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的年昧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cat8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姑娘,虽然在南方上了四年大学,但真正感受到南方年味的还是自结婚之后。
  结婚时和丈夫回了趟九江过年,因为有婚宴等要事在忙,对当地的年体会不是特别深。今年和以往不一样。宝宝已经1岁多,可以出远门了,于是和丈夫一道返回九江过年。一朝为父母,突然意识到,无论对哪种风俗曾经多么不以为然,但孩子需要感受过年,这次回家之旅同样也让我感受年味的不同。
  杀年猪
  杀年猪是南北方过年中都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少了,年夜大餐就不成样子。公公婆婆身体都不错,为了全家人聚会更有年味,特意养了头肥猪过年。在九江这里,每年进了腊月十五左右,杀年猪的师傅都特别忙,一般两个师傅配合,每天要杀4-5头,一直忙到过了小年。
  过三个年
  北方一般只过小年和除夕,而在九江还有一个大年,共三个年:小年、大年、除夕。顾名思义,大年是整个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不同村镇的时间可能不一致,有些是阴历二十七,有些则是阴历二十九。听说在很早之前,九江的大年和除夕讲究更多,外出做生意或读书的人,大年晚上必须赶回家吃年夜饭才算过年,如果没有赶到,家里会给他们留出座位和碗筷。
  丈夫老家所在的村里,阴历二十四是小年,阴历二十九是大年,一般按照习俗,这两天的下午都要去已故的长辈坟上祭奠,祭奠完后便开始忙年夜饭。这次大年的下午,家里的男丁带着孩子们一同去祖坟祭拜,帶上了刚出锅的米饭、肉食和酒水等,因为山多,徒步来回要两个小时才能回来。
  赶回来的时候,家里的祭祖活动也开始了。在村里的祖堂里供上煮熟的猪首、猪脚、整鸡、整鱼,这是必上的四道菜,然后斟上白酒,点燃蜡烛、香火,燃放鞭炮。只见挨家挨户、大街小巷中都穿梭着端着酒菜、脸上挂着幸福微笑的人们。
  晚上的年夜饭算是孩子们最期待的饭了,家里的女人齐上阵,做好了一年中最丰盛的饕餮大餐,像炸年糕、墨鱼汤、炒腊鱼都是平时很少吃到的。据说这天的菜肴越丰盛,寓意着来年日子就越红火。最好的美食、最高档的菜品集中在大年夜的年夜饭,而且必须有道鱼的菜品,鱼不能都吃完,要留点儿,象征年年有余。婆婆家近山,我们吃的都是“山里的美味”——冬笋、石耳都是令我印象深刻的,用大铁锅翻炒,别有一番滋味。
  除夕晚上的年夜饭较之于大年夜,要简单些,但有个饮食习俗让我记忆深刻,年夜饭中必须要有一道炖猪蹄的菜,这菜美其名曰“拿钱手”,祝愿来年风调雨顺,家庭收入丰厚。
  出天方
  出天方,既隆重又热烈,是一年一度的祭祖加迎新年,此前春节的氛围一直在酝酿、发酵,只有到这一刻才璀璨绽放,年的味道在这一刻达到顶峰。大年初一黎明时分,大概四五点钟,门外出天方的鞭炮就燃放了起来,震耳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在抢时间,全家人洗漱完毕,穿上新衣服,打开大门,一起手持长香,在大门口向东南西北四方行拜年礼。燃放最大的鞭炮,据说是对过去的总结,以及对新的一年美好期许。家里的孩子们跟随爷爷爸爸等长辈,带上鞭炮等去祖堂祭拜,全村200多户人中的男人和孩子们都集中在祖堂内外,族里的长辈这时请出了族谱,厚厚的雕版印刷的族谱,披着红布,被供奉在祖堂之上,族人男女老幼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给已经故去的先人行跪拜礼出天方,外围鞭炮齐鸣,礼花绽放,硝烟弥漫,这种血脉相连的感觉在这一刻是那样的浓厚,如祖堂前的两棵大松树一样枝连枝、叶挨叶,割舍不断,紧紧相连。
  辞旧迎新,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迎新年的鞭炮撒着欢地燃放,长鞭和烟花交替燃放。各地都有不同的年味,九江人们在用他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独特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其他文献
如今,重建夹仓古镇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百年古镇将迎来复兴,尹超等人的乡愁想象将有一个实体的依归。  农历腊月二十八,经过短短两个小时的奔波,记者与友人在日照汽车总站的路口分道扬镳。阳光像玻璃一样清透,风仍旧冷,但不刺骨,小城显现出一派安谧的氛围。  距青岛这样短的路程,却仿佛跨越万水千山。历史的风云际会、人口的不断流动、城市定位的差别,最终导致了两座城发展轨迹的判若云泥。在一百多年里,它们如驶向远方
期刊
