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深化我市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虽然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已经在一些院校开设出来,但是小学科学教师的课程设计方案还在探索之中。
2.加强我市小学科学学科整体建设的需要
我市自新课改以来,小学科学学科队伍建设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与重视,改变了原来专职教师队伍以“老、弱、病、残、孕”为主要成员的现状,骨干教师以兼职为主体的师资结构现状。截至2015年1月统计:本市现有公办小学30所,现有科学专职教师71名,专职教师每校平均2.37名,兼职教师18名,平均每校0.6名;专职教师中本科学历49人,占70%。所以,改革本区域对科学课教师的研训工作是我市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最为急切的任务。
3.提升我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从目前本市的科学专职教师年龄结构中来看,35周岁以下教师占比较大,五年内任教新教师比例尤为突出,这部分教师对课程目标与学生缺乏解读、思考与理解。如何为教师搭建各种研修平台,提高教师参与研修的主动性与有效性,使教师的研修能够与自身的课堂教学问题相关联,切实解决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这对本市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意义重大。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本市小学科学各类教研活动形式简单、效率低下问题。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目前我市小学科学课程各类教研活动缺乏整体建构、平台单一、研修方式单调,指向性不明、研修内容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需不匹配等问题。
2.解决本市科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问题。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我市小学科学教师,特别是年轻的一线科学教师课程学习意识与能力不强,缺少课堂教学中对普遍问题的主动与创造性解决的思考等问题。
二、本课题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改变目前我市小学科学教师教研活动现状总体处于一种随意的、无系列的、完成任务式的、被动的状态。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对本市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愿望、专业素质和能力、专业发展的环境、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展现、总结与探索,从而全面提升我市小学科学课程质量。
(三)创新之处
1.在研究视角上,关注小学科学教师的研修平台及方式,关注“参与式研修”在县域层面上的建设与实践操作方法,更为关注小学科学教师从接受培训到“参与式研修”的主体、内容的变化,这是本课题最重要的创新之处。
2.在研究思路上,坚持教育行政主导性和课题领导多元主体整合性相统一。
3.在实施方式上,坚持以市科学教研员、市教科员为主的县域统筹与科学教师为行为主体的个性发展需要相结合。
三、概念界定
参与式研修:
“参与式”:参与是指参加活动的个体在群体活动中的状态;参与式是指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互动、个体受群体影响、个体影响群体等外显行为的方式和程度。
参与式研修:通过学习者主动的、从解决自身问题出发的参加群体组织的研究和学习方式。是为完成真实课堂问题,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教研方式。
(下转第63页)
(上接第59页)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共同体建设理论
2.课程发展理论
3.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学习理论
4.需要理论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
具体目标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参与式研修”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县域层面上的建设与实践操作方法。形成有效的“参与式研修”的平台及研修方式。形成本市小学科学课程“参与式培训”实践经验。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对本市科学老师的培训工作更加系统、科学,促进培训工作的实效。加快本市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3.形成与积累起本市小学科学系列的学科问题资源与培训资源。
4.形成一批本市小学科学课程领域中具有较高自主研修能力的团队与个人。
六、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小学科学区域教研活动现状调查与问题成因的研究。(基础性研究)
主要对我市目前小学科学课程中在市级、片级、校际间、校级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寻找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二)“参与式研修”方式的现实意义与功能价值研究。(理论性研究)
主要研究在本市小学科学课程中进行“参与式研修”方式的价值取向、内涵、本质特征、功能定位等,着力研究研修建设内容、途径和条件创设,影响“参与式研修”的方式建立相关要素,及其发生作用的一般规律。
(三)小学科学区域教研“参与式研修”组织形态的研究。(组织框架研究)
主要研究本市小学科学在实施“参与式研修”中的组织框架与结构、运行路径 、运行机制的问题。
(四)小学科学区域 “参与式研修”运行方略的研究。 (方法研究)
主要探索小学科学参与式研修从主题的产生、确立、研究的方式、研讨的方法以及技术的支撑、运行的路径、总结交流的形式开展系列的各个层面的研究,找出小学科学课程急需解决的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成因以及解决的措施,从而整体推进本市小学科学学科课程研修,促进本市小学科学的课程实施。
(五)小学科学区域教研“参与式研修”各类型案例研究。
主要通过对典型个案的跟踪分析,发现和探寻“参与式研修”对教师个人成长及团队建设影响的一般规律,总结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八、预期成果形式:
1.《太仓市小学科学区域教研活动现状调查与问题成因》调查报告
2.《参与式研修:变革小学科学区域教研方式的研究》研究个案集。
3.《参与式研修:变革小学科学区域教研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4. 《参与式研修:变革小学科学区域教研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集。
5.《参与式研修:变革小学科学区域教研方式的研究》研究活动的汇编。
九、可行性分析
主要研究者都为一线科学教研员、教科员、科学教师,部分主持过江苏省“十五”、“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本项目组长与副组长都为教研部门一线教科研人员,使这一项目能在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推进。核心组员有单位行政领导、苏州市级学科带头人,太仓市级学科带头人,有中年学科骨干、青年学科骨干,人员的组成结构可有效落实到教育一线开展项目实践。
