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及煤柱下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研究

来源 :山东煤炭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多煤层开采上覆煤层后采空区及遗留煤柱引起底板应力变化,对寺河二号井94313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位置进行相似模拟研究,分析上覆岩层变形破坏对下部煤层应力的影响,为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残留煤柱下9号煤层垂直应力呈单峰值分布,距离煤柱边缘30 m以外垂直应力趋于稳定。
其他文献
分析某电厂660 MW湿冷机组常规抽真空系统存在的问题,根据双背压凝汽器抽真空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增设1套罗茨水环真空泵组改造方案,并对罗茨水环真空泵组抽真空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控制策略进行阐述。工程实践证明,罗茨水环真空泵组可有效降低抽真空系统能耗,还能有效防止汽蚀现象,提高了抽真空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为解决深部巷道围岩控制难题,以赵庄煤业13121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开发了锚网索梁联合支护技术。该技术以锚索+金属网实现顶板控制,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塑料网进行巷帮差异化支护,并监测了巷道围岩移近情况。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联合支护技术实现了13121运输巷的稳定控制。
采取一种有效方法来评价火力发电厂的运行指标具有重要意义。将组合权重与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相结合,对电厂运行指标进行评价,首先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观权重,与熵权法计算的客观权重相融合,求出指标组合权重,再利用TOPSIS法构造出加权规范矩阵,用正、负理想解和欧式距离来对各电厂运行指标优劣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快捷,能有效地对电厂运行指标进行评价,有助于指导火电
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的精度决定着电力系统动态安全监控的性能。然而,在频率偏移和瞬态事件的测量中,传统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法由于受静态相量模型的限制,导致计算结果偏差较大。在动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相量和频率测量的泰勒加权最小二乘算法(Taylor Weighted Least Square,TWLS)。算法分为两步:首先利用插值离散傅里叶变化法(Interpolation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IpDFT)对波形的参考频率进
为解决在实验室本地完成500 kV标准电压互感器溯源问题,在40%额定电压以下采用直接比较法,40%额定电压以上采用由全电压加法、半电压加法和电压系数法组成的互感器串联加法完成溯源,最终得到120%额定电压以下全部比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值。从测量重复性、多盘感应分压器、220 kV标准电压互感器、误差测量装置4部分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计算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并采用传递比较法进行了不确定度比对验证,证明溯源结果符合要求。所研究的方法有效避免了500 kV标准电压互感器长途运输造成标准器损坏的隐患,能
大坝的修建在破坏河流纵向连通性的同时也阻碍了鱼类的基因交流,为减缓大坝带来的不利影响、恢复河流连通性,鱼道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鱼道的进口位置选择直接影响着其运行效率,是整个鱼道的关键所在,其通常布置在具有良好诱鱼流态的区域。文章以虎渡溪航电枢纽工程为例,根据其配套的水生生物调查结果确定了该工程的主要过鱼对象为长吻鮠与白甲鱼,同时明确了目标鱼类的适宜流速范围(0.23m/s~1.21m/s)与适宜紊动能范围(0.01m2/s2~0.04m2
中速磨在运行中,煤层厚度、煤粉细度无法在线测量,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整个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以某1000 MW机组锅炉两台磨煤机为研究对象,加装了一套中速磨制粉状态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实验得出相同给煤量下,随着加载力增大,煤粉细度变细、磨进出口差压减小、煤层厚度变小;相同给煤量下,加载力对磨煤机的单耗影响较小,给煤量对磨煤机的单耗影响较大,且随着给煤量的增加,磨煤机的单耗呈减小趋势;磨煤机分离器转速的增加,煤粉逐渐变细。该试验对通过安装制粉状态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提高磨煤机的运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研究杨房沟水电站岩体蚀变带区域岩锚梁的稳定性,利用刚体极限平衡法(等K法)和3DEC离散元分析法,探讨了岩体蚀变影响区域岩锚梁的加强方案、稳定特征以及加强效果,综合分析认为岩锚梁增设扶壁墙结构可有效提高岩锚梁的抗滑稳定性,杨房沟地下厂房蚀变带区域的岩锚梁增设5m高的扶壁墙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
上煤层开采扰动导致底板巷道维护相对困难。以煤峪口矿14-2#煤层810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了采空区下底板岩层变形破坏机理,根据其变形破坏特征大概可以分为3个区域,即煤柱下方垂直压缩破坏区(Ⅰ区)、采空区-煤柱临界压缩膨胀破坏区(Ⅱ区)以及采空区下膨胀破坏区(Ⅲ区)。基于此,开发了采空区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即巷道采用“锚网带”配合局部“单体支柱+π型梁”联合支护技术,现场应用后实现了试验巷道的稳定控制。
精准负荷控制属于电网生产大区业务,要求和其他管理大区业务完全隔离。毫秒级精准负荷控制对通信网络的关键需求是毫秒级的超低时延,5G技术具有低时延、高可靠性的特点,理论上能够满足精准负荷控制的要求。基于此,研究5G的网络切片技术和低时延技术,并且基于5G技术,对负荷控制业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5G技术能满足负荷控制业务对端到端通道50 ms的时延要求,取代光纤通信进行负荷终端之间实时通信。在实验室搭建源网荷毫秒级控制业务测试网络,初步完成负控业务基于5G环境的可行性测试,并与基于4G环境下的测试进行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