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评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XC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载 而归蓝红格
  由杜鹃根演绎为岸上的老树,苍劲依旧,且见证了水乡坞岸斑驳的历史。低垂的树枝为天道酬勤的使者:迎接栉风沐雨辛勤耕作者的归来。“冰山一角”的绿碧玉唯与老树相依,与船呼应,方从水中浮出坞岸的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船已沉淀为一种美学意境。一叶扁舟凸显的审美特征,让作品淡出了春帆远水、秋月钓船、孤蓬落日、野渡舟横的意象,成就了满载而归的审美指向。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水承载了船,留白承载了水,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留白决定了意境的深浅乃至作品的优拙。作品中五分之三的留白不仅承载了“满载”,更回归了水乡意韵。今冬明春,作品将停靠在哪个百舸争流的口岸,卸下佛山真经,载誉而归,已成为老广钿小品众多“拾穗者”的期待。
  老广钿电话:13703062882 玄石园网址:www.fsxsy66.com




  天界新疆风凌石 25×17×15cm雷敬敷
  奇石之奇不仅在于匪夷所思,更在于思不能及、思不能解。这一风凌石好端端的玄武之色,叠层之纹正在风砺的情理之中自得其乐时,突兀之间,一白色版块活生生地将此石界分两段。奇特的是,这裂成两段的平行层理却似断若连,恰如利刀断水,依然自在、自我、自如的随型流韵??这风凌石的随缘自适、随遇而安不仅让人感到奇妙之致,更似有禅意顿生。
  赞曰:积淀历史的忆记,每一层都是自然的足迹;诉说风云的变幻,每一页都是水文的更迭。倏然的断裂,白圭突然从天而劈;瞬间的弥合,叠层仍旧相靠而聚。自有信念的承诺,何惧灾变的突袭;但喜机缘的巧合,感悟际遇的真谛。人生如兹,将坎坷化为绮丽;岁月如歌,将天界当作天趣!


  不一样的和尚杨 靖


  细节,往往是决定一枚石头品质的关键,尤其是人物石,生动、独特的细节可以刻画出人物的身份、性格,甚至身世、情感,为人物赋予灵魂。这样具有独特细节的人物,通常比简单块面形成的剪影式人物要耐读得多。
  这枚石上光头长衫的僧人形象,简洁直观,全因那条细细衣襟的勾勒,不仅分出了头身,更平添了一缕充满智慧的幽默,这不是位参禅入定的大师,而是“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和尚,是“小和尚下山”的和尚,一点趣味,一丝微讽,一个会心的笑容。
  题名:【不一样的和尚】
  石种: 黄河石
  尺寸: 23×42×12cm
  骄 阳
  电话:13909515388
  大象无形雷敬敷
  题名:【大象无形】 石种:灵璧石尺寸:100×21×75cm 重量:约150kg
  谐音双关是中国文字的魅力之一,就拿这“大象无形”的“象”来说,这“象”可以是作为陆地最大动物大象的“象”,也可以是作为事物形象的“象”。
  若为前者,乃“大象有形”是也。油润的黢黑中几许如玉的白脉似乎是不愿让这黑过于单调,天公有意所为。最有韵律之美的是那些下凹的皱折与外廓的巧妙配合,让大象的躯体充满着“气”的饱满,“势”的充盈,“力”的豪情!一只比猛犸还要古老的大象从亘古的洪荒向今日的繁荣一路走来!
  若为后者,乃“大象无形”是也。为何无形?因为这“象”是万象之“象”的抽象,是一切事物的内在本质——“道”。老子说得明确:“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切事物的本质的“道”,也就是万物形象的抽象,是不可言说的,因为一言说,就不再是“道”本来的意义了,所以“大象”是无形的。
  这无形的“大象”正是对赏石审美中的象外之旨、旨中之境、境蕴之道以及对比具体物象的似与不似的超越,是对形、质、色、纹本身形式之美的理性直观。
  诗曰:浩气浑然形若动,质涵浮磬泗滨梦,玄黄凝色说禹贡,皱折纹理霜华重。
  朱作新电话:13909911795


  云根张 鑫
  云有根,根在山巅,触石而生,亦淡亦浓,亦柔亦刚。淡时月晓风清,清泛涟漪;浓时滚滚波涛,潋滟云天。
  云根不常有,唯往山水深处偶见,于形中变幻莫测,于意中韵致深远,需清心静气,方可有缘一续。
  题名:【云根】 石种:带沙漠漆的戈壁石 尺寸:88×70×62cm
  玉 萍
  电话:13877237117
  地址:广西柳州市北环路鹧鸪江5号赏石市场A区7- 1


  过故人庄张外兴


  纵观整方奇石,近中远三景构图得当,浑然一体、气势恢宏。流水清潭,田园农舍,炊烟场圃,泥丸远山??动中有静,静中及动。山峦悠闲,白云卷舒,碧水远流,诗情画意跃然石上,俨然一副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情画。
  读奇石,如走进这故人庄,赏风景,怀念孟浩然。当一种思绪被原生态的淳朴唤醒,沉淀在心底的就不仅仅是激动。当一方奇石能够毫不费力地将人们的本真唤醒,沉淀在奇石上的画面也就不仅仅是风景本身。
  不禁吟一首《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刘 霄
  电话:13993148351
  地址:兰州秀川奇石街“石韵斋”
  题名:【过故人庄】
  石种: 黄河石
  尺寸: 28×12×14cm






