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坑爹的三种管理骗局,你中招了吗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听说消费骗局,但是在商界,有几个骗局却要大出许多许多。各大企业每年要被这三个商业诈骗骗走数亿美元。虽然这些诈骗都代价极为高昂,而且浪费时间、打击士气,但我们却年复一年地让自己一次次上当受骗。
  为什么?即便这些骗局就摆在我们的面前,但是我们却依然看不穿其骗术的本质。
  骗局就是劝说你做某些事情,并允诺能够因此收获好处和价值。当作为买家的我们在付出之后没能得到理应的回报时,这就是骗局。商业骗局就是打着“它将帮助你解决问题”的旗号向我们兜售某种概念,不过以下这三种极端耗费时间和金钱的商业骗局却并非如此。他们浪费时间和金钱,耗尽我们整个团队的精力和士气,并破坏我们组织的文化结构——也就是信任。
  骗局一: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已被其簇拥推升到宗教信仰一样的高度,但它却无据可依。绩效管理是以事无巨细的可量化行为来评核员工的劳动产出,是一套沉闷死板、带有侮辱性和浪费时间的作法。
  你可以购买软件来评核员工的按键速度,并量化他们在每封邮件信息和访问每个网站所花费的时间。对于那些不知如何领导团队的经理人,和不了解员工内心的组织而言,这些都是以威慑为本的评估工具。
  绩效管理的拥护者认为,在商业中取胜的方法是将每位员工的产出分割成与预设可量化目标相关的微小部分。
  这些半桶水的经理们已经不记得,只有当员工变得有激情,当他们享有依照这种激情行事的权限时,他们才会实现巨大的成就。
  即便那些并非对绩效考核极端崇拜的组织,也会使用年度业绩考核来评估其员工的表现,原因是他们总是被告知,一位富有负责任的雇主应该那么做。
  作为一名前财富500强企业的人事主管,本人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年度业绩考核对你的组织取得成功毫无帮助,反倒会拖后腿
  这会浪费大量的“人工”,消耗投入到实际业务上的精力并制造内讧。这就是越来越多组织摒弃其年度业绩考核的原因。
  有人以为,对每一个员工进行事无巨细的量化考核,这样就能提升团队绩效,其实这种想法毫无根据。考核本身就是一种干扰,会分散投入到打造优秀产品和服务顾客上的注意力。2015年是摒弃这种费钱费力的绩效管理工具和系统的最佳时机。与其如此,不如将精力多花在建立信任和前进动力上。
  骗局二:员工敬业度
  有一种看法认为,外部干预是提升所谓员工敬业度这种虚假指标的关键,而目前围绕这个概念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这也是一个骗局!我们可以整天都用来都创造虚构的概念,但是讨论他们并不意味着要将其变成现实。
  当员工在工作上投入精力时,就与其工作建立了联系,而通过调查问卷是判断不出来这点的。
  员工敬业度调查是在侮辱员工,因为你和他们在一起工作,你完全可以走到他们跟前问一句,“进展如何?”,前提是你们之间的信任程度已经高到可以获得一个直率的回答。如果你还没能用自己的行动与员工建立起足以让他们说实话的信任,那么按照我的朋友水管工乔所说的,“这就是你的问题!”以信任文本开展工作,摒弃各种调查问卷,把这些钱剩下来。
  骗局三:流程改进年审
  在商界,我们沉迷于流程改进,但它的虚伪性和侮辱性无出其右者。我们总是要求员工达到新的标准。我们喜欢执行新制度,无论这些新规章对那些涉及到的员工是否合理。
  当我们设计一个网站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提到合用性,但说到内部流程时,却对其我们发明的这套机制是不是合用不屑一顾。
  我们要求员工整天重复同样的事情,好像他们是机器人,而不是具有创造性的人,之后为我们所创造的流程“可复制”而庆祝一番,原因是“六西格玛”(Six Sigma)指导者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做。
  有一次,我和一位“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专家参同在某个小组讨论,后者说,精益六西格玛流程是健康组织的秘诀。“六西格玛对信任、沟通过程中的坦诚以及以礼待人都怎么看?”我问他,“所有这些对于实施精益六西格玛流程都至关重要。”
  “这很奇怪,”我说,“如果精益六西格玛是一份书面标准,那么我刚才提到对一项成功执行至关重要的三样东西,为何会被这项标准排除在外呢?难道这不是用户要去遵循一项标准的路线图吗?如果信任、坦诚和尊重是一套体系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么为何在这套标准中却完全没有被提及?”
