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损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反映着企业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水平,要使线损稳中有降,就必须从管理、技术和保证体系三方面着手,多管齐下,合力降损,才能收到实效。多年来,在降损工作中,我公司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部综合线损率由2000年的5.36%下降到2014年的3.67%。
一、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升线损规范化管理水平
1.健全组织机构,规范管理网络,形成科学、完善的组织体系。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监督完善"原则,对管理网络进行优化,成立了线损管理领导小组,确定归口管理部门,设置专(兼)职线损专责人。明确线损管理小组为决策层,相关职能部室为管理层,基层所站为执行层的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了一级管理一级、一级控制一级、一级考核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体系,为线损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2.完善指标体系,强化指标考核,充分调动职工降损积极性。将线损指标分解,按管理职责范围实行分级、分压、分线、分台区管理控制,对35kV、10 kV、0.4 kV线损实行双指标管理。同时,依据与上级签定的经营目标计划,结合线损理论计算值和历史统计值,兼顾各种波动因素确定考核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电压等级线损的波动特点,下浮留出一定的激励空间来确定激励指标。针对不同电压等级的管理成本和劳动量付出,兼顾集体和个人利益,给予直接和间接责任者不同程度的奖惩金额,使得线损考核激励机制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3.严格例会制度,加强线损分析,实现闭环管理。坚持线损分析例会制度,统一线损统计口径、计算方式和报表格式,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清晰、更具有可比性。从班组、部室到公司,每月从指标完成、设备运行、管理手段等各方面开展线损分析,对线损率高和线损率波动大的进行重点分析,认真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做到了分析全面、措施合理、落实有效。
4.加强监督,细化措施,强化过程控制。一是创新抄核收管理体制,实施"抄管分离"。在多年"抄、核、收分离"、"无底码异地串抄"基础上,结合开展线损规范化管理工作,分层次试行"抄管分离"。10kV用户由供电所负责管理,营销部门检查核实。农村配变表由供电所负责管理,电力站组织抄表。0.4kV用户由电力站负责管理,农电工负责抄表。营销部门对配变表实行监督抄表,抽查抄表质量,杜绝了人为改动、编造线损等情况,保证了抄录数据的准确性。利用计算机综合分析系统,实行抄表、开单全过程审核,用电监察不定期对电费抄、核、收进行稽查考核,实现了电费无差错。二是严格抄表时间,确保抄表同期。在管理方面,建立了严格的抄表例日制度,固定了抄表的具体时间和抄表路线,严格按时间抄表,避免了因时间不同步引起的线损波动。在技术方面,建立了变电站远程抄表系统,对关口表计进行实时监控,定时抄表,控制抄表同期性、准确性。在台区推广安装了远程抄表系统,有效解决了人员少、抄表同期率低等问题。三是明确管理职责,严格表计管理。重新划分计量装置管理职责范围。全市所有客户专变的计量装置均由计量检定中心外勤班负责安装、校验、轮换及故障处理,保证了准确计量。规定各台区表箱钥匙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健全计量装置台帐,对配变总表实行统一编号、管理、校验、轮换,做到勤检查、勤分析,杜绝了管理人员在计量装置上做文章这一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5.加强用电检查,惩防并举,堵塞跑冒滴漏。开展用电检查和营业普查,加大对偷窃电和违约用电的打击力度,定期与公安、政府管电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偷窃电的专项活动。加大对内部人员的稽查力度,堵塞了人为的跑冒滴漏。
二、构建先进的技术体系,提升线损精细化管理水平
1.优化电网结构,强化经济调度,降低电网损耗。紧跟负荷需求步伐,加大电网投资力度,新建变电站、新架线路,对原有电网不断升级改造,电网结构日趋合理,设备容量大幅增加,技术装备水平、电网健康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形成了以500kV为支撑,220kV 、110kV、35kV为主网架,接线满足"N-1"要求,城区配网实现了"手拉手"供电,初步实现了"电网坚强"目标。
每年编制电网经济运行方案,合理组织电网调度,加强停电计划管理,缩短检修时间,确保电网经济运行。比如:编制主变运行曲线,及时投切备用主变,做到经济运行;严格实行配变报开、报停制度,开展三相不平衡调整,确保配变经济运行;科学设置电压监测点,为分析电网电压状况提供详实的数据;采用集中补偿、就地补偿等方式合理配置无功容量,实现电网无功平衡等等。
