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随着欧债危机的加深和蔓延,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疲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严重,我国面临的外部形势极为严峻。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以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为目的政策支持下,中国对外贸易加快转型升级,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增强。在经历2012年1月下降7%之后,我国进出口维持低速增长,2012年1-11月我国进出口35002.7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其中出口18499.06亿美元,同比增长7.3%,进口16503亿美元,增长4.1%。
一、2012年中国外贸发展回顾
(一)我国对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区进出口稳定增长,对欧洲出口下降。2012年1-10月,我国对亚洲、非洲、拉美、北美、大洋洲出口维持稳定低速增长,分别增长11%、20%、12.7%、9.6%和10.6%,由于欧债危机的拖累我国对欧洲出口下降3.6%,对欧盟出口下降5.8%。2012年1-10月我国从亚洲、非洲、欧洲、拉美、北美和大洋洲进口分别增长2.8%、24.6%、1.4%、9.3%、7.7%和3.9%。由于中日钓鱼岛问题争端影响了双边贸易往来,我国对日本出口增长仅增4.1%,进口下降6.8%,而中东地区的政局动荡使我国对伊朗和叙利亚进出口分别下降19%和46.5%,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成效,推动了我国同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分散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2012年11月在东盟峰会上中日韩宣布启动自贸区谈判。中日韩自贸区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形成巨大的贸易圈,进而将大大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地位和影响。
(二)出口增速放缓,进入金融危机以来又一个低谷。2012年1-10月我国出口增速仅为7.8%,比2011年的20.3%放缓12个百分点左右,比2010年的30%减少近23个百分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冲击进一步显现。从2012年2月起我国外贸月度出口持续低速增长,增长率为2009年出现负增长后最低水平,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和汇率升值,我国出口量几乎为负增长,外贸增长进入又一个低谷。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使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市场风险加大,国外订单量大批减少,能接到的大多是中短期订单。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比重50%左右,在这次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大,下降幅度最大,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劳动成本提高,国际运输价格提高,部分来料加工贸易转移到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了。
(三)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优势品牌产品抗风险能力增强。2012年1-10月我国初级产品出口减少0.4%,占比进一步下降,按SITC分类,食品及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及动植物油、脂及蜡出口分别增长3.7%、12.6%、-5.1%、-5.2,其中,咖啡、茶、可可、调味品及蜂蜜、饮料、生皮、油籽含油果实等加工农产品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增长41.5%、18.7%、28.6%和27%。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分别增长-1.7%、5.2%、6.4%和16.9%,其中活动房屋、卫生、水道、供热及照明装置、家具及其零件、褥垫及类似填充制品和摄影器材等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7.4%、28.3%和21%。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和鞋靴等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仅增5.2%、2.5%和10.6%。
在我国外贸发展面临极为严峻形势下,2012年3月国家推出了外贸史上第一个外贸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外贸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成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随后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性措施,为企业营造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我国东部大部分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研发设计能力,加大自主品牌和技术的研发,推出大批新产品、新品牌、新材料、绿色环保产品,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一些产品出口价格提升了30-40%。
(四)进口增速下降,结构优化。2012年1-10月我国进口增速大幅放缓,增速比2011年下降20个百分点,进口增长乏力,月度增速呈下降趋势。2012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增长6.8%,按SITC分类,食品及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和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和脂等分别增长29.2%、22.9%、-4.1%、15.4%和12%。其中活动物、肉及肉制品、乳品及蛋品、谷物及其制品、糖糖汁制品及蜂蜜、饮料、煤、焦炭及煤砖和天然气及人造气进口分别增长41.1%、26.5%、26%、159.9%、59%、48%、26%、29.5%和59%。工业制成品进口增长3.4%,按SITC分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进口分别增长-0.9%、-1.4%、2.8%和6.2%,其中医药品、制成肥料、电信及声音录制及重放置设备、其他运输设备、旅行用品和手提包及类似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和鞋靴进口分别增长26.4%、32.7%、18.4%、17.1%、15.3%、13.9%和18.5%。
为了进一步完善对进口的管理,2012年国家国务院公布了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外贸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稳定和引导大宗商品进口,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在国家强有力的宏观政策调控下,2012年虽然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市场需求萎缩,进口增长速度放缓,进口结构优化,先进技术和设备、能源、食品及日用消费品进口增长较快,满足了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大大提升了国民的福利水平。
