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作一些简要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课;运用
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未来教育的发展将突破明显的校园界限,向无形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特别重视在常规课程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本学科进行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操,指导道德行为。”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往往依附于“导课-学文-归纳-延伸”这四个教学环节之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运用信息技术,以学生、教材、教师以及媒体构建成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时,可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学生学习效果最佳化。
一、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1、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等学科都有涉及。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和意识的累积是成几何级数的速度在发展,老师和学生可以获得的知识和资料更加丰富。但是,人有所长必有所短,各种信息和资料所带给社会和每个人的影响是千变万化的,这其中既有积极因素又会有消极因素。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来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怎样才能使每个人所获取的知识引导人走向积极的一面,这是目前在思想品德课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这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师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同时,也要有能教给学生一种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时代感强,素材更新快。思想品德课的素材的变化快是每一个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感受最深的,思想品德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而导致说明问题的素材也必须有时代特色。课本提供的各种数字和资料在今天迅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总显得有点陈旧(如《家乡巨变》一文,红山农场人均年收入达到了7500元,而实际上到2002年,红山农场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200多美元,人均年收入超万元(人民币),教材提供的材料与如今的实际相差太大。),且自己千方百计所找得的资料总觉得第二年就不合适,然而个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信息流里找到适合讲课需要的最新资料,如何最高效率的使自己的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里处变不惊,从中受益,这就涉及到“信息能力”(即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培养。
3、思想品德培育,交互性强。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是一种思想品德的教育为基础,文化知识教育为内容,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过程的教育阶段。现在的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有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精神的人才,这使得思想品德课的地位更加突出和重要。面对信息万变的社会,各种思想意识混杂,其复杂性和变化性给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迫使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模式正向现代以学生为主的“学”的模式转化。这对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对信息流的获取、分析、加工,使其既符合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形式的创新能力,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信息交流、思想交流,而这一切都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突破,比如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个别化学习或交互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新世纪里思想品德课的几个特点都牵涉到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如何提高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的——培养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就使得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快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二、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1、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本课运用网络资源提供的材料——红山农场今昔的图片以及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探索学习。教师根据本课的知识目标创设学习情境。根据材料中红山农场今昔的变化制作上课课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正确的网络搜索。
2、网络资源共享支持本节课是利用Internet网络和教学网络,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创建的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学生利用Interne网络直接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自觉的学习能力。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学生发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的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在网站上搜集信息,又将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维方式也会有所改变。
3、学生实践参与教师的课件具有良好的导航性,相关搜索引擎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共享资源。学生开展协作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意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信息内容的检索,并让学生利用教学网络交流信息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4、学生归纳总结在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之后,还可以对资源进行共享,并加以归纳总结。学生在网上下载练习,完成后提交,也可在教学网、学校校园网或QQ上进行交流。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课;运用
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未来教育的发展将突破明显的校园界限,向无形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特别重视在常规课程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本学科进行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操,指导道德行为。”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往往依附于“导课-学文-归纳-延伸”这四个教学环节之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运用信息技术,以学生、教材、教师以及媒体构建成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时,可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学生学习效果最佳化。
一、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1、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等学科都有涉及。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和意识的累积是成几何级数的速度在发展,老师和学生可以获得的知识和资料更加丰富。但是,人有所长必有所短,各种信息和资料所带给社会和每个人的影响是千变万化的,这其中既有积极因素又会有消极因素。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来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怎样才能使每个人所获取的知识引导人走向积极的一面,这是目前在思想品德课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这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师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同时,也要有能教给学生一种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时代感强,素材更新快。思想品德课的素材的变化快是每一个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感受最深的,思想品德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而导致说明问题的素材也必须有时代特色。课本提供的各种数字和资料在今天迅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总显得有点陈旧(如《家乡巨变》一文,红山农场人均年收入达到了7500元,而实际上到2002年,红山农场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200多美元,人均年收入超万元(人民币),教材提供的材料与如今的实际相差太大。),且自己千方百计所找得的资料总觉得第二年就不合适,然而个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信息流里找到适合讲课需要的最新资料,如何最高效率的使自己的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里处变不惊,从中受益,这就涉及到“信息能力”(即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培养。
3、思想品德培育,交互性强。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是一种思想品德的教育为基础,文化知识教育为内容,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过程的教育阶段。现在的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有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精神的人才,这使得思想品德课的地位更加突出和重要。面对信息万变的社会,各种思想意识混杂,其复杂性和变化性给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迫使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模式正向现代以学生为主的“学”的模式转化。这对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对信息流的获取、分析、加工,使其既符合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形式的创新能力,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信息交流、思想交流,而这一切都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突破,比如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个别化学习或交互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新世纪里思想品德课的几个特点都牵涉到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如何提高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的——培养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就使得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快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二、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1、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本课运用网络资源提供的材料——红山农场今昔的图片以及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探索学习。教师根据本课的知识目标创设学习情境。根据材料中红山农场今昔的变化制作上课课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正确的网络搜索。
2、网络资源共享支持本节课是利用Internet网络和教学网络,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创建的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学生利用Interne网络直接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自觉的学习能力。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学生发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的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在网站上搜集信息,又将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维方式也会有所改变。
3、学生实践参与教师的课件具有良好的导航性,相关搜索引擎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共享资源。学生开展协作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意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信息内容的检索,并让学生利用教学网络交流信息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4、学生归纳总结在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之后,还可以对资源进行共享,并加以归纳总结。学生在网上下载练习,完成后提交,也可在教学网、学校校园网或QQ上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