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科技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ap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以来CPI快速走高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第三次通胀,其成因与以往两次有所不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探究本次通胀的成因及其对金融市场有何影响。
  
  2007年以来CPI快速走高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第三次通胀,其成因与以往两次有所不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探究本次通胀的成因及其对金融市场有何影响。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最为敏感的经济变量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已经出现过两次通胀,第一次是在1985-1988年之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短缺,供不应求;第二次是在1993-1996年之间,出现通胀的主因是各地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带动总需求扩张。2007年6月以来,CPI连续走高,8月份创下6.5%的11年月度最高,预示第三次通胀周期开始。CPI连续大幅攀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究其原因也较以往复杂,既有成本推动的因素又有总需求拉动的根源。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依其性质和程度不同而各异,本文通过分析此轮通胀的深层因素探究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直接诱因:成本推动
  
  从消费品价格指数CPI的计算方法上看,CPI主要由8大类商品价格加权平均而得,其中食品类权重最大为33%,而把6月份以来CPI上涨分解来看,主要是食品类商品价格失控,特别是肉禽蛋等农副产品价格飞涨,其他7类商品价格涨幅稳定。食品类商品涨价的根本原因是成本上升导致的供给不足,而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对食品的需求有增无减少,所以必然引起价格上涨,食品涨价的传导作用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是推动CPI高企的诱因。
  
  1、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农副产品价格上涨
  一方面农民养殖农畜产品因粮食价格上涨而缩减赢利空间,另一方面农民养殖农产品的机会成本高,在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打工比养殖更合算,所以农民会选择减少农畜产品的养殖,造成供给不足,价格上涨。
  而农畜产品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粮价上涨,粮食涨价也存在必然因素。我国粮食种植成本高效率低。从2003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化肥的农资价格放开,农资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而且传统粮食种植方法决定了生产效率较低,这些无疑都决定了粮食生产的成本高,农民若能获利必须有较高的价格,但国外粮食生产效率高,国际粮价格影响到国内,粮食需求方可以从国际市场进口替代对国内粮食需求,所以粮食价格一直不高。今年以来,从国际情况看,主要的产粮国受旱情影响而减产,粮食库存为30年最低,粮食供给不足价格必然上涨,影响到国内粮价恢复性上涨。因为粮食生产周期性明显,供给短时间难以增加,所以粮食价格至少会在2-4个季度内居高不下。
  从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供应状况不容乐观。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4.97亿吨,和每年消费需求大体持平。我国耕地资源不足,农村人口多,地区差异大,农户平均耕地仅7.3亩,相当于美国的1/400,日本的1/10。而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口粮、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都会有所增加,所以以后粮食供给会处在紧平衡状态,食品类商品的价格难以回落。
  
  2、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对相关产品价格的传导
  食品类商品价格占CPI的权重最高,而食品类商品涨价又是由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所主导,那么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一方面直接拉动食品价格和CPI水平上升,另一方面将传导到与其相关的下游产品,促进下游消费品价格上涨,从而间接拉升CPI上涨。比如粮食涨价会提高酿酒业的原料成本,引发酒类产品价格上升;工业用粮的增加会推动替代燃料能源的价格上涨,进而促使生化、能源价格上涨。
  
  3、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推动物价上涨的动因
  社会经济发展后劳动成本上升存在必然,这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劳动力成本提高也是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所必须的,只有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才有消费的不断增长。从经济原理上看,劳动力价格提高一方面提高商品的成本,另一方面需求的增加会推动消费品价格上涨,二者共同作用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从2003年出现农民荒以来,劳动力成本一直呈逐渐上升趋势。我国产业结构又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企业多付人工成本必然会缩减企业利润,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会考虑转嫁成本,最可行的就是提高产品价格,企业生产商品价格上涨会直接或间接推动CPI上涨。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还处于前期阶段,所以在以后较长时间内劳动力成本增加仍是造成CPI上涨的动因。
  