(五)国有企业出口增长乏力,外商投资企业稳定增长,民营企业表现活跃。2012年1-10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类企业进出口业绩表现不同。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分别增长-3.5%、3%和20.4%,进口分别增长1.3%、1.4%和16.2%。国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业务,到海外投资,进行技术、品牌、质量、营销网络创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2012年7月国家公布的2011年国家出口百强企业名单中,东莞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名列榜首,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宝安外经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居二三位。外商投资企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和绿色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大批中小民营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纷纷倒闭,而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一批创新意识强的企业迅速成长,如北京梅可达电子影像有限公司、北京水晶板技贸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益森园艺用品有限公司等,由于注重产品研发和设计及品牌培育,推出许多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牌,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热销,成为经济危机下外贸发展的亮点。 2012年4月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努力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2012年9月国务院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八项政策措施。国家的大力支持对困境中的外贸企业是一个强心剂,增强了企业的信心,进一步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环境。
(六)外部环境恶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日益严重,2012年中国出口产品频频遭受的国际贸易摩擦,受损程度空前。涉案产品不仅涵盖陶瓷、自行车等传统优势产品,光伏产品等新能源产品也深受其害,贸易摩擦方式也不断升级,从反倾销上升为反补贴,到贸易限制和质量标准;涉案国有美国、欧盟、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和印度等国,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也跟风打压中国产品,保护本国的利益。尤其是欧美为了转嫁国内危机,加大了贸易保护的力度,频频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并征收高额反倾销税。2012年9月欧盟委员宣布,将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包括晶体硅组件、电池、硅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12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多次发起“双反”调查和“337”调查。在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了贸易救济调查后,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5月又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主要是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
二、2013年中国外贸发展前景
2013年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很多,我国外贸发展前景不容乐观。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国家受主权债务的影响,将紧缩财政,引起高失业率,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外来投资资本的冲击,经济复苏步履蹒跚。美国继续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影响国际市场商品的价格走势,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缩。
根据上述因素分析,2013年外部可发展空间很小。预计2013年中国外贸将继续低速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政府将加快转变职能,进一步完善“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政策,加强对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行业指导,更多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商协会对进出口市场的协调管理,搞好市场的经营秩序,引导企业加强社会责任,处理好企业发展和劳动者工资增长及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建立和谐发展社会贡献力量。
一、2012年中国外贸发展回顾
(一)我国对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区进出口稳定增长,对欧洲出口下降。2012年1-10月,我国对亚洲、非洲、拉美、北美、大洋洲出口维持稳定低速增长,分别增长11%、20%、12.7%、9.6%和10.6%,由于欧债危机的拖累我国对欧洲出口下降3.6%,对欧盟出口下降5.8%。2012年1-10月我国从亚洲、非洲、欧洲、拉美、北美和大洋洲进口分别增长2.8%、24.6%、1.4%、9.3%、7.7%和3.9%。由于中日钓鱼岛问题争端影响了双边贸易往来,我国对日本出口增长仅增4.1%,进口下降6.8%,而中东地区的政局动荡使我国对伊朗和叙利亚进出口分别下降19%和46.5%,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成效,推动了我国同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分散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2012年11月在东盟峰会上中日韩宣布启动自贸区谈判。中日韩自贸区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形成巨大的贸易圈,进而将大大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地位和影响。
(二)出口增速放缓,进入金融危机以来又一个低谷。2012年1-10月我国出口增速仅为7.8%,比2011年的20.3%放缓12个百分点左右,比2010年的30%减少近23个百分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冲击进一步显现。从2012年2月起我国外贸月度出口持续低速增长,增长率为2009年出现负增长后最低水平,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和汇率升值,我国出口量几乎为负增长,外贸增长进入又一个低谷。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使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市场风险加大,国外订单量大批减少,能接到的大多是中短期订单。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比重50%左右,在这次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大,下降幅度最大,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劳动成本提高,国际运输价格提高,部分来料加工贸易转移到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了。
(三)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优势品牌产品抗风险能力增强。2012年1-10月我国初级产品出口减少0.4%,占比进一步下降,按SITC分类,食品及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及动植物油、脂及蜡出口分别增长3.7%、12.6%、-5.1%、-5.2,其中,咖啡、茶、可可、调味品及蜂蜜、饮料、生皮、油籽含油果实等加工农产品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增长41.5%、18.7%、28.6%和27%。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分别增长-1.7%、5.2%、6.4%和16.9%,其中活动房屋、卫生、水道、供热及照明装置、家具及其零件、褥垫及类似填充制品和摄影器材等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7.4%、28.3%和21%。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和鞋靴等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仅增5.2%、2.5%和10.6%。
