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教学评价,指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从而起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的良好的作用。针对教学评价的科学性、科学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广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教学评价;科学性;科学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152-02
一、教学评价的作用
(一)教学评价能为教师提供教学依据
通过教学评价结果,能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促使教师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需要以教学目标作为依据,若是评价之后的学习结果和之前制定的教学目标一致,那么则代表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反之则没有完成任务。
(二)教学评价能为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反馈
借助教学评价,可以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程度,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了。也因此,教学评价能作为学习结果的反馈。这样一来,学生便能根据评价结果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改进,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评价在科学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模式不科学
如今,我国的教学评价一般使用的是“指标—量化评价模式”。在教育者看来,只要将目标分解了、指标量化了,评价似乎就更加科学了。但这是不合理的,重点在于所分解的指标有没有体现出评价对象的情况以及加权赋值是否准确。当前存在的很多评价方案都非常随意,若是采用这些评价方案,那么教学评价的结果就会出现偏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教学评价还存在行为主义的现象,必须朝着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趋势不断发展。
(二)评价结果不科学
教学评价的结果非常重要,但很多的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也忽视了评价的外在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评价结果和评价目标等方面。教学评价目标的功能有两个:了解评价对象的状况;对名次进行排列。这样的双重功能促使评价方案的指标更加完善,但在评价结果方面却将全部信息简化为一个参数,促使检查和评比两个目标无法完成。如今,教学评价缺乏对评价对象的准确分析,仅仅只是在确定了评价对象之后,再设立指标体系,所以评价结果非常不科学,无法达到一定的要求。
(三)评价的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教学评价的基础还非常薄弱,无法准确评价出学生的个体状况、综合素质。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评价,更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因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没有科学的参考依据,因此无法进行合理操作。此外,评价体系太过于复杂和庞大,使得教学评价的准确度非常低。
(四)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不科学
很多教育者都只注重教學评价中的工具价值,不注重教育主体的发展价值。很多教学评价都属于外在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而且有着很浓的功利性、行政性色彩。另外,评价过分注重鉴定功能,没有注意到评价的改进和激励作用。不仅如此,由于一些教育者将评价重点放在外部目标的实现方面,没有注重评价对象的内部需要,也没有借助评价机制来激发主体的内部动机,所以评价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
(一)采用先进的设备、技术来完成教育评价
为了促使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不能仅仅依靠作业档案袋、问卷、考试,因为这些手段获得的信息属于静态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诸多的动态信息,如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路径,必须对这些动态信息进行收集。如果数据采集不完整、不合理,那么就会影响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可信度,同时也会制约教学行为的开展。如今,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产生了各种具备数据采集能力的设备,如计算机、平板电脑、录音笔、智能手机等。这些设备为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例如,计算机和平板电脑中的作业考试系统、数字资源系统、互动交流部分,能包含学生学习时形成的各种数据,根据计算机环境感知数据来完成教学评价,这样才能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二)借助大数据来进行教学评价
在收集到大数据之后,可借助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来挖掘数据背后的教学信息。除了常规的教学统计方法,也可针对大数据所组成的数据立方体来进行多维度的下钻或者上卷操作,从而提炼出更深层次的知识需要,将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和技术运用在教学评价中。
例如,可按照历次试题答题的情况来完成聚类分析,确定学生的等级,对异常学生进行辨别。如果聚类时发现一些学生经常解答高难度的题目,而且能保持进步,但难度低的题目却产生了错误,这是因为学生粗心。因此,需要对学生的答题注意力进行纠正。一些学生经常聚类在一种知识点上答题,正确率有着很大的起伏,那么这些学生可能有抄袭、随意选择的情况。因此,需借助关联其他数据来完成分析。最后,针对学科不同知识点的得分情况进行回归分析、关联分析,从而完成教学归因分析。若是B知识点得分很少,是由于A知识点得分低,那么就需要解决学生A知识点的问题。
(三)建立有差异的评价体系 教育者在实施各项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确立一项基本原则——统一性。这里所说的统一性,不是指对每一个学生都按照一样的标准来进行评价,而是指全部的学生都拥有被评价以及享受评价教育环境的权益。此外,在我国的教学评价整体体系中,教育者开展的所有教学策略、评价策略,都必须遵循国家的要求和规定。最后,也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优化。
这里所说的教学评价差异性原则,指的是教育者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思想、性格、年龄等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不能为了共性,导致学生失去自己的个性,必须促使评价具有针对性。例如,一些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弱,但是具有体育或者艺术方面的特长,那么评价者则可以在团队活动、文体活动的建设方面,适当增加一定的比例。从而培養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意识到尽管学习成绩不佳,但自己仍然有着很多闪光点,可以为集体做出贡献。通过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觉来评价学生,才能达到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
