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言言之有效 幼语回馈精彩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niao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引下,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研的核心,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开展师幼互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从日常语言教学活动入手,从如何设问、备课到教学评价和教学智慧的逐一阐述,不难看出教师与幼儿在课堂中的有效互动,不仅能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还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将师幼互动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指发生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它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幼儿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教育本身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不会产生教学效果的,更别谈有效。而这些在幼儿的语言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语言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在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回应中丰富其知识、发展其智慧、提高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有一句比喻十分形象和恰当地指出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师幼互动好比教师與幼儿在抛接球。那么,语言领域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发起与建构合理的师幼互动,将教学内容引向深入,将知识与技能“润物细无声”地传授于幼儿,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服务语言教育、优化语言教学呢?
   一、巧问——言之有效
   在语言教学中,教学用语是教师借以表达自己的理念、能力、技巧等的必备工具,如何合理组织教学用语,是教师教学技能中的一笔重彩。在一次针对语言教学开展的一课三研活动中,我们发现通过一课三研的深入,感到语言教育教学中不同的提问方式会给予幼儿不同的思考指向。以大班的儿歌《小米粒》为例,第一次教学中教师将米制品的各种图片张贴于黑板上,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教师的本意是让幼儿了解这些都是米制品,从而发现米制品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引出儿歌《小米粒》。岂料幼儿先是沉默,接下来的回答杂乱无章,幼儿之间自行展开各式各样的讨论,全然不顾正在执教的教师,授课教师绕了好大的圈子才将幼儿从米制品的热烈讨论中解脱出来,此时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分钟。在第二次教学时进行了反思,将问题调整为:“看看图片中的食品都是什么做的?”幼儿的思维都紧紧围绕着问题进行“我觉得是面粉做的。”“我觉得是米做的,因为我看到妈妈用米磨成浆,然后再蒸年糕”等。此时教师只要言简意赅地点出正确的答案,并配合出现小米粒图案的头饰,教师化身为小米粒肯定了回答正确的孩子,幼儿的思维得到“热身”,兴趣高涨,此次引题用时不超过三分钟。同样的思路,不同的设问,抓住要点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将活动引向深入。
   小班以传统故事《三只蝴蝶》为一课三研的内容,在第二次教学活动后,孩子们的议论引发教师的思考:“三只笨蝴蝶,为什么要淋雨呢?为什么不一只蝴蝶躲在一朵花的下面?”于是,经过集体评课、议课,第三次的教学活动中提问部分非常精彩,教师问:“三只蝴蝶是好朋友,他们为了能在一起,宁愿淋雨,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为什么?”幼儿反映:认为有必要、没有必要和不知道的各占三分之一。认为有必要的幼儿说:“他们是朋友。”认为没必要的幼儿说:“会被雨淋,被雨淋是会生病的。”说不知道的幼儿则摇摆于前二者的观点中,或不明白为什么蝴蝶会被雨淋,他们没有雨伞吗。在幼儿讨论的热烈积极之时,教师又问:“如果不想被雨淋,该怎么办?”部分幼儿回答:“可以分开在花朵下躲雨。”教师再问:“那三只蝴蝶就得分开了,他们还是不是好朋友呢?为什么?”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开拓了幼儿的思路,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使故事具有一种开放式的结构,激发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师幼共同建构了新的《三只蝴蝶》故事情节。
   二、巧备——言之博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学应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在平时应涉猎各种门类的知识,具有内涵、博学的甘泉才会在师幼交流互动中如清泉般甘冽。运用不同的教学技能将思想内涵、知识深度、广度糅合成适合幼儿汲取的甘泉。备课如同高楼的基石,它不仅显现于文字形式,更应备在心中,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如鱼得水。大班语言领域活动中的故事《小猴卖O(圈)》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则故事,几乎每一位授课教师在课堂的尾声都做这样的延伸:利用各种教学形式让幼儿找出更多类似圆圈的物品,以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但我在备课中希望幼儿不仅仅只了解生活中圆形的物品,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把自己的圆形物品“卖”出去,于是在课前查找了信息传递的相关资料。