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倾听我们的“嘀咕”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x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加科学“做中学”实验项目的教师常常反映,他们最大的困惑是课堂上不敢让学生放开,因为一放开就不容易“收拢”了,特别是实验时学生的小嘴巴常常会不停地嘀咕,也不知说了什么,可谓手动嘴也动,基本上做不到安安静静地实验。班额大,课上要多次组织教学,但课堂教学常规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低年级的小朋友在做中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动手又动嘴,他们到底嘀咕些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特别注意从观察者的角度,听听学生边动手实验设计操作边“嘀咕”些什么。不听则已,一听之下,发现学生的嘀咕内容很丰富,其中有不少还是有一些“科学”含量的。
  “泥土是什么味道?”——突破常规,勇于探究的嘀咕
  二年级《土》教学模块,教师让学生根据问题“土壤里面有什么”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在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看、闻、摸”后,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记录单开展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坐在我身边的这一组学生好像没有听清教师的观察要求“眼睛看、鼻子闻、手摸”,是向同组小朋友发问:“喂,你知道泥土是什么味道?”
  陈晓秉(反问):“你知道泥土是什么味道?”
  王丹(神秘地):“不知道。我们来尝呀!”看周围的小朋友没有响应,便自告奋勇地说:“我来尝!”说完,真的抓起一把土,送到嘴边,伸出舌头,小心翼翼地舔了一下泥土。
  小组同学(好奇地)问:“泥土是什么味道?”
  王丹(好像品了品味道)说:“有点酸。”
  小组的其他同学听了,似乎也受到了鼓舞,纷纷抓起观察用的泥土,也去尝泥土味道了。胆大的,多舔了些泥土,胆小的,只用舌尖舔了一点点。有的说泥土味道是苦的,有的说泥土味道是怪怪的,那位舔得少的同学说泥土什么味道也没有。
  结果:这组同学一直处于兴奋之中,嘀嘀咕咕讨论着泥土的味道,还到别组的小朋友跟前“炫耀”,又吸引了几个小朋友也加入了尝泥土味道的队伍里来。直到老师要求重新坐好才停止嘀咕,并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看、闻、摸”的观察任务。
  分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有完整提取课堂信息的能力。
  作为观察者,我被学生勇于尝试的精神折服。在他们身上,既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足够的探究勇气。课堂上,教师从安全和卫生考虑,在引导学生探究中只有“用眼睛看土壤颜色、用鼻子闻土壤气味,用手摸土壤感觉”,没有让学生用嘴巴尝尝泥土的味道,但是就是有这么一小部分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突破常规,大胆尝试,既“品尝了”泥土的味道,满足了好奇心,同时又将通过实践体验得出结论的科学种子种在了心里。事实上,这种勇气是勇于创新的前提,是难能可贵的。
  课堂上的这种嘀嘀咕咕,不是随便讲话,不是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而是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主动探究。这种声音教师一般是听不到的,也是稍纵即逝的。需要教师俯下身来,仔细倾听,就像 “在嘈杂的时代广场听到蟋蟀声”那个印第安人那样,只有心中有学生,将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有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之念,才能发现。否则,教师如果认为这种嘀咕扰乱了课堂纪律,在一番教育要求之下,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勇气很可能被消灭在萌芽里。
  科学研究需要客观、严谨,但同时也需要勇气。历史上诸多科学家敢于创新、胆识过人的勇气令人难忘,富兰克林、科赫、拉普拉斯等都是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勇于从事积极的探索性活动,还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创设温暖、鼓励、相互尊重、极具耐心与宽容接受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的嘀嘀咕咕不会受到教师的呵斥,学生的大胆尝试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奇思妙想不会受到教师的漠视,学生的失败不会受到同伴的嘲笑,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与尊重和信任之下,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蜗牛居然吃馒头!”——发现新大陆般,欣喜愉悦的嘀咕
  《蜗牛吃什么》一课,教师列出8种物品“苹果、黄瓜、猪肉、馒头、葡萄、白菜、小草”,让学生猜测“蜗牛吃什么?”从学生汇报情况看,大多数小组都在实验记录纸上“馒头”后打了“×”。试验开始了,学生拿着放大镜,瞪大眼睛趴在桌子四周观察蜗牛吃什么。看着看着,身边的这组小朋友边观察边陆续“嘀咕”开了——
  徐栋:“树叶有些干了,怎么吃呢?”
  许木青:“快吃呀,快吃白菜!”
  过了一会儿,看见一只蜗牛爬到馒头跟前,张开了嘴。
  李佳兴奋地说:“快看快看,蜗牛居然吃馒头哎!”其他小朋友也附和:“是的是的,蜗牛居然吃馒头哦!”
