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pylori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随着H.pylori耐药率上升,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已低于或远低于80%,三联疗法的疗程从7d延长到10 d或14 d,根除率仅能提高约5%[1].本研究观察了酪酸梭菌活菌片不同疗程联合三联疗法根除H.pylori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期刊
2014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igestive Disease Week,DDW)会议内容涉及消化疾病各领域,其中IBD无疑再次成为会议焦点.本次会议就IBD各研究方向展开讨论,主要内容包括:IBD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与安全性研究、IBD治疗的评估和监测、IBD疾病活动性评估新方法、IBD外科手术干预时机与手术合并症处理方法、IBD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IBD免疫调节机制、遗传基因和细胞因子对IBD
期刊
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导致食管胃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肾功能不全、脾功能亢进和肝肺综合征等.临床诊断PHT多基于其临床和内镜下表现,而非直接测定门静脉压,这主要是因为直接测定创伤大、风险高,不易被接受.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是间接反映门静脉压的
期刊
患者男,52岁,因间断黑便20d、呕血9d、发热2d于2013年4月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0d口服阿司匹林、吲哚布洛芬出现上腹不适,继而出现成形黑便,每日1次,量约200g,入院9d前出现恶心呕吐,呕血约100mL,伴心慌、乏力,2d前出现左侧腹痛并发热,最高体温40℃。
期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下利用各种电刀对消化道良恶性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微创治疗技术,多项研究已证明这一技术具有整块切除率高、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1-3].许多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包括突向腔内生长的固有肌层肿物都可通过ESD进行内镜下切除[4],但
期刊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出血量大、病死率较高,内镜治疗是控制其出血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采用一次性注射硬化剂+组织黏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观察疗效和安全性,从而明确其作为出血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四医院的肝硬化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86例患者均于出血后72 h内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其中应用
期刊
贫血是IB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6.2%~73.7%之间[1].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是最常见的IBD相关贫血,现就静脉途径补充铁剂在IBD相关IDA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一、IBD患者IDA的发生率及危害IBD患者中铁缺乏是最常见的贫血病因,约80% IBD患者存在缺铁,20%~30%IBD患者存在IDA.缺铁性合并慢性病性贫血者占IBD贫血患者
期刊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病死率居第三的癌症.结肠镜检查的普及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但近年来近端结肠癌的病死率未明显改变[1].我国的调查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时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但在21世纪初时右半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2].有研究认为,近端结肠癌与远端结肠癌发病率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在结肠镜筛查中对锯齿状腺瘤(serrated
期刊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结直肠肿瘤在内的大多数实体肿瘤都存在宿主诱导免疫反应,细胞因子通过影响细胞的活化、生长、分化、迁移,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IL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正逐渐被认识.现对不同种类IL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前国外学者认为H.pylori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把H.pylori根除方案按意向性(intention-to—treat,ITT)分析的根除率分为5个等级,认为作为只有根除率超过85%的方案才是可接受的。最新Maastricht Ⅳ共识指出,在克拉霉素高耐药率地区,首先推荐含铋剂四联方案,如无铋剂则推荐序贯疗法或伴同疗法;在克拉霉素低耐药率地区除推荐标准三联方案外,也推荐含铋剂四联方案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