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把走进文包诗的钥匙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_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创造,是为了降低学诗的难度,来帮助学生学习。文包诗,顾名思义,内核是诗,把诗和文对照起来,在对照中提供给孩子资源,也让孩子发现文和诗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教材的资源。所以,我首先思考的是,如果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说,如何上出文包诗的特点来。文包诗怎么教呢?它的核心应该是诗,由诗入文,最后还要回到诗,这是这一类课文教学的一般模式。笔者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试图通过教学,给学生一把走进文包诗的钥匙。
  
  一、扣题导入,初感“思亲”
  
  师:引读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3课——(生齐读)
  师:我听出来你们把倍思亲重读了,你们为什么要这么读?
  生:……
  师:不知道,就是凭感觉。大家读的书很多,语感很好,真棒!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来研究一下这句话,如何?要读好,就要理解它。课题中有3个生字,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怎么办?
  生:查字典。
  师:非常好,勤查字典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今天,刘老师再教你们一个方法,不用查字典就能理解词句的意思——读课文。反复对照读课文,也能帮我们理解词句的意思,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生:好)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或者对应词语的意思,画下来,读一读。
  (生自读课文,画出词句)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同学快速掌握了这个方法。每逢佳节就是说——
  生: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师:真棒,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佳节,就是美好的节日,课文里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是哪一天?
  生:九月九日。
  师:是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生:插茱萸、登高。
  师:是,茱萸是一种带香味的植物,传说可以祛病驱邪,所以人们在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一天,头插或者臂戴茱萸,饮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升、长寿,这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师:佳节来到了,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生: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思念家乡的亲人,就是思亲。倍呢?
  生:更加。
  师: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
  生: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这就叫,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再读一遍课题,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设计阐释:指名读课题之后,教者提出了质疑,为什么要把“倍思亲”读得这么重?学生是凭感觉读的,说不上来。教者指出:“大家读的书很多,语感很好,真棒!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来研究一下这句话,如何?要读好,就要理解它。课题中有3个生字,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怎么办?”孩子们告诉我查字典,我提出了“反复对照读课文,也能帮我们理解词句的意思”,孩子们捧起书,通过朗读找到了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这样做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要求来设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从课文中去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为后面的学习引路。]
  
  二、初读古诗,走近文本
  
  师:好,同学们,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这句话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出示古诗)现在,请你们借助课后的生字表,来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生自读古诗,借助课后生字表正确朗读诗句。指名读,正音,男生读,女生读)
  师:学习一首诗,只能读正确流利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读书应该做到见字知意,我们要理解它。刚才,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借助课后的生字表,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下面我们自己来用这样的方法,继续来理解诗题和诗句的意思,好不好?
  生:好。
  师:友情提醒:课文中也有许多生面孔,遇到他们,我们也要放慢速度,好好地查一查,读一读,弄懂它们。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合作,把你们的发现用笔在书上做个记号。
  (生:自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理解了什么?
  生:15岁那年,他就一个人离开家乡,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这里的山东不是指的我们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的蒲州,而他现在独自一人在京城长安求学,(师画草图)所以他说自己是——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板书:独、异、异
  师: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思念家乡的兄弟,就叫做——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对。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怎么理解呢?
  生:以前在家乡的时候,每逢重阳节。王维总要和……
  师:看到人们都去登高,就想起了自己在家时,这会儿也一定是和兄弟们去登高游玩,但是,今天,兄弟们一定还是头插茱萸结伴登高,只是少了一个——
  生:我(王维)。
  师:这就是——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是呀,王维15岁就一个人离开了家乡,来到了长安求学,这就叫——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这就是——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看到人们都去登高游玩,想到了在家的时候,想到了现在兄弟们一定也是头插茱萸登高望远,但是唯独少了我一个人,这就是——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所以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写下了这首诗,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对,这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我们带着对诗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生齐读)
  师:诗是讲究韵味的,诗也是有节奏的,老师给大家标出来,我们再来试试——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教学评析:在通过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理解之后,学生掌握了联系课文去理解诗句的方法,这个环节则让学生在通读古诗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从而将古诗读通、读顺,并在字面的层次上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解。这一段对于古诗的朗读做到了正确、流利。]
  
