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结题评审会在兰州分院顺利召开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ale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2日,在甘肃省社科规划办的组织下,我院马德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结题评审会在兰州分院顺利召开.评审专家组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杨宝玉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屹教授,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伏俊琏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刘再聪教授组成,伏俊琏教授任专家组组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省社科规划办主任李庆武,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廖士俊,敦煌研究院科研处处长陈港泉研究员及项目首席专家、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会议.评审会由敦煌研究院科研处处长陈港泉研究员主持.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精神,"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复原,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敦煌研究院成立"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组,论证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数字化标准、数字资源获取模式和实施步骤等内容.
印度佛典对"末法"一词并未给出明晰和准确的定义,导致学术界近百年来关于"末法"的定义屡经修改而仍难统一.印度佛教认为自佛灭之年开始,就进入佛法逐渐衰亡的时期,此即"末法"时期.中国佛教认为自佛灭之年算起,要先经过"正法""像法"两个阶段,然后才会进入"末法万年"阶段.日本佛教受中国佛教的影响,接受"正像末三时说",且"末法"意识对日本佛教和日本社会影响深刻.20世纪初期日本佛教学者对"末法"的认知,影响了他们对中国历史上"末法思想"的理解,也造成对"末法"概念产
关于莫高窟第464窟后室所绘的"观音现身"画面,学界一直认为是一铺观音经变.但近年有研究者提出新说,认为是据《大乘庄严宝王经》所绘,故而将其定名为大"乘庄严宝王经变",并推论南壁所绘"上师"人物形象为该经中提到的"阿苏啰"、诸多头戴冠饰的形象为"日天""月天"诸天神.文章通过详细比较、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定名,并对敦煌发现的西夏文《观音经》绘图刻本进行研究后认为,后室"观音现身"是根据《法华经·观音普门品》所绘,仍然是一铺观音经变,画面中出现所绘"国师"或"帝师"形象很可能
近年在安岳菩萨岩、菩萨湾和石锣沟摩崖造像中新发现的3铺地藏十王造像,内容、图式各不相同,是地藏十王图像发展序列的早期作品,开凿于10—11世纪中叶,出现诸多不见于四川地区同类造像的新要素和图式.四川摩崖造像,敦煌石窟壁画和藏经洞所出纸、绢、麻布画中的地藏十王图像均由成都传入,基本的内容要素和图式类型在其初始流行的阶段就已经固定.四川地区地藏十王造像图式类型更为丰富,而敦煌地区独立表现的地藏十王图像所据粉本相对统一.
敦煌写本《普曜经》共10号.文章以敦煌写本为中心探究《普曜经》翻译来源及翻译完成后的流传情况.通过比较敦煌写本与三国吴支谦译《太子瑞应本起经》,可证《普曜经》部分篇章系《太子瑞应本起经》之"翻版".从写本到刻本,《普曜经》语言经历复杂变化,通过考察异文推测南方系统诸刻本与敦煌写本最相近,中原系统刻本相似度最低,这个差异与其底本来源不同有密切关系.南方系统内部诸刻本《普曜经》有较明显的分野.
《瑜伽论手记》和《瑜伽论分门记》是敦煌僧生听授法成讲经时所做笔记的汇辑.法成在对《瑜伽师地论》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容解读的过程中,将汉、藏、梵本经论细致比对和交互使用,采用以经解论的方式对《瑜伽师地论》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大量蕃、梵经论的引用,可见法成佛学思想来源之广泛,同时也反映出汉藏两地佛教的交流以及吐蕃统治后期敦煌的佛教状况.
120多年来,世界范围内敦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需要认识敦煌历史文化作为精神财富对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价值意义;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改进研究方法,开创新的研究局面,促进敦煌事业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敦煌研究》是敦煌研究院主办的敦煌学专业学术刊物,为双月刊.《敦煌研究》立足敦煌,面向世界,以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发展为宗旨,主要刊发敦煌学各领域及与敦煌学相关的古代宗教、历史、艺术等学科的研究论文,以及敦煌学资料、研究信息等.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本刊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作者投稿请注意以下事项:1.来稿一般不超过15000字符、图片15幅(特殊约稿除外),并提供中英文题目、内容摘要(200字以内)和3—5个关键词.文字一律用现行规范简化字,如因研究需要用繁体、异体、俗体字者,请标注清楚;特殊字形
期刊
敦煌石窟和壁画为古代建筑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梁思成是最早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古建筑研究的学者,其中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激发了梁思成对古代建筑的新思考,并对佛光寺的发现与年代的断定也有指引作用.文章根据新发现的信件,重现了梁思成和伯希和的交往细节以及梁思成古建筑研究的历程.
伏俊琏著《敦煌文学写本研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21年5月出版.该书精选50多个敦煌文学写本,对各写本上所有信息进行全面著录,包括写本正面和背面抄写的全部内容乃至杂写、涂画等.同时,也关注写本的性质用途、装帧形式、纸质和书写工具等.该书尤其重视对写本的整体观察,认为一个文学写本也是一个"生命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