  根本原因:总需求拉动
  
  1、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
  经济的增长总是处在波动中,1998年至2003年我国实际总需求小于潜在产出水平,表现在经济增速较缓通货紧缩。从2004年开始宏观经济又进入正产出缺口阶段,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那么就出现了总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压力。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G=C+I+G+NX,其中政府采购G比例较小可以忽略,那么影响总需求G的主要因素是消费C、投资I和贸易顺差NX。从三大需求近几年的走势看,总需求扩张比较明显。首先从消费角度看,由于收入逐渐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消费增长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步上升,并一度出现逐月加快的趋势。今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90亿元,同比增长16.1 %,而且从消费结构看,高档白酒、汽车、金银珠宝等奢侈品成为消费增长的主力军,表明我国消费已经进入了结构升级阶段。其次从投资角度看,我国城镇化进程方兴未艾;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核的原因投资冲动不减,而且2007是换届年,以后各地固定资产投资还会有所增加;企业在利润较快增长的情况下会加快固定资产更新换代的步伐,而且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社会资金充裕,各种在建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态势,但仍然远高于2002年以前的水平。再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由于近几年国际经济好转,美欧等发达国家消费能力增强,加之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转移等因素,我国外需增长加快,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今年的进出口总额稳居世界第三位,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份额增至7%以上。今年1-10月份累计贸易顺差2129.23亿美元,同比增长59.4%。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的结构可知总的确在高速扩张。
  
  2、货币供给扩张,通货膨胀前奏
  我国已经形成超额货币供给格局。通货膨胀最终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是经济体系中较多的货币追逐相对较少的实体商品。所以如果货币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长速度那么产生通胀成为必然。超额货币变化率=货币供给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从2007年9月数据来看,M1、M2的超额货币变化率分别为4.37 %和0.75 %,超额货币变化率为正表明货币供给扩张过快。
  从数量角度看,货币供给增加很大程度是外汇占款造成的被动扩张。我国外汇储备连年递增,2001年1月之后1560亿美元,到2007年9月底已经达到1.43万亿美元。尤其是今年以来国际收支顺差增幅明显加大,一方面缘于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另一方面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际游的大量流入。现在的结售汇制度决定了基础货币投放必须随外汇储备同步增加,所以顺差是货币供给扩张的主要根源。
  从结构角度看,自2006年11月以来,M1的增速一直超过M2增速。2007年1-10月M1同比增速为20.9%,而M2的同比增速为17.5%。其中居民户存款增长缓慢,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速加快,而且居民和企业更加倾向于活期存款,表明社会投资意愿加强。9 月末,金融机构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7.2 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9.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621 亿元,同比少增9710 亿元。其中,居民户活期存款同比少增405 亿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9305亿元。企业存款余额15 万亿元,同比增长40%,比年初增加2.4 万亿元,同比多增1.2 万亿元。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同比多增5098 亿元,定期存款同比多增7147亿元。由于我国银行业10年来连续出现存贷差加大现象,到2007年10月底金融机构存贷差高达11.82万亿元。银行改革后本身也是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存贷差加大使得银行有主动放贷的压力,2007年前9个月新增各项贷款总额同比增长27.9%,在结构上表现为定期存款减少,活期存款增加。另外,由于近年来股市等资本市场活跃,居民风险偏好增强,投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储蓄资金转向投资非货币化资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活期定期存款格局的转变。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存款活期化的趋势表明价格上涨预期使得人们愿意持有更多的名义货币余额,资产价格上涨将引发资产价值重估,所以存款活期化现象也表明我国经济主体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近一步加强。
  
  本轮通胀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1、对商业银行业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存贷差连续加大,主观存在增加信贷投放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通货膨胀产生,但对通胀的预期和资产价格推高的财富效应影响,银行存款活期化趋势增强,这使得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加剧了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的错配问题,加大了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
  
  2、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市场出现通胀,流动资金充裕,本应有助于债券市场交投活跃。但CPI 走高意味着宏观调控的加强,这对债券市场不利,如果调控预期影响投资者信心,债券市场走软,债券收益率会不断创新高。市场紧缩预期的进一步增强和资金面可能继续趋紧等都将使得债券市场压力持续存在,因此债券收益率都将在高位继续运行,债券市场短期内难以走出持续的低迷行情。那么对于债券机构投资者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短期内不得不缩短久期。
  
