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疑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力及科研素养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e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论述了提升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大学生课堂的提问能力进行了现状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提问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养殖水化学课程教改经验,罗列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系列有效途径,目的在于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学生提问;课堂改革;学习力;科研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162-02
  在我国,大学生课堂提问是长期被忽视的课堂行为之一。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创新思维应从提问开始。问题的提出是其得以解决的前提和基础。把学生的问疑能力作为一种能力单独提出来,主要是考虑到问疑能力是高层次的课堂参与形式之一,它对于其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具有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质量的提问不仅事关思维品质,也关系到能否更好地探索未知世界。大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及批判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课程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需将学生提问纳入其中,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1]。养殖水化学课程是高校水产养殖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该课程以经典水化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多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特点,强调教学内容紧握时代脉搏、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养殖水化学课程重视学生实践及探索能力的培养,是一门持有明确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实际生产实践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当今社会对水产养殖专业及相关专业从业人才的需求标准的转变,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学生的培养方向。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水化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力和从业学生的科研素养,提问能力的提高必不可少。
  一、大学生提问能力现状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以上海海洋大学水养专业四个班的138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6个问题,主要涉及提问频次、提问意识、提问原因、影响因素四个模块。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发现课堂上从来不提问的学生占17%;偶尔提问的学生所占人数最多,达55%,经常提问的学生仅占28%。可见在课堂上学生提问的频率是非常低的。调查同时还发现,虽然学生认识到了提问能力的重要性,但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都是在老师的要求或授意下被动完成的,主动提问意识普遍不强。此外,还存在提问环境气氛不够良好、学生在提问技巧上明显缺乏训练、学生缺乏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问题。
  二、学生提问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析数据发现: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课堂提问环境、教师及同学反馈是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原因的分析结果表明:40%的学生选择的是提问环境导致其不想提问;20%学生选择的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导致提不出问题;10%学生选择的是提问后的反馈原因,他们担心老师或同学会觉得自己所提问题水平不够而遭到嘲笑。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即“灌输式教学”是我国目前最为普遍的教学方式,也是最适应应试教育的一种学习方式。至今仍有不少学校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并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这种把学生当成接收器和存储器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日益迷信于老师和书本,丧失了挑战权威的能力和勇气。这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等于是从根基上抽走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全部土壤,而学生创造性及发散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也被束之高阁。
  三、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提问能力为目的的课堂改革
  在养殖水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大胆思考,将想到的都写下来,不管听上去多么荒谬。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要敢于提出和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例如,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多点“留白”——组织讨论,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的学习感受和见解的机会,使他们在“一事多论、一题多解”的学习活动中进发智慧的火花。在养殖水化学课程探究教学实践中,结合我校具体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提问能力作了一些尝试。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学生自身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出有见地的问题的前提。教师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讲授过程中不能只重结论而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熟知所教课程知识体系的发展脉络,然后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协助学生理清一个知识点与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以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建立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技能。
  2.帮助消除心理障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问疑,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只有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毫无压力地表现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发散思考、才能有效地找出问题并大胆地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明明心中有疑问,可担心问出来的问题太幼稚被嘲笑,或是担心犯错误而不敢开口问。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加学生提出問题的勇气。在课堂上教师应改变死板的说教形象,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问题。同时,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多一份宽容、多一些鼓励,允许学生犯错误,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只有双方都积极融入其中,才能共同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开放、灵活的课堂氛围。
  3.适时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提问的灵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养殖水化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引起教师的重视,课堂上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有效促使师生共同质疑、解疑,是提升学生学习力及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与需解决的问题之间发生强烈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提问的灵感,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联系实际生活或生产实际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解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将其与生产实际中人工海水的配制相联系,这种由实际应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学生会感到学习养殖水化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即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近,可以学以致用,自然就增强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4.建立提问记录册,激励学生的提问行为。在教学中建立提问记录册的初衷是激励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做到“重次数而轻质量”,目的是为了给学生问疑习惯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原动力。将课堂提问表现纳入课程考核内容,给学生更大的动力来提出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
  5.适时评价,要想使学生善于问问题,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提问要及时反馈,积极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打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养殖水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教改方式,懂得民主教学,改革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及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宋振韶.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现状(上)[J].学科教育,2003,(1):22-25.
  [2]马勇军.提问与学生学习之关系:西方课堂提问研究的新重心[J].全球教育展望2014,327(10):30-37.
  [3]蔡方.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踐与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6):122-124.
  [4]戴瑞华.发现问题重在引导——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lassroom questioning abil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finally combine the experience of aquaculture water chemistry curriculum educational reform,to list the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sk questions series,aim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of research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Key words:students ask questions;classroom reform;learning ability;scientific literacy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正面临职业教育改革浪潮的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有效保障了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本文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个体跟踪法在高职院校的适用性、实效性、创新性以及重要意义,引导贫困生自立自强并成长成才,发挥资助工作经济助人与精神育人的重要功效。  关键词:个体跟踪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炭类高校为煤炭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然而,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清洁能源推广以及煤炭行业“智能化、少人化”发展趋势等因素的影响,煤炭行业对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煤炭行业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存
摘要:管理学双语课程在当今各高校的开设已是普遍现象,但双语教学的路走得并不平坦。本文结合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开设管理学双语课有其必要原因和特定目的,但教学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如学生水平差异大、教材阅读困难、英语量的把握很难拿捏等,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如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多方位解决英语教材阅读难的问题、把握好课堂英语量等。  关键词:管理学;双语;实践;思考  中图分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传统单一的研究生资助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研究生群体发展多样化的需求。浙江大学农学院在研究生资助工作中,建立科学规范的经济困难生认定机制和动态管理的经济困难生信息库,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研究生资助工作内涵化新模式,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和激励导向效应。  关键词:
摘要:植物化学保护实验的探究性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带着问题独立设计实验,实验过程中不可知因素较多,学生受挫感强。通过引入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对实验准备、实验开展和实验总结三大关键步骤绘制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和归纳,有助于学生理顺实验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增强组员之间的团队合作。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教学;思维导图;植物化学保护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
摘要:该创业训练项目是在导师引导下,由6名本科生组建的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团队中的每个同学担任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职务,进行商业计划书编制、调研可行性研究、模拟实操企业运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训练的落实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对职业素养的养成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包含了此次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的背景、运营目标、工作基础以及成果管理,并对项目的主要创新点、项目运营过程及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已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产物,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教育风潮,在此背景下,教师运用新技术开展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小学教师对“微课”认同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对小学教师制作“微课”的意愿和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态度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深入探讨了信息化进程中信息化手段应用的特点与规律,提高了小
(山西大学 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2)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而乡镇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状况远不及城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同天镇某中学各年级,分别按照男女比例,随机抽取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调查内容中的自主学习程度、学生和家长对学习成绩的在意度及年级与年级之间、男女生之间的情况对比进行了研究,并作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初中生整体的学习情况良好,而低年级总体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不同学科的教材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以2007年出版的人教版高中《历史》为例,教材以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为模块,每一个模块下按照每一单元不同的专题进行编排,从而打破以往以通史编年的编写体例。新的课程标准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新的挑战。2007版历史教材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新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采用必要的解决方法,对于教学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本文以重庆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大学国文”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分析,探讨在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中如何落实“通专融合”,及其在学生、教师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通专融合;传统文化;大学国文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215-03  一、引言  近年来,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