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洋河时代的挑战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per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洋河巨大的成功面前,我们更应该理性地看到,虽然它为中国白酒行业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在“高处不胜寒”的后洋河时代,必须思谋它未来将面临的挑战。
  
  挑战一:地方品牌割据,难以深耕全国市场
  
  中国白酒行业是市场竞争最充分和成熟的行业,市场格局早已确定。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依托烟酒行业的税收来发展经济,使得白酒企业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经济来源,地方保护主义在白酒行业异常明显。因此,全国大大小小的区域几乎都有自己的白酒品牌,如山东的扳倒井,河北的衡水老白干、河南的宋河等。
  在这种地方割据的市场环境下,洋河蓝色经典要想进入更多的市场和区域,必然会遇到这些区域品牌的抵制和阻隔。以往,洋河蓝色经典之所以能顺利拓展市场、销量一路飙升的根本原因在于聚焦策略,如目标市场聚焦江苏市场、主打产品——“海之蓝”聚焦于中档酒市场、广告投放及市场管理也都在江苏省内。因此市场投资回报很高,但是未来却未必如此顺利。因为没有一个区域品牌会坐以待毙,加上这些区域品牌都依托区域乡土情怀和地方保护,就连茅台、五粮液等白酒巨头都无法将其歼灭,洋河又如何能打败它们?
  未来几年,洋河进入的区域市场越多,其面对竞争和阻击将会越大。不仅要在中档白酒市场上与宋河、今世缘、衡水老白干、口子窖、泸州老窖等各地区域品牌开战,而且还要与茅台、五粮液、水井坊、国窖等品牌在高档白酒市场上竞争,如此两条战线同时作战,市场难免会顾此失彼。
  
  挑战二:替代产品增多,压缩生存空间
  
  洋河蓝色经典上市初期,“海之蓝”以128元的价格切入江苏市场,成功占领了100元口子窖与158元五粮春之间的市场空隙。加上具有足够的品牌力支撑,因此通过系统的品牌策划及市场运作,洋河蓝色经典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但是,目前洋河蓝色经典的价格优势正在日渐消失,如在天津市场,38度“海之蓝”售价168元、42度“天之蓝”348元(老版)、52度“梦之蓝”760元。这样的价格在市场上显然已经没有竞争优势,消费者可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可替代的品牌及产品也越来越多。
  此外,进口葡萄酒的飞速增长,带动了一线城市涌现的酒窖渠道。进口葡萄酒进入的是中高端酒水市场,其更加健康和宴会用酒的产品诉求,将成为中高端白酒最直接的替代品。对于刚刚晋级中高端市场的洋河蓝色经典而言,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其品牌的生存空间。
  
  挑战三:政府买单模式,阻碍销量提升
  
  在销售执行过程中,洋河蓝色经典最初是从政府部门人手,对江苏省各级、各地、各部门政府及南京军区等重要系统实行了点对点的突破,不仅为洋河蓝色经典培养了固定的消费人群,也使产品销量得到了稳步提升。这种依靠政府买单做大做强的模式,在新产品的市场导入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这些大客户足以保证新品牌存活下来。
  但是,随着洋河蓝色经典全国化步伐的加快,这种政府买单模式的优势将逐渐消失,其局限性将日渐凸显。因为江苏属于洋河的基地市场,为了扶持当地品牌,地方政府会给予重点关照,政府官员更是乐于充当意见领袖,因此洋河蓝色经典在江苏市场活得很自在。而一旦走出江苏,洋河蓝色经典不仅无法得到其他地方政府的支持,甚至会被地方品牌强烈阻击。只有依靠大范围的广告和终端战,才能维持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这无疑会增加洋河市场推广和广告宣传的成本。
  此外,越是高端白酒,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越高。如茅台、五粮液等,消费者多数都是冲着品牌去的,明知是假酒消费者依然喝得畅快淋漓。因此,洋河蓝色经典要想与全国性品牌如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竞争,首先需要改变政府买单模式,而是先让产品流行起来,培养起消费者主动购买的消费习惯,市场才能保证旺盛的生命力。
  