在我国外贸发展面临极为严峻形势下,2012年3月国家推出了外贸史上第一个外贸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外贸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成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随后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性措施,为企业营造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我国东部大部分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研发设计能力,加大自主品牌和技术的研发,推出大批新产品、新品牌、新材料、绿色环保产品,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一些产品出口价格提升了30-40%。
(四)进口增速下降,结构优化。2012年1-10月我国进口增速大幅放缓,增速比2011年下降20个百分点,进口增长乏力,月度增速呈下降趋势。2012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增长6.8%,按SITC分类,食品及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和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和脂等分别增长29.2%、22.9%、-4.1%、15.4%和12%。其中活动物、肉及肉制品、乳品及蛋品、谷物及其制品、糖糖汁制品及蜂蜜、饮料、煤、焦炭及煤砖和天然气及人造气进口分别增长41.1%、26.5%、26%、159.9%、59%、48%、26%、29.5%和59%。工业制成品进口增长3.4%,按SITC分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进口分别增长-0.9%、-1.4%、2.8%和6.2%,其中医药品、制成肥料、电信及声音录制及重放置设备、其他运输设备、旅行用品和手提包及类似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和鞋靴进口分别增长26.4%、32.7%、18.4%、17.1%、15.3%、13.9%和18.5%。
为了进一步完善对进口的管理,2012年国家国务院公布了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外贸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稳定和引导大宗商品进口,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在国家强有力的宏观政策调控下,2012年虽然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市场需求萎缩,进口增长速度放缓,进口结构优化,先进技术和设备、能源、食品及日用消费品进口增长较快,满足了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大大提升了国民的福利水平。
(五)国有企业出口增长乏力,外商投资企业稳定增长,民营企业表现活跃。2012年1-10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类企业进出口业绩表现不同。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分别增长-3.5%、3%和20.4%,进口分别增长1.3%、1.4%和16.2%。国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业务,到海外投资,进行技术、品牌、质量、营销网络创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2012年7月国家公布的2011年国家出口百强企业名单中,东莞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名列榜首,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宝安外经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居二三位。外商投资企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和绿色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大批中小民营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纷纷倒闭,而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一批创新意识强的企业迅速成长,如北京梅可达电子影像有限公司、北京水晶板技贸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益森园艺用品有限公司等,由于注重产品研发和设计及品牌培育,推出许多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牌,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热销,成为经济危机下外贸发展的亮点。 2012年4月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努力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2012年9月国务院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八项政策措施。国家的大力支持对困境中的外贸企业是一个强心剂,增强了企业的信心,进一步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环境。
(六)外部环境恶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日益严重,2012年中国出口产品频频遭受的国际贸易摩擦,受损程度空前。涉案产品不仅涵盖陶瓷、自行车等传统优势产品,光伏产品等新能源产品也深受其害,贸易摩擦方式也不断升级,从反倾销上升为反补贴,到贸易限制和质量标准;涉案国有美国、欧盟、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和印度等国,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也跟风打压中国产品,保护本国的利益。尤其是欧美为了转嫁国内危机,加大了贸易保护的力度,频频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并征收高额反倾销税。2012年9月欧盟委员宣布,将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包括晶体硅组件、电池、硅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12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多次发起“双反”调查和“337”调查。在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了贸易救济调查后,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5月又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主要是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
二、2013年中国外贸发展前景
2013年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很多,我国外贸发展前景不容乐观。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国家受主权债务的影响,将紧缩财政,引起高失业率,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外来投资资本的冲击,经济复苏步履蹒跚。美国继续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影响国际市场商品的价格走势,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缩。
根据上述因素分析,2013年外部可发展空间很小。预计2013年中国外贸将继续低速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政府将加快转变职能,进一步完善“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政策,加强对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行业指导,更多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商协会对进出口市场的协调管理,搞好市场的经营秩序,引导企业加强社会责任,处理好企业发展和劳动者工资增长及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建立和谐发展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