞、分子水平方向上的林业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加强林业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根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学科的实际情况和優势,在林学一级学科下设置上述9个方向,其中经济林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
  (二)课程体系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公共课程、专业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3部分,一般在前2个学期完成,总共有23~26个学分,比原来减少了5个学分。其中,公共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和外国语(4个学分)。专业学位课则根据研究方向从课程设置中选择3-4门,每门2-3学分,共6-8学分。选修专业课是在课程表列出的课程里选修部分课程,达到规定学分,其中专业外语为必选课程。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学科本科生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补修课的学分不计入总学分。学位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实行百分制,60分以上(含60分)合格。选修课考核方式为考试或考查,实行百分制,60分以上(含60分)合格。成绩合格者即可获得学分。
  (三)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课外学术以及科技竞赛活动。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教学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生产实践内容包括在企事业单位、生产实习基地等单位从事为期不少于1个月的生产实践;课外学术以及科技竞赛活动是指承担省级以上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参加“挑战杯”等学术竞赛、公开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交流等。实践环节总工作量不少于10个标准学时。制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术成就奖学金》等激励措施,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四)培养环节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和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导师及导师组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按时制订和提交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开展,在开题之前撰写出不少于1篇的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在第四学期初完成中期考核工作,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中期考核到毕业至少需要间隔1年的时间。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论文送审及修改、论文答辩及修改等)都应执行学校有关规定。而且所有相关研究领域原则上都应在CSCD核心期刊以上至少发表1篇论文,其中经济林学领域需要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重要刊物目录期刊至少发表1篇论文。
  三、对完善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的进一步思考
  (一)学科规划及学科方向设置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和精准扶贫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新时代林学学科硕士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流学科建设也对学科方向提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因此,林学一级学科可以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林业学科建设的需要,围绕林学一级学科的建设灵活地确定具体的学科方向,特别是地方林业院校,应当扩大一级学科的学术内涵、研究领域以及优势特色方向,彰显地方林业院校的特色和优势。
  (二)实验室建设及资源整合
  围绕林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应当进一步着重抓好共性课程、公用科研实验室和教学实验室的规划、调整和建设,实现资源的合理布局和集中统一,为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实行重点建设和统一规范管理。要把有林业特色的国家、省部级及校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建设成为涵盖面全面、辐射全局的公共实验平台,同时设置二级学科方向的资源平台,建立以一级学科调控、二级学科参与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三)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
  第七届林学学科评议组第四次会议提出了林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制订规划,因此要根据当前形势,积极参与林学研究生培养标准的制订。在当前一级学科各领域均设“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和“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道德规范”这2门学科共性课的基础上,还应当注意开设一些共有的实验技术类课程,以及开设针对乡村振兴的规划设计类课程。同时还应针对当前林业硕士生课程教材建设薄弱的情况,除了直接采用国外成熟教材以外,还应在借鉴国内外优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重点教材的建设。
  (四)多领域导师合作培养模式
  根据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新要求,不仅要求硕士生掌握所在方向或者领域的理论和技术,还应当对整个林业产业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扩充。因此,应当加强校内外导师的集体指导,引进在科技创新、应用推广方面有建树的专家充实导师队伍,建立多领域导师合作培养模式,为该学科的硕士生培养建设不同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以及不同研究重点的导师队伍,拓展硕士生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
  四、结语
  “双一流”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对我国高等学校及其学科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林学是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我国设置林学学科科研院所的不断增加,林学学科的竞争也日益加强。硕士生培养不仅关系学生就业,还对推动一流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纵观设有林学一流学科的高校,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较高。因此,充分利用硕士生培养方案制订的契机,将硕士生培养和一流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虽然在借鉴各高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一流学科建设的林学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但是还应当在实践中根据各高校的具体特点不断地优化和提升,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摘 要]加强课下辅助教学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论文论述了利用微信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辅助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图像和影像与教科书的关系,认为选择图像和影像需要注意其开放性、互动性、暗示性和深度性这四个原则。在图像和影像选择上需要注意:课前一定要抛出具有足够吸引力的问题,课程结束后在微信中推送的影像和图像一定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图像和影像;微信;马克思主义基本
期刊
[摘 要]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之路。文章对湖北工程学院以“科研四化”促进科研水平提升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打造多元化的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做法、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并对现阶段协同育人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通过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经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变化及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等新形势下,国际商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势在必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应坚持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夯实专业基础能力、强化特色、突出创新等原则;在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计上,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专业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突出专业特色。  [关键词]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期刊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跻身为旅游大国,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更大,对人才知识要求更高。本文通过对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外显能力的认知调查,发现学生对外显能力中的公共关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看重,而抗挫折能力却被忽视。基于学生的认知,本文提出了增加特长和兴趣选修课,减少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外显能力,增加实操课程等培养建议。  [关键词]外显能力;认知;培养  [中图
期刊
[摘 要]大学文化是大学管理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随着人们对大学文化在大学建设中重要性认识的深入理解,大学文化中蕴含的管理伦理内涵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生态文化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问题。构建以管理伦理观念引导下的大学文化为我国大学文化内涵建设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大学文化;管理伦理;高等教
期刊
[摘要]作为碎片化知识的一种管理工具,知识地图在微课程中的应用案例尚不多见。以广东省青年教师信息化新课堂药用物理学微课程建设为例,系统阐述了知识地图在微课程应用的背景、实践和成效,采用五步设计法,即界定知识范围和使用对象、知识分解、知识分类、知识关联、知识呈现来构建知识地图,从而实现基于知识地图的自我导向学习过程,最后提出了三点建设体会。  [关键词]知识地图;制作工具;微课程;结构模型  [中图
期刊
[摘要]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各专业的专业教育核心课程。课题组倡导在化工热力学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中,应包括课前精心备课、课堂组织教学以及课后考核评估三个环节,“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设疑-解疑-答疑”的渐进式教学方法,强调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化工热力学;翻转课堂;教学方
期刊
[摘要]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能适应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的优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实施质量和水平,这是值得专业教师思索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广西教育学院的办学情况,通过调查和研究学前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实施,总结概括出儿童文学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力图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桥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从而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构造以学生
期刊
[摘要]该文以“互联网+”背景下西安工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经管类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及课外实践、任课教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导师团队学术研究氛围、学院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设计问卷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研,根据所回收数据对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学院动态更新课程体系,并激励教师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前沿化以及扶持高
期刊
[摘要]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工具的移动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丰富,网络教学功能模块齐全,为教育和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混合式学习是将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进行有机融合,优势互补。本研究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基于超星学习通APP平台,实施线上移动学习与线下课堂实验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学生在线上学习和线下实验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有了明显提高,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教学自由度。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课题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