2.创新形式,多措并举,提高营销管理科技含量。建设营销中心。具有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实时报警功能,对窃电、失压、断流、过负荷等64种异常信息及时报警。推广远程抄表系统,解决了人工抄表造成的错、漏、估抄及人为调整线损问题。营销中心能即时自动计算35kV每条线路的线损率、所有变电站的母线不平衡率、10kV线损率,自动分线、分压显示线损图表信息。实现了管理现代化。建设信息中心。信息网络覆盖到供电所的专业班组,对班组的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完善电能计量管理。实现了微机化管理,且已纳入了SG186系统。工作中,定期进行表计轮换,及时淘汰落后表计,正在推广智能电表。购置变压器性能测试仪。针对部分用户擅自改造配变,致使配变技术参数和现场运行实际不符情况,购置了变压器性能测试仪,有针对性地对运行中的配变铁损、铜损和容量进行实地测量,根据实测值调整收取变损电量和确定变损考核指标,减少了电量的不明损失。
3.积极开展需求侧管理,提高用电负荷率。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降低电能损耗。按行业、区域制订了日、周、年负荷调整措施,帮助客户合理安排上下班、周休时间及生产班次,促使大设备让峰,优化客户用电方案,努力提高负荷率。针对电网结构及用电负荷分布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短、中、长期负荷预测。
4.定期开展理论线损计算,科学确定线损计划指标。对于35kV及以上电网的理论线损计算,根据电网潮流、负荷情况,选定典型负荷例日,通过调度自动化进行全网数据的采集,消除了人为因素,保证了数据的全面和准确。对于10kV线路的理论线损计算,选用负荷稳定的月电量数据进行计算,计算中考虑实际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因素,确保计算结果更具指导性。0.4kV台区理论线损计算在定期计算基础上,根据台区实际,随时进行理论计算,为发现薄弱环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提高线损理论值的适时性、精确性,每当10kV及以上线路负荷变化达10%,0.4kV台区负荷变化达20%时,将重新计算理论值。
三、建立坚强的保证体系,提升线损科学化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线损管理制度体系。为实现线损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原有制度定期进行梳理和修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线损管理制度体系,使线损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加强线损管理队伍建设。从职工中高标准选配线损管理人员。目前,线损专工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100%,全部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保证了线损工作的高效开展。每年举办线损培训班、开展技术比武,定期开展线损管理座谈会,相互交流经验,实现共同提高。
3.完善线损管理考核办法。每年采取逐级签定经营目标责任书的方法将指标分级、分线、分压、分台区按月分解落实,与各职能部门、供电所签订线损承包合同。为调动、激励线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全面实行线损率双指标考核。实绩指标低于考核指标按一定比例奖励;实绩指标低于激励指标进行双重奖励。
一、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升线损规范化管理水平
1.健全组织机构,规范管理网络,形成科学、完善的组织体系。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监督完善"原则,对管理网络进行优化,成立了线损管理领导小组,确定归口管理部门,设置专(兼)职线损专责人。明确线损管理小组为决策层,相关职能部室为管理层,基层所站为执行层的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了一级管理一级、一级控制一级、一级考核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体系,为线损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2.完善指标体系,强化指标考核,充分调动职工降损积极性。将线损指标分解,按管理职责范围实行分级、分压、分线、分台区管理控制,对35kV、10 kV、0.4 kV线损实行双指标管理。同时,依据与上级签定的经营目标计划,结合线损理论计算值和历史统计值,兼顾各种波动因素确定考核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电压等级线损的波动特点,下浮留出一定的激励空间来确定激励指标。针对不同电压等级的管理成本和劳动量付出,兼顾集体和个人利益,给予直接和间接责任者不同程度的奖惩金额,使得线损考核激励机制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3.严格例会制度,加强线损分析,实现闭环管理。坚持线损分析例会制度,统一线损统计口径、计算方式和报表格式,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清晰、更具有可比性。从班组、部室到公司,每月从指标完成、设备运行、管理手段等各方面开展线损分析,对线损率高和线损率波动大的进行重点分析,认真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做到了分析全面、措施合理、落实有效。