这些看似与课堂内容相距甚远,但在备课时经过整理和疏通,在我的《小猴卖O(圈)》课堂尾声,幼儿不仅能卖O(圈),更能通过各种方法卖O(圈)。课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区域活动的表演区中《小猴卖O(圈)》的故事都经演不衰。孩子们自主创造了符合他们生活经验的创意,如有发宣传单宣传自己“O”(圈)的“猴子”,有设计广告语推销自己“O”(圈)的“猴子”。这些都得益于备课中的“活备”,由于在课堂上渗透了相关知识,所以才能支撑起师幼互动中的合理拓展。呈现出活动内容左右关连、举一反三的姿态。因此,角色区的商店、超市、餐厅都能看到幼儿的可喜变化。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幼儿的语言获得看成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幼儿在生活中听到、看到、感觉到的都可以形成一种刺激,教师的合理点拨能引发幼儿一系列的反应。
   另外,充分备课的教师面对幼儿不同的答案时,总能从容地问一声“为什么”,并将自己的建议巧妙地融合到幼儿的兴趣点,一步步讨论出如何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师幼开放交流、互动,是教学活动成功的标志之一。
   三、巧停——言为心声    很多时候教师无意间成为活动的主宰者,语言课堂教学似乎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提问—举手—获准回答。当有思维活跃的幼儿未经教师许可脱口而出,或是未经教师批准私自讨论时,都被冠以“爱插嘴”的帽子。在我看来,幼儿是需要这种交流和回应的,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正确引导,做到“乱而有序”,有时反而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进行绘本活动《我爸爸》时,PPT随着教师的讲述依次进行着,当到第九幅图时,教师不再娓娓道来,只是好奇地问:“嗯?彼得的爸爸呢?”接下来教师不再讲述,停顿的那一分钟,孩子们都好奇地问:“咦,那个爸爸怎么不见了?”“老师,是不是你放错图片了?”但也有孩子看出端倪,“那马穿的睡衣怎么和爸爸的睡衣一样?”“马是爸爸变得吗?”“爸爸为什么要变成一匹马?”“因为他和马很会吃东西吗?”“还是像马一样很强壮呢?”需要和孩子解释很多或许都不能解释明白的问题,就在孩子的一言一语中迎刃而解了。暂时的“停”让幼儿运用自身的经验,将故事构图中的形体互换、比例颠倒、物件错置,赋予自己的解读,让幼儿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插嘴”也许会暂时打乱活动的秩序,有时甚至会让老师难堪,但此类幼儿往往观察能力强,思维敏捷。有经验的教师懂得择机巧停,多问为什么,愿意给幼儿解释和表达的机会,让他们一吐为快,这常常会成为活动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尊重幼儿就是展露在这些细小的停顿给予中。民主和谐的气氛、良好的师幼关系其实就在细细小小的“问一问、停一停、听一听、答一答”中大显身手。期间,教师还应注意自己身份的暗示:与幼儿坐同样的椅子,摆自然的姿势,时时用真诚的眼光与幼儿交流,仔细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犹如一位可信的大朋友,这样的氛围中幼儿心情舒畅、表达交流零压力,自然想说、敢说、愿说、爱说。因此,择机而停包含许多的教育智慧,是成熟型教师的魅力和教育机智所在。
   四、巧评——言约旨远
   语言领域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评价都贯穿始终,因为孩子的回答和集中活动中的许多情况,在备课或是片段教学中是无法预测的。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教育智慧,就像是“即兴表演”一般,将活动拓展延伸。而这也是许多教师忽略的环节,因此,在语言活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出现空洞的评价和廉价的表扬,诸如“你真棒”“你真厉害”“你真行”,这些评价不能发散幼儿的思维,没有具体明确的指向,因此被称为无效评价。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師的评价应该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教师要善用评价这把尺子,拓展活动的深度。如在《小猴卖O(圈)》中幼儿想出宣传自己的圆形物品,老师评价:“这个主意不错,但怎样推销呢?怎样宣传让大家更了解、更有购买欲望?”又如《春天的秘密》诗歌朗诵后,教师评价:“甜甜的朗诵很有感情,如果能读准‘抿’这个字就更完美了。”“晨晨记忆力很好,但是朗诵时太快了,大家都听不清啦,下次朗诵诗歌时请放慢语速好吗?”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让幼儿知道语言表达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中,每一位幼儿发表的意见都会引发大家的争议,就算是教师自己发表的见解,也同样受到孩子们的评议。这种平等、互动式的评价,给了幼儿潜在的鼓励,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在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幼儿的发言,给予其充分尊重的同时也给予充分的自信。
   从古至今都是为人师者长期探索的内容和“教”“授”的最终目的。但幼儿教师要善于在关键处点拨、问题间衔接、重点处强调、阻塞处疏通,引导幼儿学习、理解。在语言教育教学中形成积极、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让教师从预设者、安排者逐步转变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将语言教学活动有效化,就能让语言活动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戴明丽,韩波.高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性课程资源建设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31).
