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在都市的苦行僧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a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肖像画的历史都是悠久的。从战国出土的龙凤人物图、御龙图就可得知中国肖像画的历史是漫长的,尽管这个时候还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描绘人类本身。顾恺之关于绘画的传神写照论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肖像画,古代中国古代传统的肖像画在"形"与"神"依存关系之中,注重人物骨相气质,神韵情采,以"形神兼备"为标准,以"气韵生动"为追求的最高境界。西方的肖像画贯穿整个欧洲绘画史,当然起最初是从宗教画中分离出来的,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是肖像画独立,发展,成熟的阶段,这漫长的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使肖像画在西方绘画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20世纪,现代艺术兴起,肖像画开始更加侧重人物的自我,精神状态的描绘,肖像画开始从具体的个人描绘转向具有群体缩影的个体,成为了一种艺术家感知世界,反映世界,解释世界的手段。肖像画的灵魂是能够在在画面中深刻的反映人精神内涵,不仅是对个人的精神的反映,更应该是对群体的反映,体现着艺术家对生命状态、价值的思考以及对整个社会现象的关注。肖像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画人上,有了更加深层的意义。
  在今天的艺术界,讲到肖像画有一个不得不提及的人,这个人是英国画家卢西恩·弗洛依德,弗洛依德1922年生于德国柏林,1933年全家搬到英国,1939年获得英国国籍,先后在寇德斯密斯学院的艺术学校,萨福克艺术学校学习,1942年成为职业画家。跟二战时期悲惨的犹太人命运不同,Lucian并没有感受到身为犹太人的痛苦与折磨,也并没有遭受到纳粹徒们的迫害,尽管如此,战争还是使卢西恩的内心世界产生了不安的因素。
  20世纪30年代末期的英国,笼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下,整个国家饱受战争摧残,毫无生气,画家敏锐的洞察力感受到整个英国被一种令人心悸的诡异气氛包围,画作中开始自觉不自觉出现描绘无常人生脆弱生命的征兆,日常的情感与灵魂的不安渐渐的从画家的每一个笔触中渗透出来。来自于祖父的遗传基因在这个时候开始显现,对灵魂和生命的思索成为Lucian画作中内涵升华的关键。
  从40年代到80年代,Lucian Freud定居在伦敦,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都市隐居者,无论作为艺术家还是普通人,Lucian与生俱来敏感怀疑的性格是非常难以相处的。西方绘画经历了古典主义、印象派、现代派、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仍然是花样迭出、色彩纷呈、标新立异,对于喧嚣的国际艺术潮流,Lucian采取的态度是关起门窗,更多地向自己坚持的领域深深的挖掘。“我注意到这种发展,但不受这种影响,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不会随潮流而动,我画我自己的,引起我兴奋的。”固守自己的阵地,对人物画情有独钟,从来不会为自己的作品加上一些多余的解释,描绘身边的朋友,亲人,宠物,“如果你不了解他们”,他曾提到艺术家与其模特的关系“它可能只是像一本旅游书[1]”。来自于现实的绘画材料,绝对忠实于事物原貌的初衷,却描绘出了超脱与事物意义之上的形象。无与伦比的写实技巧几乎是奇迹般的不可模仿,继承欧洲写实绘画的优良传统,却因其独特的魅力在现代主义一統天下的形势下大放异彩。