(四)基于过程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标,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教育者需要针对即将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方法、问题解决结果进行连续性评价,这被称为过程评价。例如,教育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借助不同的评价工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流程进行评价,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指导。若是学生提出了有创意的方案,那么应该及时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则要及时进行改正和优化。这样的过程评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从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度、效果方面,便可看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所以要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互动性、成效、进步、思维发散度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这被称为基于过程的教学评价。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的评价、分析,有利于下一步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
四、总结与体会
早在很多年以前,我国教育部门便提出了要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能促使教师看到教育活动中的不足,及时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也能促使教师注意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特点,从而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评价。只有促使教学评价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进行,最终为合理的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晓良,庄穆.国外教学评价模式演进及启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2):37-44.
[2]郑燕林,柳海民.大数据在美国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路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25-31.
[3]朱新卓,严芮,刘寒月.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及其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15(5):78-85.
[4]李守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7-70.
[5]戚业国,杜瑛.教育价值的多元与教学评价范式的转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9(2):11-18.
[6]吴康宁.关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评价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4(3):1-2.
◎编辑 尚思达
[关键词] 教学评价;科学性;科学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152-02
一、教学评价的作用
(一)教学评价能为教师提供教学依据
通过教学评价结果,能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促使教师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需要以教学目标作为依据,若是评价之后的学习结果和之前制定的教学目标一致,那么则代表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反之则没有完成任务。
(二)教学评价能为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反馈
借助教学评价,可以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程度,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了。也因此,教学评价能作为学习结果的反馈。这样一来,学生便能根据评价结果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改进,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评价在科学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模式不科学
如今,我国的教学评价一般使用的是“指标—量化评价模式”。在教育者看来,只要将目标分解了、指标量化了,评价似乎就更加科学了。但这是不合理的,重点在于所分解的指标有没有体现出评价对象的情况以及加权赋值是否准确。当前存在的很多评价方案都非常随意,若是采用这些评价方案,那么教学评价的结果就会出现偏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教学评价还存在行为主义的现象,必须朝着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趋势不断发展。
(二)评价结果不科学
教学评价的结果非常重要,但很多的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也忽视了评价的外在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评价结果和评价目标等方面。教学评价目标的功能有两个:了解评价对象的状况;对名次进行排列。这样的双重功能促使评价方案的指标更加完善,但在评价结果方面却将全部信息简化为一个参数,促使检查和评比两个目标无法完成。如今,教学评价缺乏对评价对象的准确分析,仅仅只是在确定了评价对象之后,再设立指标体系,所以评价结果非常不科学,无法达到一定的要求。
(三)评价的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教学评价的基础还非常薄弱,无法准确评价出学生的个体状况、综合素质。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评价,更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因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没有科学的参考依据,因此无法进行合理操作。此外,评价体系太过于复杂和庞大,使得教学评价的准确度非常低。
(四)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不科学
很多教育者都只注重教學评价中的工具价值,不注重教育主体的发展价值。很多教学评价都属于外在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而且有着很浓的功利性、行政性色彩。另外,评价过分注重鉴定功能,没有注意到评价的改进和激励作用。不仅如此,由于一些教育者将评价重点放在外部目标的实现方面,没有注重评价对象的内部需要,也没有借助评价机制来激发主体的内部动机,所以评价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
