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CPs在人体中的残留情况和风险评估

来源 :云南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u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作为一种常见的护理用品,随着其生产和使用量的日益增长,在过去几十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PPCPs以慢性毒性为主,经过长期积累才会表现出相应病症,因此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对其基本性质、人类暴露的主要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人体中几种典型的PPCPs及其残留浓度对人类可能产生的毒性效应,并根据目前对PPCPs研究进展进行了风险评估,提出了展望.
其他文献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在医药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复合薄膜姜黄素(CUR)-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复合膜结晶度,研究了CUR的加入量、PVA与CMC的比例对复合薄膜降解性能和缓释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PVA质量浓度为0.005 g/mL、CMC质量浓度为0.005 g/mL、姜黄素质量浓度为0.0005 g/mL时,制得的复合薄膜姜黄素包封率为11.45%,160 min姜黄素累计释放量在90%左右,制备的CUR-PVA/CMC复合薄膜具有可降解性和缓释性,为该复合薄膜
通过笔者主持参与的云南省华宁县将军山风电场环保竣工验收工作,提出了在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过程中的调查重点以及由建设单位自主进行环保竣工验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参考.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沥青针入度值,按要求对不同温度组合进行针入度指数(PI)计算,结果发现,选取5℃时的PI值不稳定,而选取30℃时的PI值较稳定,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生物炭是一种由有机原料在氧气有限的条件下热解生成的含碳材料,原料来源在生产生活中较为普遍,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就现有的生物炭工程生产策略进行总结并发表对未来前景的整体看法,系统地归纳了生物炭在物理工程技术、化学工程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生产方法中的延续和发展.
对近几年的干燥过程动态模拟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总结.以干燥过程的薄层干燥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对深层干燥模型的建立作出详细解释,包括深层干燥模拟过程中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的确立原则,并对固定干燥床和传动干燥床分别进行了讨论.干燥动态模拟以热质传递为基础,利用热力学以及数值分析等相关知识,对物料内部的干燥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模拟计算方法选择、程序框图编写进行了介绍,并通过以往文献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与综合,提出了改进的基本方法.
玉米是各国人民极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对于玉米副产物玉米须、玉米皮以及秸秆等的利用水平不高.在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玉米副产物的应用空间不断扩大.为此,通过对我国玉米须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为玉米须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为了研究油相材料对乳化炸药储存稳定性的影响,分别选取6种不同组分及性能的复合蜡,测定其运动黏度、熔点及含油量等物理性能参数,并分别将不同复合蜡与乳化剂结合,制得相应的乳化基质.采用高低温循环实验方法测得乳化基质各循环阶段的析晶率来近似模拟乳化炸药在自然条件下的储存状态.结果表明,乳化炸药储存稳定性与油相材料的运动黏度及熔点成正相关关系,而与含油量成负相关关系,即油相材料组分的运动黏度及熔点越大,含油量越少,其制得的乳化炸药储存稳定越好.
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硝酸铁为铁源,吐温40(T-40)为介孔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Fe2 O3-SiO2/T-40杂化干凝胶.对干凝胶进行温和炭化处理,焙烧后得到介孔Fe2 O3/SiO2催化剂.采用介孔Fe2 O3/SiO2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催化环己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考察了环己醇/乙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较合适的反应条件.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介孔Fe2 O3/SiO2给出了96.5%的酯化率.
微塑料作为一种危害大、存在范围广、不易分解的新型污染物,已成为当下环境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通过概述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类、特性和危害,分析并比较了常见微塑料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使用条件和原理.针对目前微塑料的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预测了环境中微塑料检测方法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将多巴胺负载于二氧化硅表面,再用氢氟酸刻蚀二氧化硅得到空心多巴胺纳米粒子,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再引入壳聚糖对空心多巴胺进行表面改性,提高复合纳米载体的黏附性和生物相容性.红外谱图分析证明材料中具备多巴胺和壳聚糖的特征峰,扫描电镜图显示纳米粒子粒径为100 nm左右,这种壳聚糖改性多巴胺纳米复合载体结合了高药物包载率和优异的缓释性能,将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