  弗洛依德对于西方肖像画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他始终抱着肖像画的虔诚之心描绘人的肉体,又以使徒兼具苦行僧式的严肃态度刻画肖像”[2],就像是他的非这样不可的宿命般,自我强迫式的终其一生描绘着人的肉体。用自己的坚持在传统的在基础上开创了写实主义的新语言,“欧洲传统写实的生命力——宽广、丰饶、健康——在他的画中浓缩在狭窄、单一的个人世界里。那仍然体现为一种生命力,一种被刻意疏离后的孤绝潜沉才会产生的强度。”“欧洲人体画传统很难在本世纪再找到一位如弗洛依德这样卓越的继承者和代言人。”弗洛依德画面的丰富表现力是令人惊叹的:凝重含蓄的色彩、恣意纵横的笔触、结实有力的造型、奇绝突兀的构图。这些强烈而又独特的个人风格使弗洛依德在写实绘画领域重新开掘了新的领域。从古典的辉煌的神性之光在弗洛依德画中转变成成凝重结实的“肌肉”,这些肌肉依然“褒蓄着西方绘画和西方人残存的生命力,这份生命力呈现为他画中那些模特儿呆滞的面容和肉身,看上去饱满、无情、雄健、但是茫然。”弗洛依德艺术有力地证明了写实绘画的生命力在今天依然很强大,在令人目不暇接的现代后现代艺术中,弗洛依德散发着传统问道的图式越发显得孤高独特,他笔下的写实绘画成为了一种可以具有比人表现力的个性化的风格样式。澳大利亚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哈格斯形容弗洛依德说“他是还在世上的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在弗洛依德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人类精神领域的关心,探索在肉体下的人类的灵魂的样子。弗洛依德大刀阔斧,老当益壮,去展开对灵魂精神世界的探索。
  纵观弗洛依德的整个艺术生涯:30年代末期至40年代,现实与梦幻的结合,阴郁奇诡的风格,作品中灵魂与日常情感的交织,以及战后的不安情绪的流露;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早期不安的因素并未消失殆尽,但画面走向一种安详和睦。沉静完美的境界,画面中的人物处于安静的思索状态;60年代至今,弗洛依德作品彻底放弃了内敛的气质,而走向了一种霸道正摄人心的状态,这一时期大量的扭曲的人体真实的描绘,使得画中的人物极端充满张力。在弗洛依德画中始终带着挥之不去的惊恐和焦虑,这些精神上的感觉体现的是他对人性心理与生俱来的感知力,体现的是他对人性深层次的探索。他的画面中所显示的对现实、人的精神世界的反省和揭示,触动了当代人在精神上忧虑和焦躁的普遍心理。
  埋藏在弗洛依德作品中的实质,是描绘肖像的同时表达人类永恒的主题——灵魂与肉体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深沉的带有思考性的。弗洛依德用它的画笔真实让人无法抗拒的展现出真正的人类模样。对肉体躯壳的刻画是对灵魂的思索,人类的整体精神形象凝聚在画家笔下的肉体中。对于艺术家来说很多时候要背离自己的灵魂,让无助的躯壳去做些身不由己的事情,那都是些艺术之外的事,艺术家的灵魂与作品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贯彻在整个艺术创作中,有关媚俗,有关金钱,在这中间需要的是一个天平去衡量,这个天平就是对艺术的忠诚度。这种忠诚,是忠于艺术忠于自己的信仰,是对肖像画的无限喜爱和不懈探索。
  【注释】
  [1]弗朗西斯·斯帕丁,20世纪英国艺术[M],陈平,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168
  [2]陈丹青,纽约琐记[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地域和时间的变化,受各方因素的影响,意象亦会发生改变。芭蕉意象在古代频频出现在中印两国的作品中,在从印度宗教型文化圈到中国伦理型文化圈的传播过程中,芭蕉意象的内涵被不断挖掘和丰富。  关键词:芭蕉;意象;中国;印度  芭蕉性喜温暖,原产于东亚热带地区。在印度这个宗教文化深入影响到社会各个角落的国度,芭蕉具有明显的宗教化倾向。随着佛经汉译,芭蕉的意义内涵被移植继承,成为芭蕉文化内涵重要的源
期刊
摘要: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设计作品走进市场首先需要赢得商家的青睐。通过无锡旅游产品的调查研究,本文作者提出从商品设计思想的角度审视无锡旅游产品设计、销售的全过程,认为在整个过程中应该贯穿商品化设计的思想,特别是在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和销售阶段,并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旅游;无锡产品设计;商业化  一、旅游商品开发过程  美国市场学家利维特断言:“未来竞争的关键,不在于工厂能生产什
期刊