(一)采用先进的设备、技术来完成教育评价
为了促使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不能仅仅依靠作业档案袋、问卷、考试,因为这些手段获得的信息属于静态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诸多的动态信息,如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路径,必须对这些动态信息进行收集。如果数据采集不完整、不合理,那么就会影响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可信度,同时也会制约教学行为的开展。如今,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产生了各种具备数据采集能力的设备,如计算机、平板电脑、录音笔、智能手机等。这些设备为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例如,计算机和平板电脑中的作业考试系统、数字资源系统、互动交流部分,能包含学生学习时形成的各种数据,根据计算机环境感知数据来完成教学评价,这样才能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二)借助大数据来进行教学评价
在收集到大数据之后,可借助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来挖掘数据背后的教学信息。除了常规的教学统计方法,也可针对大数据所组成的数据立方体来进行多维度的下钻或者上卷操作,从而提炼出更深层次的知识需要,将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和技术运用在教学评价中。
例如,可按照历次试题答题的情况来完成聚类分析,确定学生的等级,对异常学生进行辨别。如果聚类时发现一些学生经常解答高难度的题目,而且能保持进步,但难度低的题目却产生了错误,这是因为学生粗心。因此,需要对学生的答题注意力进行纠正。一些学生经常聚类在一种知识点上答题,正确率有着很大的起伏,那么这些学生可能有抄袭、随意选择的情况。因此,需借助关联其他数据来完成分析。最后,针对学科不同知识点的得分情况进行回归分析、关联分析,从而完成教学归因分析。若是B知识点得分很少,是由于A知识点得分低,那么就需要解决学生A知识点的问题。
(三)建立有差异的评价体系 教育者在实施各项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确立一项基本原则——统一性。这里所说的统一性,不是指对每一个学生都按照一样的标准来进行评价,而是指全部的学生都拥有被评价以及享受评价教育环境的权益。此外,在我国的教学评价整体体系中,教育者开展的所有教学策略、评价策略,都必须遵循国家的要求和规定。最后,也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优化。
这里所说的教学评价差异性原则,指的是教育者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思想、性格、年龄等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不能为了共性,导致学生失去自己的个性,必须促使评价具有针对性。例如,一些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弱,但是具有体育或者艺术方面的特长,那么评价者则可以在团队活动、文体活动的建设方面,适当增加一定的比例。从而培養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意识到尽管学习成绩不佳,但自己仍然有着很多闪光点,可以为集体做出贡献。通过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觉来评价学生,才能达到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
(四)基于过程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标,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教育者需要针对即将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方法、问题解决结果进行连续性评价,这被称为过程评价。例如,教育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借助不同的评价工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流程进行评价,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指导。若是学生提出了有创意的方案,那么应该及时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则要及时进行改正和优化。这样的过程评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从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度、效果方面,便可看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所以要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互动性、成效、进步、思维发散度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这被称为基于过程的教学评价。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的评价、分析,有利于下一步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
四、总结与体会
早在很多年以前,我国教育部门便提出了要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能促使教师看到教育活动中的不足,及时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也能促使教师注意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特点,从而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评价。只有促使教学评价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进行,最终为合理的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晓良,庄穆.国外教学评价模式演进及启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2):37-44.
[2]郑燕林,柳海民.大数据在美国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路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25-31.
[3]朱新卓,严芮,刘寒月.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及其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15(5):78-85.
[4]李守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7-70.
[5]戚业国,杜瑛.教育价值的多元与教学评价范式的转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9(2):11-18.
[6]吴康宁.关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评价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4(3):1-2.
◎编辑 尚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