  结果:学生在记录纸上认真地记录了自己的发现,在“结论”栏“馒头”后打上了大大的“√”,并兴奋地拿着记录纸跑到老师跟前叽叽喳喳地报告自己的发现。老师很平静,让学生回到座位上。
  分析:教师要有童心,要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成为探究的共同体,共享探究的乐趣。当学生在课堂中有了新的发现不断念叨时,正是其独特感受的真情流露,是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深入思考的收获,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感性的表现。兰本达教授执教《蜗牛》时,单跪式地蹲在小组桌旁与孩子们一起观察,和孩子们面对面共同探究。在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后,不时引导孩子们的思维,“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样的做法,真正倾听了学生,引领他们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从而能使嘀咕为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服务。
  “记录员是谁呀?”——小组职责不清,表示疑问的嘀咕
  《怎样使热水变冷》一课,教师让学生观察记录温度计的变化。其他小组很快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实验了,有的放冰,有的扇扇子,有的扶着温度计,有的观察,有的记录。我旁边的这个小组,一个调皮的男生故意问:谁记录呀?大家都不愿意记录,为分工问题争吵,小组长不发表任何意见。几个组员小声争吵起来,争来争去,最后用“剪刀、锤子、布”的方法解决了分工问题。
  结果:这个刚要开始实验,教师宣布实验时间到。没有开始实验就结束了,学生怏怏地回到座位上。
  分析:建立良好的科学课堂实验操作常规,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基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学习才能有效地开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从学生嘀咕的情况看,教师已经让小组同学分好了工,但实际情况是同学们对小组分工认识不是很清晰,职责不是很明确,小组合作科学常规习惯还没有建起,学生还不太会合作,所以导致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时不断为分工问题发生争执,噪音难免也就出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我们实验教师的苦恼——一放手学生就乱。怎样改变这种困境呢?
  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巡查各小组,及时做好引导和解疑。除了明确小组内分工外,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技能。如让特别调皮的当小组长,提高他的责任感;让一直喜欢讲话的学生担任记录员,使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好动的同学当材料员,在领取材料、整理材料、归还材料的过程中学会耐心等等。当学生习惯养成以后,再定期调换角色,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水和泥粘在一起了!”——科学概念混淆,发表认识的嘀咕
  《土壤》一课,学生到校园里找土回来,教师让学生实验:观察将土壤放进水里会发生哪些现象?坐在最后一排的徐泉将自己带来的泥土全部倒进了盛了半杯水的烧杯里,边搅拌边嘀咕说:“我来和泥,水和泥粘在一起了!”
  结果:过了一会儿,学生找不到附和的人,也没有再认真观察、填写实验记录,当然也没有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导,就到别的组去了。
  分析:教师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形成相关科学概念,引导课程建构。
  在科学探究活动之前,学生都会对事物有个感性的、原始的认识。学生知道花有花瓣和“花心”,一般不说是花蕊;知道根和叶是从种子身上长出来的,但不知道怎么长出来的;知道自己是妈妈生的,但不知道怎么出生等。从学生在课堂上说“水和泥粘在一起了”看出,这个富有童趣的概念是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主建构起来的,这样的概念往往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因为学生年龄小,有很多科学概念不是很清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建构。在学生还未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之前,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多与学生交流,多倾听多了解学生“前概念”情况,能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循序渐进原则,多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讓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探索获得新知,转化日常概念,建构科学概念,提高探究的实效。
  低年级学生课堂上边实验边嘀咕的内容很丰富:因兴奋的发现而发出的嘀咕,因小组分工合作不愉快的嘀咕,因为纠正同伴观点发出的嘀咕,还有像“怎么都是你一个人做呀”这种抱怨式的嘀咕……其实,嘀咕的内容大部分还是和课堂科学实验观察的内容有关的。
  教师倾听本身也是一种示范性教育。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这种课堂嘀咕现象时常发生,教师不可漠视,也不要慌张,更不要放任,要搞清楚嘀咕的具体内容,深入剖析产生嘀咕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像兰本达教授那样,真正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动手做的快乐,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实效,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连云区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李淳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加强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需要从高层领导人员的正确认识、中层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和基层一线生产员工的认真执
被誉为“权力思想家”的法国哲学家福柯说过:“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英语课堂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话语权的建立,教师作为指引者就要多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学生的话语权真正回归。这里结合执教广州版小学英语教材第七册Module3 Unit8 Janet Is Going to Ha
近日,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南瓯校区一年级4个班被曝班会费开销达上万元。除了铅笔、资料夹等与学习相关的开支外,还有专家讲座、钟点工打扫卫生、班级广告制作等费用。校方和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后剩下的东西。”这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其蕴意和内涵丰富:道德?智慧?能力?我想应该包括:终身学习的技能。叶圣陶先生则日:“凡为教者必期
糖尿病合并肝损伤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后期往往不可逆转,而临床对该病尚重视不足。本文从糖尿病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胆石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系方面入手,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以培养人为目标,以文化为背景,以音乐为媒介,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课,则更应该注重文化性,使学生在音乐文化的熏陶
朋友送我一本书,书名不诗意且比较长,叫“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是一本杂文集。几乎没什么装帧,封面封底都是浅蓝中微微有些泛紫的颜色。美编似乎没怎么上心,好像是随机选了一个颜色:好了,就这样吧,比就那么一张白纸好得多。周濂?这个作者没听过,也没看过他的文章。  这样一本装帧极其简单的书,加上对作者的毫不熟悉,如果不是朋友赠送,自己大约不会买过来一读的。人与书的这种遭遇,恰好印合了书名中的隐喻
阐述了岩屑废水的来源及特性,介绍了Fenton试剂的历史及原理。以渤海石油某钻井平台的岩屑废水为实验用水,通过调节废水pH值、改变H2O2(30%)、FeSO4·7H2O的投加量、反应时间
电影《死亡诗社》里,异类教师基廷引述了普里查特博士关于诗歌鉴赏的论述。普里查特用坐标横轴表示诗的完美性,用纵轴表示重要性,确立一个坐标点,计算其所占面积,便可测算诗的伟大指数。基廷要求学生将这一部分教材撕掉,以表示对文不及意学术腔的痛恨。  从形式上审查,普里查特的表述规范且近乎完美,将诗歌欣赏的感性沉迷转化为可资遵循的理性路径,将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审美体悟做成可视化的数学模型,既易于理解又具有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