4.加强监督,细化措施,强化过程控制。一是创新抄核收管理体制,实施"抄管分离"。在多年"抄、核、收分离"、"无底码异地串抄"基础上,结合开展线损规范化管理工作,分层次试行"抄管分离"。10kV用户由供电所负责管理,营销部门检查核实。农村配变表由供电所负责管理,电力站组织抄表。0.4kV用户由电力站负责管理,农电工负责抄表。营销部门对配变表实行监督抄表,抽查抄表质量,杜绝了人为改动、编造线损等情况,保证了抄录数据的准确性。利用计算机综合分析系统,实行抄表、开单全过程审核,用电监察不定期对电费抄、核、收进行稽查考核,实现了电费无差错。二是严格抄表时间,确保抄表同期。在管理方面,建立了严格的抄表例日制度,固定了抄表的具体时间和抄表路线,严格按时间抄表,避免了因时间不同步引起的线损波动。在技术方面,建立了变电站远程抄表系统,对关口表计进行实时监控,定时抄表,控制抄表同期性、准确性。在台区推广安装了远程抄表系统,有效解决了人员少、抄表同期率低等问题。三是明确管理职责,严格表计管理。重新划分计量装置管理职责范围。全市所有客户专变的计量装置均由计量检定中心外勤班负责安装、校验、轮换及故障处理,保证了准确计量。规定各台区表箱钥匙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健全计量装置台帐,对配变总表实行统一编号、管理、校验、轮换,做到勤检查、勤分析,杜绝了管理人员在计量装置上做文章这一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5.加强用电检查,惩防并举,堵塞跑冒滴漏。开展用电检查和营业普查,加大对偷窃电和违约用电的打击力度,定期与公安、政府管电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偷窃电的专项活动。加大对内部人员的稽查力度,堵塞了人为的跑冒滴漏。
二、构建先进的技术体系,提升线损精细化管理水平
1.优化电网结构,强化经济调度,降低电网损耗。紧跟负荷需求步伐,加大电网投资力度,新建变电站、新架线路,对原有电网不断升级改造,电网结构日趋合理,设备容量大幅增加,技术装备水平、电网健康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形成了以500kV为支撑,220kV 、110kV、35kV为主网架,接线满足"N-1"要求,城区配网实现了"手拉手"供电,初步实现了"电网坚强"目标。
每年编制电网经济运行方案,合理组织电网调度,加强停电计划管理,缩短检修时间,确保电网经济运行。比如:编制主变运行曲线,及时投切备用主变,做到经济运行;严格实行配变报开、报停制度,开展三相不平衡调整,确保配变经济运行;科学设置电压监测点,为分析电网电压状况提供详实的数据;采用集中补偿、就地补偿等方式合理配置无功容量,实现电网无功平衡等等。
2.创新形式,多措并举,提高营销管理科技含量。建设营销中心。具有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实时报警功能,对窃电、失压、断流、过负荷等64种异常信息及时报警。推广远程抄表系统,解决了人工抄表造成的错、漏、估抄及人为调整线损问题。营销中心能即时自动计算35kV每条线路的线损率、所有变电站的母线不平衡率、10kV线损率,自动分线、分压显示线损图表信息。实现了管理现代化。建设信息中心。信息网络覆盖到供电所的专业班组,对班组的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完善电能计量管理。实现了微机化管理,且已纳入了SG186系统。工作中,定期进行表计轮换,及时淘汰落后表计,正在推广智能电表。购置变压器性能测试仪。针对部分用户擅自改造配变,致使配变技术参数和现场运行实际不符情况,购置了变压器性能测试仪,有针对性地对运行中的配变铁损、铜损和容量进行实地测量,根据实测值调整收取变损电量和确定变损考核指标,减少了电量的不明损失。
3.积极开展需求侧管理,提高用电负荷率。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降低电能损耗。按行业、区域制订了日、周、年负荷调整措施,帮助客户合理安排上下班、周休时间及生产班次,促使大设备让峰,优化客户用电方案,努力提高负荷率。针对电网结构及用电负荷分布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短、中、长期负荷预测。
4.定期开展理论线损计算,科学确定线损计划指标。对于35kV及以上电网的理论线损计算,根据电网潮流、负荷情况,选定典型负荷例日,通过调度自动化进行全网数据的采集,消除了人为因素,保证了数据的全面和准确。对于10kV线路的理论线损计算,选用负荷稳定的月电量数据进行计算,计算中考虑实际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因素,确保计算结果更具指导性。0.4kV台区理论线损计算在定期计算基础上,根据台区实际,随时进行理论计算,为发现薄弱环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提高线损理论值的适时性、精确性,每当10kV及以上线路负荷变化达10%,0.4kV台区负荷变化达20%时,将重新计算理论值。
三、建立坚强的保证体系,提升线损科学化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线损管理制度体系。为实现线损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原有制度定期进行梳理和修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线损管理制度体系,使线损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加强线损管理队伍建设。从职工中高标准选配线损管理人员。目前,线损专工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100%,全部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保证了线损工作的高效开展。每年举办线损培训班、开展技术比武,定期开展线损管理座谈会,相互交流经验,实现共同提高。
3.完善线损管理考核办法。每年采取逐级签定经营目标责任书的方法将指标分级、分线、分压、分台区按月分解落实,与各职能部门、供电所签订线损承包合同。为调动、激励线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全面实行线损率双指标考核。实绩指标低于考核指标按一定比例奖励;实绩指标低于激励指标进行双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