  那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工作中的“人”这个因素。我们假装它不存在。我们假装员工只是某个机器零部件,就因为管事的是我们而不是他们,所以他们就必须要按照我们指点的方式去工作。
  我们正发觉到这种“视员工为机器”的信条的局限性。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上当受骗。这些骗子们却轻而易举地赚了大钱。我们的员工已经厌倦了这种动不动就要考核、评估、刺激,和那种居高临下的口吻。
  我们的董事和C级高管们什么时候才会清醒过来?只有当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这些骗术时,才会有利于他们、股东和顾客。
其他文献
每年的3月份的“化妆品节”在网民心中留了深刻的烙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2015年网民的购买行为和关注点,与2014年相比有了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从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化妆品购物网站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两个关键点——移动端和用户体验。接下来,我们进行详细分析。  化妆品购物网站发展关键点:加强移动端发展  移动端为“化妆品节”信息获取主要渠道之一,其影响力在增强:iCTR在线话题调研数据显示,网民对于
期刊
这波互联网浪潮,核心就是众筹  杨东  人大法学院副院长,金融创新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负责人  众筹与其说是风口,还不如说是制造风口的武器,或者制造风口的一个制度。它本身可能并不是风口,但它能够创造很多很多风口,所以说,能不能站在风口或者说找到优质风口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你能不能始终看到未来的风口,始终能够看到未来的方向,这是最关键的。这需要学习,要跟BAT这些大公司学习,看看他们的理论,因为他们肯定
期刊
实时营销能够传递内容,促进围绕实况活动的互动,因此可以提供无穷无尽的创意可能,同时催生出令人兴奋的即时结果。但是,人们对实时营销的关注和理解很有可能有所偏差。  品牌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在正确的时间,在真正至关重要的时刻到达受众:在购物历程中的正确时间点传递有效的内容。实时营销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但应被视为一种策略,但并不是在需求和影响力最大的时刻向受众传输相关内容的策略。  随着媒体环境的日渐开放,移
期刊
中国的零售银行业有望在2020年突破2.6万亿人民币大关,成为亚洲最大的零售银行市场。各零售银行争夺客户的竞争愈演愈烈,互联网金融持续颠覆业界传统的经营模式。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国银行业的个人客户,麦肯锡在2014年通过对中国一至四线城市超过3,500名零售银行客户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了四大趋势。  趋势I:中国个人金融客户:持续走低的忠诚度  中国个人金融客户越来越接受多重银行关系。我们的研究显示
期刊
史蒂夫·乔布斯是个混蛋:他在来自Atari的一笔钱上欺骗自己的朋友、苹果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他多年拒绝为自己的女儿丽莎承担为父之责,而且暗示她母亲不检点;他把自己的奔驰座驾停在苹果公司的残疾人停车位;他试图“操纵”硅谷的劳动力市场。但我们都欣然接受了他,而且现在依然如此。他的创造让他的瑕疵相形见绌。  史蒂夫·乔布斯的一个遗产是让一个永恒的问题再度流行起来:作为一位企业家、CEO和
期刊
进入营销3.0时代的企业必须具有远大的价值观,只有站在“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原点才能最终实现营销的目标。在2.0时代,企业与消费者是一对一的关系;而进入3.0时代,企业与消费者是多对多合作关系,消费者成为企业营销过程的全面参与方。不管企业愿不愿意,权力都正在从企业越来越转移到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手中,传统的源自企业端的单向传播转变到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口碑传播。NPS是测量顾客口碑和顾客忠诚度的最佳指标,
期刊
2014年娃哈哈史无前例的出现负增长,整体销售额下降7%,这对于家大业大的娃哈哈来说不算啥。不独娃哈哈出现负增长,据说整个快消品行业的大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从首富更迭的规律来看,也印证着这个规律,先是快消品首富的宗庆后,后来是商业地产的王健林,到电商大鳄的马云,似乎昭示着行业更迭的规律。先是做产品搞通路的能发财,后来是地产收租的能赚钱,最后一锤定音,赢家是搞电商的。  该撵走中间商了  互
期刊
人们很羡慕产品经理,尤其是羡慕苹果产品的设计师。殊不知,在设计苹果之前,他是专做马桶设计的。就此,人们还调侃道,他把白色延续到苹果系列里了。就像高手在民间的道理一样,好的产品也是来自民间。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就是要践行毛泽东的伟大教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近日,为一个互联网产品的策划项目我绞尽脑汁,苦苦思考。正当我黔驴技穷之时,碰到了资深产品经理王先生,并专门请教了他。然而,他并没有直接
期刊
对于市场营销官来说,“社会身份”有着不言而喻的利用价值。社会身份,是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无线电台:每个人都在潜意识里转动收音机按钮,直到找到一个与自己和所处环境相适合的电台。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根据社会情境转换不同的社会身份,并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彰显出独特性与社会地位。人们在做消费决策的时候,出发点也离不开自己的社会身份,因此公司营销策略的关键之一是要积极鼓励、
期刊
我曾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过一条“农民工是品牌的使者”的微博,大意是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从大中城市、发达地区中带回的不仅是钞票,还有对品牌的认知与意识,还有对生活方式的体悟。他们将在大中城市接触到的品牌认知带回农村市场,有力消灭了中国城乡品牌结构二元化的鸿沟。  回头看来,我仍然保守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及消费行为就像是安装了一台超大马力的发动机,需要我们就未来的消费行为变革及其与之对应的营销趋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