   [2]黄娟娟.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范型构建的研究[J].课程与教学,2012(3).
   [3]陆依婷.探绘本教学活动中支架式师幼互动学习:以中班语言活动《好大的苹果》为例[J].苏州教育信息化,2017(7).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落实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教研活動能切实提升幼儿教师的教研能力,促进幼儿进一步深度学习和发展。那么在开展教研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要有所依据地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教研,探究相关的理论,同时要确保教研后达到一定的效果。就幼儿园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教研活动;教学实践   教研工作是各个阶段教师都需要开展的一项工作活动。作为幼儿教师要能落实
期刊
一、案例背景与描述   “老师,我不要把玩具……带来。”这是最常伴随兜兜的一句话。兜兜是新小班里的一名小男孩,聪明活泼,但依赖性强,缺乏安全感,性格中略带一丝敏感。通过家访和平时的交流中了解爸爸是一名警察,妈妈是一名小学高学段教师,奶奶和外婆均是教师。在家中,孩子的所有事情一般由两位老人包办;在家时大人会教兜兜认识100以外的数字、临摹汽车等超过现阶段孩子能力发展的内容。   刚开始,兜兜的脸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了幼儿数学教育的教育价值:“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区域活动正是实现这一教育价值的有效途径。小班幼儿因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兴趣容易受直观事物的影响、认知经验的意识较为薄弱等,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所学的内容不理解,学习难以致用。由此,力求教师运用“四有策略”,通过归位活动激发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班幼儿的数学
期刊
教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落实在每一次的集体活动中。在此,针对有效提问的价值方面进行探讨,依托绘本设计“动物职业介绍所”这一活动,在绘本故事情境中,以有效的提问方式达到此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一、优化提问设计的思考   (一)借助情境性提问,助幼儿激起兴趣   教师借助情境性提问,把幼儿带入了有趣的故事中,帮助他们很快理解故事中表达的意思,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参与回答
期刊
摘 要:在提倡“支持幼儿自主科学探究学习”的今天,各类自主性游戏因蕴含了无数探究学习契机,已成为萌发幼儿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绝佳平台。“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幼儿是在对周围事物好奇和探究过程中去习得生活经验,在感知、操作具体事物上获得直接经验的。以区域游戏“蔬果超市”为载体,以幼儿在超市中对传送带的见闻为兴趣点,生成制作“传送带Ⅰ、Ⅱ期”的项目活动,让幼儿在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是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乐园,园中的很多角落都能看到品种、颜色不同的幼苗,这些都为幼儿园的生态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在丰富多彩的“小菜园”里,幼儿极其喜欢来到果香飄逸的乐园,欣赏和品味番茄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植物园;番茄;动手;观察   眼前的每个盆景,每一只水生小精灵,幼儿随手可得的各色树叶、石子等,都能激发幼儿的想象,让他们的活动思维和实践欲望得以实现。幼儿走出教室能直接接触
期刊
摘 要:以上海市嘉定区黄渡莱茵幼儿园的区重点课题“以故事为载体,开发生长式班本微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为背景,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与能力,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为目标,如何从班级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幼儿园园内和园外的各种资源,通过对园本课程的再设计等策略,由本班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   关键词:中班;班本微课程;开发;建构   一、基于幼儿的兴趣及热点  
期刊
摘 要:重点以户外活动中的投篮游戏为例,探析幼儿是如何进行自主探究游戏的。首先观察分析自主探究活动的实例,其次分析反思对实例进行剖析,最后针对如何让游戏的自主探究价值凸显提供策略支持。   关键词:户外活动;自主探究;幼儿   一、观察分析:自主探究活动的实例再现   第一次:篮球架,示范投篮方法。   第二次:投篮游戏重复。   上述户外活动中投篮游戏的材料和玩法是固定不变的,不断重复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幼儿教育也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由于幼儿年龄过小,注意力不易集中,且自制力不够,容易在课堂上分神,影响教学效果。喜欢小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充满趣味性的游戏不仅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可以促进孩子身心的共同发展,而在日常课程中采用游戏教学法,不仅可以让课堂形式变得丰富,也能让幼儿在快乐玩耍中学到知识,对于健全孩子的
期刊
摘 要:“一篇带一本”指根据小学连续性文本开展比较阅读,让一篇一组到一本一部的链接阅读,唤醒学生对已知事物的记忆,并以整本书阅读入手,针对教材本单元习作内容,将感悟积累指向运用情意,让学生学会具体描写、生动表达的方法。这样,习作教学既最大限度地保全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推动学生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学习。   关键词:阅读;习作;链接;比对;策略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运用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