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占颅脑肿瘤的1%,在1979年被首次命名[1],属于WHOⅡ级肿瘤[2-3].本病好发于年轻患者,无性别差异,多以癫痫起病,亦可以高颅压、局灶定位体征起病,主要发病于大脑半球,尤以颞、顶叶多见,其他部位发病者罕见,CT、MRI表现多为囊性肿瘤伴壁结节或实性肿瘤伴瘤内囊性变[4-7].2014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确诊1例PXA患者,生长部位及CT、MRI表现少见,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脑血管淀粉样变是老年人常见的血管疾病,是高龄患者自发性脑出血的常见病因.过去认为脑血管淀粉样变并发脑出血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原因是容易发生再出血[1].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脑血管淀粉样变合并脑出血患者19例经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期刊
目的 探讨脊髓终室囊样扩张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终室囊样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根据de Moura等建立的临床分类方法,本组2例为Ⅰ型,4例为Ⅱ型,2例为Ⅲ型.6例Ⅱ型和Ⅲ型患者行后正中入路椎板切开术.术中后正中切开圆锥,囊腔内放置T型硅胶管,间断缝合软脊膜并固定T管,保持囊腔与蛛网膜下腔的通畅.结果 术后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改善不明显,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神经功
特发性脊髓疝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发病机制可能为脊髓疝入硬脊膜发育异常处或缺失处,出现脊髓卡压症状,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脊髓损伤所致运动或及感觉障碍[1].该病术前诊断极为困难,目前手术治疗方法选择仍有分歧.2012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1例特发性脊髓疝,对其临床诊治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垂体腺瘤发生及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从未停止,试图从基因、蛋白的水平认识这种高发肿瘤,以期获得更好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miRNA作为非编码RNA,参与靶基因的转录后调控,从而影响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分化、迁移等生物学过程[1].近年来,miRNA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对垂体腺瘤相关的miRNA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期刊
患者 女,58岁,因头晕伴听力下降2年余入院.患者2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伴听力下降,并逐渐加重,半年前感头颅重量增加,听力下降明显,双上肢乏力入院.查体:神清,听力差,头颅可触及多个包块,双掌小鱼肌发育不良,余无阳性体征.头颅MRI示:(1)颈椎退行性变,C4-5至C6-7椎间盘突出;(2)扁平颅底,Chiari畸形Ⅰ型.头颅CT示:颅板及板障明显增厚(图1);X线见颅骨明显增厚,约为正常
期刊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术中探查和病理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分析125例向海绵窦生长的垂体腺瘤患者的MRI、手术和病理临床资料,分别以MRI、术中探查和病理为标准来确定其侵袭性并分组.MRI组以Knosp-Steiner分级Ⅲ或Ⅳ级为标准;手术组以术中观察海绵窦内侧壁有穿孔或破损为标准;病理组以Ki-67标记指数>3%为标准,并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MRI组:104例判定为侵
目的 探讨胸廓出口综合征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例胸廓出口综合征进行分析,其中上干型1例,下干型5例,血管型l例.X线示C7横突过长2例,颈肋1例,未见骨性异常4例.采用前中小斜角肌切断术7例,臂丛神经外膜松解术3例.结果 术后随访6 ~ 14个月,平均9.5个月.症状完全消失、能胜任原来工作、日常生活恢复正常4例;残留部分症状,但不影响原来工作2例;
本文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5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结合两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复习,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1)经侧裂岛叶入路组:共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37~67岁,平均52岁;入院时意识评分(GCS):<6分3例,6~8分8例,9~11分15
期刊
脑室外引流术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室出血及急性脑积水.由于脑室外引流管将颅内外沟通,致使颅内感染常不可避免,本文旨在分析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脑室感染因素,以期对降低术后颅内感染有所帮助。
期刊
随着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的日臻成熟及显微器械的不断改进,动脉瘤手术入路不仅要有良好的手术视野暴露、充足的操作空间,以便于顺利夹闭动脉瘤和控制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更须将微创化手术理念贯穿其治疗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目前对于前循环动脉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手术入路主要有传统翼点入路[2]、眉弓锁孔入路[3]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