  挑战四:“洋双”品牌难互补,不利于品牌聚焦
  
  2010年4月9日,洋河股份投资5.36亿元持股双沟酒业40.6%的股份,开启了“振兴苏酒”的整合之路。
  这条整合之路看起来光明,但实际上并不好走。
  洋河和双沟两大品牌的市场重合度太高,在风格上没有互补性。两者不仅都集中在江苏市场,而且产品风格类似。因此,双沟不仅无法弥补洋河留下的市场空白,甚至会直接抢占洋河的目标市场。如双沟珍宝坊直接针对洋河蓝色经典,而双沟大曲等产品则会瓜分洋河大曲的目标市场。如此重叠的市场和产品,最后会出现很多整合问题。如果无法整合到一起,市场资源就无法聚焦,很难实现1+1>2的效果。
  那么,洋河向全国一线市场挺进的步伐势必会受到阻碍。毕竟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二线名酒还有很多,如汾酒、剑南春、西凤等。一旦时机成熟,这些地方名酒也有可能缔造“第二个洋河蓝色经典”的传奇,成为洋河的竞争对手。
  另外,洋河为了完成品牌的全国化,未来几年势必会增加广告投放量。如果销售增长无法达到预期,高额的广告投入也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对洋河而言,如何更加精准的投放广告,保证广告的高回报率,也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其他文献
经历了多年的竞争、合作、营销的洗礼,中国食品行业的市场布局已基本形成,呈现出“三分天下”的格局,即全国性品牌企业、区域强势企业、次量级区域企业(新生或发展中),区别无非就是谁的品牌更出名,谁的市场份额更大,谁的销量更大。  面对全国性品牌和区域强势品牌的排挤与竞争,次量级区域食品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举步维艰。循着大型企业的发展足迹,笔者总结出了次量级区域食品企业的四个“破冰”之道,希望给处于分水
期刊
春节临近,又到了一年中白酒最旺销的季节。  对于旺季营销,很多厂家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人气旺盛,购买力强劲;恨的是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而效果未必很好。    旺季营销“慌、乱、差”    1、慌——没有策略  “都在做促销了,赶紧上”。旺季白酒营销,对很多厂商而言,很大程度上就是“促销”,但“促而不销”的局面也屡屡出现。这种促销行为,当然也是千人一面,毫无新意。也难怪,每年要做的无非“三板斧”:
期刊
我给大家回顾一下过去十年的营销历程。先从“六气”说起。  一、天气  这十年当中大家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天气好像越来越冷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是有一个对应的科学概念解释的。科学界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小的冰河期了。冰河期无论是大还是小,对整个历史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锻炼、补阳气,或者吃一些补药。又比如,每当天气冷的时候,北方的人就会觉得南方特别好,北方的房地产商就会觉
期刊
2008年,Matt Buchan和Alex Garcia决定在美国西雅图买下一个发廊并对其进行重新装修,他们将新店命名为Emerson Salon,并将他们的业务渠道投上互联网。出乎意料的是,在两年之后的2010年,发廊75%的业务来自Facebook、Twitter和他们的博客。互联网就像一个魔法师,将客户源源不断送到店里。这就是社会化媒体的魅力。  在中国,大概许多人都玩过偷菜的游戏,这只是
期刊
许多食品企业都认识到糖酒会的价值。为了新品推广和品牌塑造,都积极地参与到糖酒会中,但最后多数企业却收效甚微,开始抱怨糖酒会的招商效果太差。  笔者认为,原因大致可归结为六个方面:    一、缺少盈利模式    在糖酒会上,很多食品企业为了引起经销商们的关注,别出心裁地设计产品,或更新包装、或起个响亮的名字、或发掘新颖的概念。如陕西B饮料公司以“醋男”“醋女”为品名,推出一款新型醋饮料,新颖的名字虽
期刊
作为企业用于品牌建设和促进销售增长的费用,促销费用少则上百万多则达亿元,但宣传效果往往与企业的预期设想大相径庭,产品销量并未在短期能实现快速提升。  企业的促销费用是如何浪费掉的?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种错误心理和促销方式在作怪。    四种错误心理    1、急于求成心理  急于求成,是企业普遍存在的心理,即认为促销宣传活动一旦启动,品牌建设和销售量就会扶摇直上,往往恨不得今天打广告、做促销,
期刊
量产,还是特色?  在法国,AOC(原产地控制制度)往往让你很难把生意做大。乐朗酒庄一年产量15万瓶,不能高于这个数字。我们酒庄每年扔掉的葡萄和收割到的一样多,这样的产量限制保证了葡萄的素质和酒的基础品质。  AOC的规则很多,它规定了详细的葡萄种植法、酿酒法等等,被称作法国葡萄酒界的“汉谟拉比法典”。比如主张大自然和天气的配合,不允许人为改变土壤,不允许给葡萄浇水,迫使葡萄根系深入到土壤的矿物质
期刊
面对市场竞争程度的升级,企业要求实现渠道扁平化,区域市场精耕细作,这正好给广大中小经销商创造了快速成长和变革的好时机。只要广大中小经销商认真建立覆盖本区域的终端网络和客情,就能够得到快速提升。    中小经销商的软肋    本文所指的中小经销商是指地处一二级城市的片区经销商和地处三四级市场销售区域和销售额相对较少的经销商。他们的现实状况是:  经营理念落后,盈利模式单一。经营定位差异化不够,同质化
期刊
话说宋朝皇帝仁宗出朝春游,恰遇也在游春的杨府八姐和九妹,便被八姐的美貌所迷倒,回朝定要娶八姐入宫做贵人。  他派包大人带着圣旨去天波府提亲。由于圣旨体现的是普天之下惟我独尊,佘太君看过圣旨,暗骂一声好昏君,十万里江山你不爱,爱上我府戴花人。“我有心许配女儿杨八姐,杨家辈辈作奴臣;有心不许女儿杨八姐,哪一个胆大敢抗君。低头一计有有有,要上个礼单叫他无处寻。”  于是,便引出了难倒皇帝的核心内容——充
期刊
【编者按】  时间回到2008年。外界有所不知,那时的统一方便面其实已经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品牌。从2000年开始,整体方便面的销售规模一直徘徊在20亿,甚至很多年一直都是负增长,利润更是惨不忍睹。  但自从2008年推出“老坛酸菜面”后,开始连连创造奇迹:2010年,整体业绩达到35.6亿,创下新高;2011年前9个月,已经实现42.7亿销售额,不出意外,全年将突破50亿,而“老坛酸菜”一个单品会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