  3、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按照经济学原理,通货膨胀表明本币购买力下降,汇率应该贬值;通货膨胀必然引起利率变动,这是各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常理,我国在本轮通胀出现后连续加利息,利率提高的效果是吸引外资流如,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与提高利率同时存在,那么对汇率的影响须看二者的合力。从实际情况看,今年以来CPI呈逐月攀高的趋势,而人民币对欧元贬值7.1 %,对美元升值5.2 %。这表明用传统理论解释本轮通胀对汇市的影响是不成立的;汇市的波动是由预期影响供求决定,市场对欧元汇率和美汇率的预期主要受到长期以来形成国际关系影响,从而使得本来应该明显的通货膨胀的正常作用被对冲掉而不明显了。
  
  4、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最终是货币现象,是由货币供给量超过经济正常增长的需要量所导致。而决定股票股价的因素无非有三点:首先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其次是市场资金量是否充沛,再有就是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货币供给增加,流动性充足,本身就是推动股价上涨的因素;企业融资成本低,盈利状况改善也会体现在股票价格上体现出来;基本面和资金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股市呈现繁荣局面,而过多的货币投放表现在物价上就是通胀,可见在通胀初期货币供给增加了对股票的需求,股价上涨,对股市利好。从2006年以来的实际情况验证了这种逻辑关系存在,而且股市的反应超前于通胀的增长。
  但经典经济学理论证明物价有粘性,通胀有惯性。物价一旦出现上涨趋势就会不断加强,在预期的作用下不断强化。通货膨胀的加剧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在价格不断上涨的运动序列中,投资品价格起领先作用,一般要早一到两个季度,生产领域投资品价格上涨将影响企业利润,导致上市公司帐面盈余减少;消费品涨价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福利,激化社会各阶层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调控当局必然采取措施抑制通胀,根本方法是紧缩银根,提高资金使用价格,减少货币需求,而调控的结果是资金供给减少,利率升高再度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缩小盈利空间,这均会通过预期反应到股价上,股价会先于经济运行状况下跌,股市走软,2007年第4季度的股市行情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种逻辑。
  总之,在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初期会成为推动股价上涨的力量,而随着通胀情况的恶化,调控措施的出台引发金融紧缩,那么通胀又称为股价下跌的力量。从总体上看,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影响为负,不利于股票市场健康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兴起时间较短,市场经济发展也刚刚起步,通胀与股市的相关关系还不足以确定。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发展中通胀与股价长达100年的相关关系进行的研究,以及对26个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考察,通货膨胀与股票价格存在明显地负相关关系。而且股市不稳定的溢出效应不容忽视,股价的波动会在整个金融市场传导,引起金融市场紊乱,市场效率降低。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轮通货膨胀的原因较复杂,短期内是由供给不足造成的结构性通胀,长期看总需求扩张是物价攀升的根本原因,所以治理通胀需要一方面控制总需求一方面要增加总供给,货币财政措施两手抓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货膨胀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可能会因阶段而不同而异,但从整体看通胀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投资者需要防范通胀带来的金融风险。
其他文献
4年前,把太阳能与LED相结合,取太阳的璀璨点亮黑夜的孤寂,这是苏米特完成的梦想……4年之后,半导体产业迅速发展,太阳能LED已经深入人心,苏米特也已经从一家普通的科技公司成
期刊
期刊
金庸先生离世的消息,一时间在朋友圈里刷屏.rn很多人都称呼金庸先生为金大侠,但是如果仅将他视作中国武侠小说的泰斗,那可真是太小瞧这位大师了.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但是
期刊
期刊
仅是打个盹儿的工夫,那一帧帧初秋江南水乡的田园镜头便洋洋洒洒、泼墨般地涌进眼帘、嵌入脑海,刻在记忆深处了.rn秋风清浅,漫天碧透,斜阳交织,疏朗有致.河面,几缕金黄的倒影
期刊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保险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是对农村市场的开发进
期刊
宁波市为浙江省宗教工作重点地区之一,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四种宗教,可统计信徒20余万人,宗教教职人员近2000名,宗教活动场所近1000处。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期刊
网络诈骗,半年十几万人受害前不久,南京市破获一起以假冒淘宝网进行钓鱼诈骗的集团犯罪案:涉案人员达数百人,在大约半年的时间里就使十几万人受害,初步查明涉案金额达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