大庆迎来了繁盛时代,每个油城人都极具幸福感。那时候的春节,跨过一条街走过一条巷,便到了家。那时,家不在远方,而在咫尺。  再回到故乡——大庆,依旧是一个寒冬季节。驱车未到城区,就能看到一片阔土上星罗棋布的采油机正以“摘帽敬礼”的姿态欢迎着归乡人。大庆还是记忆中的大庆,它是工业骄子、油化之城。大庆又是不一样的大庆,它已朝着多元产业结构之路走去。  春节习俗随着时间的流淌而发生着变化,从石油会战时期的
期刊
不大的城区里,每条主干道上都挂满了喜庆的红灯笼,马路上的车流中不时可见挂着“京N”“津Q”“辽A”等外地的牌照的车辆,这都是过年在外打拼的人衣锦还乡的热闹。时尚与传统都成为了这座城里浓郁的年味儿,在街头巷尾交汇。  年关将近,思乡盼归。早就决定今年要和父母一起回辽宁老家过年,腊月三十的清早我们启程踏上了北上归途。可能是因为避开了节前的回乡潮的缘故,一路向北的路上车辆稀少,畅达的路况预计只需要十个小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在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有着显著区别不同概念,有学者提出了我国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三种可能构想。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的区别  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都没有标准的定义。两者间的区别也没有清晰标准。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
期刊
创意产业是当代全球中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知识产权与文化创意产业二者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知识产权对于创意产业非常重要,它的角色何在、作用何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意产业发展部副主任迪米特·甘特雪夫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对此进行了一场对谈。  金元浦:从目前联合国贸发组织、英国和欧洲一些组织提供的数据来看,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都是相当可观的,包括像巴西、中国这样的国家。发展
期刊
等到大年三十,炸货满桌,硬菜满满。看着满桌的菜肴,听着熟悉的口音,一瞬间竟然还有几分恍惚,分不清此地是何地,记不得今夕是何夕。  今年是我们家在青岛过的第二个农历新年。  我们对于春节的解读,总是少不了这几个关键词:回家、团圆、年夜饭……名词背后包含的是我们骨子里对故乡的怀念。文化学者于丹说:“中国人是有乡土感的,总是顺着我们的血脉回到乡土的源头,在这个都市化进程很快的时代里,很多人都在水泥的丛林
期刊
我只能在所剩不多的习俗里找寻春节的余味,或许我应该庆幸自己是个80后,也算过过真正的春节。  记忆里的春节,是两种滋味。一种是外婆家的,一種是奶奶家的。  城里的年  今年的年三十是在青岛外婆家过的。  以前外公在世的时候,记得从吃腊八粥开始,外公外婆就开始忙活起来。二人的分工不同,外公负责熬浆糊、贴春联、大扫除。他会把配比好的面粉和水放入锅里,不停地加热、搅拌,这是外公引以为傲的绝活,外公曾手把
期刊
故乡是适合回望的,沿着琐碎的日常向更深更远处追溯,一座毗邻浩瀚黄海、物产丰饶的古老集镇跃然纸上。  这是我第三次前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皮口镇的丈夫老家过年,外来者对于异地的乡情总是敏感而又好奇,试图摹画出一二,又试图解释出一二。尽管别具意味的乡情民风在飞速发展的大时代下逐渐成为都市的背景,但那些有故事、有传承的民间习俗与文化,将区域的沿袭与发展逻辑映衬得更加清晰。  辽东半岛的年  四五年前
期刊
在很多人的心里,春节更像是一次回家团聚的理由,而不是单纯辞旧迎新的仪式。  回潍坊市临朐老家过年,是惯例,也是传统。通常在腊月二十八前后,启程回家。每当迈进老家的小院,看到门口郁郁葱葱的石竹和院子里一副副排放整齐、墨迹未干的对联,以及空气中漂散的肉香味,一种熟悉的年味便扑面而来。  如今,人们都说:年味淡了。的确,人们过年的方式在变化,很多习俗消失了,城镇本身也在不断变迁和变化着。  年味淡了  
期刊
评论  我们需要时时深情回望故乡,明晰我们各自深刻的烙印与来路,明晰初心,更具方向感地出发。  在编辑部这期主题的选题会上,谈及春节将要抵达的目的地——或故乡、或第二故乡婆家,大家各抒己见,角度极其丰富,情感极其饱满,多元化、情感化、默契化的选题氛围空前展现。  有同事说,离家在外才深切感受到难以割舍的家乡情,在家时反而不怎么关注家乡,现在离家在外却格外关注家乡,甚至把家乡的县志都找来读了,梳理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