【作者单位: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深化我市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虽然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已经在一些院校开设出来,但是小学科学教师的课程设计方案还在探索之中。
2.加强我市小学科学学科整体建设的需要
我市自新课改以来,小学科学学科队伍建设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与重视,改变了原来专职教师队伍以“老、弱、病、残、孕”为主要成员的现状,骨干教师以兼职为主体的师资结构现状。截至2015年1月统计:本市现有公办小学30所,现有科学专职教师71名,专职教师每校平均2.37名,兼职教师18名,平均每校0.6名;专职教师中本科学历49人,占70%。所以,改革本区域对科学课教师的研训工作是我市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最为急切的任务。
3.提升我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从目前本市的科学专职教师年龄结构中来看,35周岁以下教师占比较大,五年内任教新教师比例尤为突出,这部分教师对课程目标与学生缺乏解读、思考与理解。如何为教师搭建各种研修平台,提高教师参与研修的主动性与有效性,使教师的研修能够与自身的课堂教学问题相关联,切实解决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这对本市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意义重大。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本市小学科学各类教研活动形式简单、效率低下问题。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目前我市小学科学课程各类教研活动缺乏整体建构、平台单一、研修方式单调,指向性不明、研修内容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需不匹配等问题。
2.解决本市科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问题。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我市小学科学教师,特别是年轻的一线科学教师课程学习意识与能力不强,缺少课堂教学中对普遍问题的主动与创造性解决的思考等问题。
二、本课题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改变目前我市小学科学教师教研活动现状总体处于一种随意的、无系列的、完成任务式的、被动的状态。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对本市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愿望、专业素质和能力、专业发展的环境、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展现、总结与探索,从而全面提升我市小学科学课程质量。
(三)创新之处
1.在研究视角上,关注小学科学教师的研修平台及方式,关注“参与式研修”在县域层面上的建设与实践操作方法,更为关注小学科学教师从接受培训到“参与式研修”的主体、内容的变化,这是本课题最重要的创新之处。
2.在研究思路上,坚持教育行政主导性和课题领导多元主体整合性相统一。
3.在实施方式上,坚持以市科学教研员、市教科员为主的县域统筹与科学教师为行为主体的个性发展需要相结合。
三、概念界定
参与式研修:
“参与式”:参与是指参加活动的个体在群体活动中的状态;参与式是指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互动、个体受群体影响、个体影响群体等外显行为的方式和程度。
参与式研修:通过学习者主动的、从解决自身问题出发的参加群体组织的研究和学习方式。是为完成真实课堂问题,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教研方式。
(下转第63页)
(上接第59页)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共同体建设理论
2.课程发展理论
3.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学习理论
4.需要理论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
具体目标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参与式研修”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县域层面上的建设与实践操作方法。形成有效的“参与式研修”的平台及研修方式。形成本市小学科学课程“参与式培训”实践经验。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对本市科学老师的培训工作更加系统、科学,促进培训工作的实效。加快本市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3.形成与积累起本市小学科学系列的学科问题资源与培训资源。
4.形成一批本市小学科学课程领域中具有较高自主研修能力的团队与个人。
六、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小学科学区域教研活动现状调查与问题成因的研究。(基础性研究)
主要对我市目前小学科学课程中在市级、片级、校际间、校级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寻找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二)“参与式研修”方式的现实意义与功能价值研究。(理论性研究)
主要研究在本市小学科学课程中进行“参与式研修”方式的价值取向、内涵、本质特征、功能定位等,着力研究研修建设内容、途径和条件创设,影响“参与式研修”的方式建立相关要素,及其发生作用的一般规律。
(三)小学科学区域教研“参与式研修”组织形态的研究。(组织框架研究)
主要研究本市小学科学在实施“参与式研修”中的组织框架与结构、运行路径 、运行机制的问题。
(四)小学科学区域 “参与式研修”运行方略的研究。 (方法研究)
主要探索小学科学参与式研修从主题的产生、确立、研究的方式、研讨的方法以及技术的支撑、运行的路径、总结交流的形式开展系列的各个层面的研究,找出小学科学课程急需解决的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成因以及解决的措施,从而整体推进本市小学科学学科课程研修,促进本市小学科学的课程实施。
(五)小学科学区域教研“参与式研修”各类型案例研究。
主要通过对典型个案的跟踪分析,发现和探寻“参与式研修”对教师个人成长及团队建设影响的一般规律,总结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八、预期成果形式:
1.《太仓市小学科学区域教研活动现状调查与问题成因》调查报告
2.《参与式研修:变革小学科学区域教研方式的研究》研究个案集。
3.《参与式研修:变革小学科学区域教研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4. 《参与式研修:变革小学科学区域教研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集。
5.《参与式研修:变革小学科学区域教研方式的研究》研究活动的汇编。
九、可行性分析
主要研究者都为一线科学教研员、教科员、科学教师,部分主持过江苏省“十五”、“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本项目组长与副组长都为教研部门一线教科研人员,使这一项目能在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推进。核心组员有单位行政领导、苏州市级学科带头人,太仓市级学科带头人,有中年学科骨干、青年学科骨干,人员的组成结构可有效落实到教育一线开展项目实践。
【作者单位: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