  三、诗文对照,走进诗人内心
  
  师:大家读的很正确,也很流利,刘老师也想学着大家读一读。(师读,声情并茂,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刘老师之所以能比你们读得稍好一点,有两个原因,一是你们今天才拿到这首诗,而我已经把这首诗念了二十几遍了,二来,刘老师今年和王维一样,有这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自然能体会他“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你们才读了几遍就读得这样好,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了,刘老师应该为你们鼓掌,要真正把诗读好,还应该走进诗人的内心。诗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平常不思念亲人吗?
  生:思念。
  师:为什么到了节日的时候就更加思念亲人呢?下面我们再次拿起书,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生默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生: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家家户户是如何欢度节日的呢?
  生: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
  师:好,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生:齐读。
  师: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是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看到这样的情景,王维就——
  生: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触景生情,所以,他——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看到别人是如此的高兴,而自己呢?
  生:独自一个人。
  生:15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
  师:15岁,还是一个孩子,就背井离乡,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生病了……
  生:晚上害怕……
  生:遇到困难,没有人帮助他……
  师:是呀,因为孤单一人,独在他乡,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课文里有一句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你从这个“又”字品到什么?
  生:王维离开家乡已经很久很久了。
  师:多久?
  生:两年了。
  师:你有亲朋好友不在身边吗?
  生:有。我爸爸已经出去四个星期了。
  师:你想他吗?
  师:想他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想哭的感觉。
  师:是,刘老师也有这样的感觉。八月十五的晚上,我两点多钟坐在学校的操场上,仰望星空,就有你说的这种想哭的感觉。而王维离开家已经两年了,他还是一个孩子,700多个日日夜夜,是怎样的孤独和寂寞呀!所以,王维——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的时候,王维想到了……
  生:以前在家乡时,……
  师: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这种团聚时的高兴,分离时的惆怅。
  (生:齐读)
  师:在家日日好,出门处处难。想到了兄弟们一起去登高的时候是何等的高兴,想到了如今兄弟们都在登高,遍插茱萸却——
  生:少一人。
  (师板书)
  师:怎能不更加思念亲人呢?所以,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时候,王维就想到了这句——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风有情,花有情,月有情,人更有情,于是,在这个节日里,王维写下了这首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评析:“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篇课文的领子在哪儿?人家是“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大街上“热闹”极了,而自己呢?“独在异乡为异客”触景生情、睹景思人,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词语的对比产生的反差就是诗人真实情感的写照,所以他是“思绪万千”,所以才得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情感线索也可以成为这节课教学的主线。
  在这个环节中,教者带领学生又将诗文对照走了一个来回,通过对一些关键词语的品读,对人物和写作背景的适当渗透,以及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走入了人物的内心,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了共鸣。这一次对古诗的朗读已经入情入境了。]
  
  四、情感迁移,加深感悟
  
  师:是呀,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们知道我们国家还有哪些传统佳节吗?这些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师: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秋节是美好的佳节。
  生:过年,吃饺子,放鞭炮。
  师:对,过年也是举国团圆的日子,这两年多里,这些节日王维也是独自一个人过的,当这些佳节到来时,他也会——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他也会思绪万千,他也会提起笔来写下一首——
  生:诗。
  假如你是王维,在这些节日里,你会写下什么呢?请大家拿起笔来,静静地写。你可以填后两句,也可以全部自己写,还可以引用一些别的诗句。(播放音乐)
  (生默默地写、交流)
  师:请你说。
  生:《八月十五忆台州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买月饼,遍吃月饼少一人。
  师:大家对他补充的诗有什么意见?
  生:我想改一个字,把买改成“打”。
  师:自己做的意思,是不是?
  生:是。
  师:你可以考虑一下。
  生: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遥知兄弟尝月饼,空邀明月少一人。
  师:这样一改就好多了,关注了中秋节的两个习俗,且注意锤炼了用字。还有哪些同学写了?
  生:中秋节,月儿圆,华山相隔众兄弟,天长地久不相见。中秋节,饼儿香,盛上佳肴滋味全,盛上汤来见兄弟。
  生:天长地久用得不准确,既然是不相见,就不是天长地久,应该用天涯海角。
  生:怎么会盛上汤来见兄弟呢?
  生:我觉得不错,心中思念,就好像看见亲人在汤碗里出现了。
  师:你说的真是太好了。
  [教学评析:这一段的教学将文中的重阳佳节放大,将佳节的定义还原,同时通过模仿、改诗的手段,让学生在体会诗句语言的凝炼的基础上,升华了情感,对于诗句的理解又深了一个层次。]
  