摘要:在充斥着商业与学术、学院与民间、本土与海外各类艺术思想交汇的今天,艺术家们似乎更加注重个性语言的表达与独特创作视角的探究。中国现当代艺术一路走来,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伤痕”、“乡土”、“85思潮”,再到90年代的“政治波普”、“新生代”的绘画潮,直至今天“卡通一代”、“实验艺术”等多元化风格并存。而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变迁,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那些对中国美术历程起到推动和启示意义的思想启蒙思潮
期刊
有“花乡水邑”之美称的荷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 后又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是闻名于世的“民间艺术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  本方案以菏泽牡丹璀璨的文化底蕴为基础,打造尧舜牡丹高新技术研发与生产面向世界的窗口,
期刊
摘要:通过对民间灯彩艺人的走访,追溯秦淮灯彩艺术的历史渊源,探寻秦淮灯彩艺术的传统制作工艺,并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荷花灯,作为本文装饰艺术研究的范例。下文将以全新的视角与方法,理解、分析荷花灯花瓣造型的扎制手艺与表现形式,并以此来深入研究荷花灯花瓣造型的装饰艺术所在。  关键词:荷花灯花瓣造型;扎制手艺;装饰艺术  一、引言  所谓“灯彩”,就是人们通常在传统节日,吉祥喜庆之时所张挂的彩灯。由于其
期刊
本文章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河南省高等学校音乐课程评估体系调查研究  摘要:近年来作为艺术教育一大分支的音乐课程,在全国各地高校的普及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本文以三维教学法为基础,深化参与性教学环节,改变原有课堂教学、学生自学、社会实践相互独立的局面,构建一个三者相互联系,环环相扣、有机结合、螺旋向上、不断深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参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期刊
摘要:管制刑的适用有利于罪犯回归社会,是当前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管制刑适用范围一般是轻微刑事案件,但目前对“轻微刑事案件”的界定并不规范,管制刑的适用率比较低,适用标准也并不统一。这其中有司法层面的原因,也有立法层面的原因,需要规范和完善。  关键词:轻微刑事案件;管制刑适用;问题与对策  管制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一定自由,以社区矫正的
期刊
摘要:中国自古就有“文人斗不过政治家”这一说法。历朝历代,许多胸怀大志的文人想在朝堂上有所作为,但大都成为政治家们棋盘上的一颗棋子,难成大事。曹丕、曹植的嗣位之争也可以看成一场文人与政治家的博弈,曹植的许多后期作品都是他博弈失败的产物。在理清写作背景和人物关系的基础上重新解读曹植的名篇《野田黄雀行》,可以获得新的认知。  关键词:文人;理想色彩;谶语;政治悲歌  一、写作背景  曹丕、曹植为同母弟
期刊
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D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目前市场上的聊天工具还仅限于二维远程视频聊天,而“思信”—未来的聊天工具超越了目前市场上所有的网络聊天工具,真正的做到可以跳出屏幕外,转为3D人像实时交流。  关键词:聊天工具;3D技术;“思信”  如今21世纪3D技术迅猛发展,3D技术也被广泛的运用到各行各处,随着计算机发展,网络聊天工具也越来越受到网络用户的青睐,但
期刊
摘要:“丑”历来就是审美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在工业时代之后,众多文艺作品对“丑”进行着浓墨重彩的描绘。而早在先秦庄子的作品中,“丑形象”已经成为重要对象。本文认为自庄子以下,“以丑为美”的美学观念的出现是出于对习常审美观的一种逆反,意在扭转人对于“美与丑”的主观道德评价,消解美善丑恶的绝对界限,从而解放人的天性。  关键词:庄子;美学;以丑为美;天性  康德美学世界有三价:美、平庸和丑。通过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