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我们的科学教育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小学科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满足自身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能力,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探索小学科学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策略
科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但是在过去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受到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大多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限制了科学课程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师要加强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更加深刻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促使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
科学知识起源于我们的生活,而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能够形成对科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正确认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对科学产生興趣。要想做到这一点,小学科学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和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比如,在学习“地球在公转吗”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公转的概念,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正在进行着公转?为什么我们很难感受到地球在转动呢?……从而通过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思考,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得到答案,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再比如,在学习“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都会用水来溶解哪些物质?从而使学生有目的性地去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学到的知识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观察意识,能够自觉、主动地接触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发展。
二、加强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材上的知识大多是抽象的,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认知途径的小学生来讲是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难度的,因此,要想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发展,能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兴趣,教师就要加强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将教学内容用学生更乐于接受的形象的、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教具等,营造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为小学科学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磁铁有磁性”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给学生分发磁铁和碎铁屑,让学生将碎铁屑均匀分布到桌面上,之后用磁铁靠近碎铁屑,观察之后发生的现象。学生可以在操作中收获一系列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再比如,在学习“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发不同的昆虫样本,让学生在放大镜等辅助工具的帮助下展开观察活动,这样,学生的探究兴趣可以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主动地参与到对昆虫的观察活动中来。同时,在学生展开课堂情境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给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出来,让学生明确自己要探究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出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三、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优势
课后作业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整体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还可以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正确看待科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味大量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习惯,转而给学生布置充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学学习经历。
比如,在学习“营养要均衡”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设计食谱的课下任务。在最近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物与营养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人的口味爱好、生活需求等关键信息去设计一份营养食谱,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积极性;再比如,在学习“分类和回收利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宣传类的任务,鼓励学生在课下利用彩笔、剪刀等物体设计出一份宣传海报,帮助其他人了解有关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发挥出课后作业的更加教育价值,在加深学生对教材上教学内容的理解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感悟,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接触科学文化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加充分的培养。
本文针对小学科学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科学素养的培养应当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的培养,能够正确地使用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落实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水霞. 新课程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周娈.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策略
科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但是在过去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受到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大多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限制了科学课程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师要加强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更加深刻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促使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
科学知识起源于我们的生活,而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能够形成对科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正确认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对科学产生興趣。要想做到这一点,小学科学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和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比如,在学习“地球在公转吗”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公转的概念,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正在进行着公转?为什么我们很难感受到地球在转动呢?……从而通过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思考,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得到答案,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再比如,在学习“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都会用水来溶解哪些物质?从而使学生有目的性地去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学到的知识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观察意识,能够自觉、主动地接触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发展。
二、加强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材上的知识大多是抽象的,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认知途径的小学生来讲是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难度的,因此,要想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发展,能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兴趣,教师就要加强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将教学内容用学生更乐于接受的形象的、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教具等,营造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为小学科学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磁铁有磁性”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给学生分发磁铁和碎铁屑,让学生将碎铁屑均匀分布到桌面上,之后用磁铁靠近碎铁屑,观察之后发生的现象。学生可以在操作中收获一系列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再比如,在学习“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发不同的昆虫样本,让学生在放大镜等辅助工具的帮助下展开观察活动,这样,学生的探究兴趣可以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主动地参与到对昆虫的观察活动中来。同时,在学生展开课堂情境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给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出来,让学生明确自己要探究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出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三、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优势
课后作业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整体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还可以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正确看待科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味大量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习惯,转而给学生布置充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学学习经历。
比如,在学习“营养要均衡”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设计食谱的课下任务。在最近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物与营养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人的口味爱好、生活需求等关键信息去设计一份营养食谱,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积极性;再比如,在学习“分类和回收利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宣传类的任务,鼓励学生在课下利用彩笔、剪刀等物体设计出一份宣传海报,帮助其他人了解有关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发挥出课后作业的更加教育价值,在加深学生对教材上教学内容的理解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感悟,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接触科学文化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加充分的培养。
本文针对小学科学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科学素养的培养应当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的培养,能够正确地使用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落实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水霞. 新课程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周娈.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