  五、再读融情,升华主题
  
  师:割不断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了的是浓浓的亲情,于是,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倾诉我们的情感。(配乐朗诵)
  集体诵读古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共同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节课的教学,笔者通过对“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不停叩问,“三读一改一诵咏”,力图体现学习古诗读正确、读流利、理解有感情、升华咏叹的过程,这是我对文包诗教学的一点思考和尝试,是不是还有别的方式呢?有老师提出来可以先学文,最后凝结成诗,我觉得似乎也是可以的。还有,《习作八》让写古诗的“研究报告”,我在想,其实每篇文包诗都是一篇优美的研究报告,是不是可以从这一点着手,在教学的时候关注一下如何撰写古诗的研究报告呢?
  (责任编辑:梁 媛)
其他文献
新课程在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元交叉式作文教学研究”正是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下应运而生的,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一、“导”在思路的开拓    新课程赋予作文教学新的内涵,作文教学应该在拓宽学生思路,关注学生情感,激活作
所谓的活页作文就是将作文不再写在固定的作文本上,而是写在作文活页纸上。作文写在固定的作文本上,完成后交给老师;老师批改后放在办公室,等到作文讲评时发给学生。评了上周作文写了本周作文之后,作文本将再一次回到教师案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是常规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惯用模式。学生上了三年级以后我们有了作文作业。每每想将一些优秀习作展示给全班学生时,由于作文本展示受到限制我不得不让优秀习作的作者再把文章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堂计划,更是师生共同开发和丰富课程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况善于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和疑问整合形成新的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那么,怎样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然而,我们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学生的阅读活动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内。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狭窄,很多学生的课外读物只是优秀作文选
汉江之滨,鹿门山下,一所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在这里拔地而起。伴随着历史的积淀,沐浴着发展的春风,这所学校吹响了打造中国技工之乡的号角,这就是湖北襄阳技师学院!  历史悠久谱新篇  襄阳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创建于1960年。2012年5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由襄阳市高级技工学校、襄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和襄阳市第三技工学校整合组建而成。  为适应国家对青年技能人
关键词:中职生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语文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一、语文课外阅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任务团队:用创新引领中国跻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强国之列  CCTV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晓答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任务团队荣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称号。中国成为美国之后全球第3个拥有精度在10米以内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国家。6年时间,发射了16颗卫星,获得了百分之百的成功。2012年11月,北斗第16颗卫星成功发射,随着北斗明年即将投入商用,中国不仅摆脱对GPS的依赖
9月22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组委会在沪组织开展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倒计时系列活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出席活动。  活动期间,举行了第46届世赛倒计时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进第46届世赛筹备工作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国际合作司,上海2021年第46届世赛事务执行局有关负
近日,2016年全国中职文秘技能竞赛暨通往柏林中国区资格赛在北京举行。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的学生吕佳阳获得速录技能专项冠军,并突破了高职组569字的现有记录,创下47秒646字的极限冠军记录,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荣获团体一等奖。  在今年10月份刚刚结束的“全国第四届文秘·速录职业技能竞赛暨通往柏林第51届国际速联大赛资格赛”上,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的教师国妍妍以及学生吕佳阳、李海丹、董文文、罗洋洋、孙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希望广大参赛选手奋勇拼搏、争创佳绩,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  2020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大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