  题名:【剪霞镂月】 石种:树化玉 尺寸:66×33×15cm
  张发伟
  电话:13808786878 15184947799
  Q Q:951879807 网址:www.bfblsh.com
  地址:云南省瑞丽市华丰珠宝市场F10栋10- 13号“宝丰伯乐石行”
  彭毕忠
  电话:13896091122 023- 89186752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二路148号





其他文献
上回说到黄白黑在柳州认识了毛氏兄弟,跟他们一起去岩滩。因为相信白黑是个能保守秘密的人,所以他们带他去看他们老家岜德山中的一个神奇的山洞。  这个洞,被他们称为“石馆洞”。“石馆洞”非常隐蔽,走到入口处了,还不觉得那里头会是个洞。  钻进洞口,像进到一个大螺丝里,洞壁像翻滚的波浪一样,人感觉是旋转着进去的。此刻,人在洞中,好似正追随远古的洪水,参与和见证一个奇迹诞生的过程。  往里走三十步,洞渐宽,
期刊
“儒风石渐”展品选登
期刊
张炜说:原来我对缘分这个概念只是模糊的认识,得到它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而且,现在我才真正明白心心念念的”念”是什么意思。  《中华奇石》:您是如何与这块石头相识的?  十几年前我开始玩石,每年都会来大渡河淘宝。五年前的一天,当地石农说要带我去“拜访一只灵龟”,我兴致极浓便欣然前往。在翻过很长一段山路后,一片无人踏足的净土展现在眼前,一只绿泥石神龟静静伫立在水中,头身延伸的方向与流过身边的河水形成
期刊
灵璧石中的莲花石、莲花瓣等品种名噪一时,尤其莲花瓣因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稀少的产量而日益珍贵。徐州也有人在灵璧彩玉石中发现了彩玉莲花石。那么金钱石(也称灵璧皖螺石),可以形成金钱莲花石吗?  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去想过,也从来不曾想到要提出这么个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大量的金钱莲花石。  那是2012年的冬天,去产地淘金钱石,热心的石农朱师傅带着我上山去看他的金钱石大板。突然之间,发现远处
期刊
石种细分,是长江石的当务之急。  抛砖引玉,盼求同心协力,给丰富的长江石种规划一个“名”!  笔者多年来有过多次考察,也经常接触长江石和玩家们,既有收藏又参与过多次鉴评,本应该尽早地为“长江石”打造一个系统的石种分类方案来,但一直冗务缠身,所以一直有愧于心。这迟到的“补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笔者自感有责任、有必要按照 “地学基本分类原则”的惯例和方法,根据赏石界、特别是长江石产区的石农、石友
期刊
这是一场存与亡的较量。  岸上的雪,这儿一线那儿一块地坚守着最后的阵地,坚硬的冰已被突破了防线,化成婉转的曲线。整个“战场”,全是穿着绿装的春树新草,它们吹起了进攻的总号角。  春天的喧闹、蓬勃、明丽总会战胜冬天的冷峻、寒萧与肃穆。这是最没有悬念的“战争”。  枯荣交替的沉静中迸发的生机,与土地的厚重,季节的力量,沉淀到所有生命的骨血里,传递了一代又一代。
期刊
前年五月中旬去了一趟台湾,因为几十年来两岸政体相隔比起地理相隔的距离要大得多,对台湾的好奇心也大于风景名胜的吸引力,于是得到机会便立即动身去了。  事实上台湾的旅游资源相对大陆让人震撼的自然胜景、名山大川与人文古迹,可谓小家碧玉,而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确比大陆胜出一筹。看点多是没受人为损害的自然生态与环岛海岸线,以及当代政治人物的生活痕迹。最引人注目的文化亮点,是那十多万件的故宫文物。然而,这批文
期刊
虽常常听人提起相对论,而相对论的实际学理为何,对不甚了解科学理论的我来说,超出了理解能力,然而若单纯从字面意思联想,却引起爱石如痴的我将它看成简单的奇石买卖中买家与卖家的相对理论。“奇石相对论”虽说不是一门学理,但通过奇石买卖双方行为的观察,我们或许可从中发现买家与卖家心理层面的交战。奇石交易中的尔虞我诈,虽大多起源于掏钱的买家,他们总是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入心仪之物。然而想收钱的卖方也总是想方设法
期刊
问题来了:谁占里?谁占外?租金又该如何分摊?  A和B各自打起了算盘。  A想:靠外面好,面向走道,客流量大;里面靠墙,且左右封闭,外面的石头如果不够吸引,客人根本不会往里走。我要摊多少租金才不至于吃亏,而B又能同意让外面给我呢?  B想:里外其实没多大区别。淘宝的人偏爱往偏僻的地方钻。见光的即是挑剩的,人稀的角落反而更多捡漏的机会。把外面给A,但得让他多出点儿,我也能省些费用。  A提出:外10
期刊
“奇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鲜明地标示了奇石文化的个性,在当代奇石发端之初,成为我们认识奇石艺术,宣传奇石文化的最佳广告语。  时至今日,我们对奇石文化的认知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奇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的提法,是否已不适应今天奇石发展的要求?  本刊第1期刊登北京老焦的《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一文,提出全新思路,得到理论界热烈回应。从第二期开始,我们陆续刊登各地理论家的讨论文章,希望对奇石艺术规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