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在教育界,关于课堂提问与问题情境的探究从未停止,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著名哲学家鲍波尔在谈及“问题”时,这样说道:“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由此可见,问题还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原动力。正是好奇与疑问,让学生主动走进课堂,亲近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以提问激起课堂千层浪,以问题引发学生展开实践,点燃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展开语言实践与应用,是开展有效性英语教学的必答题。作为一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笔者就如何巧设问题情境,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学习主题
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然而在实际英语课堂中,不少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只注重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动”起来。这种方式往往是营造出热烈讨论的教学假象,却忽略了教学目标,偏离了教学轨道。这种“侃侃而谈”却不得要领的问题情境,无益于教学活动开展,也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教师要紧扣本课的教学内容,突出学习主题,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思考,带领学生走进话题,开展有意义的思维活动。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A Unit3 My animal friends,为了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句型“I have...They have...It has...”来描述人或动物的特征,以顺利展开介绍活动,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了“Guessing”问题情境。在这个情境中,笔者利用设问、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开展了竞猜游戏:“What’s my animal friend? Let’s read and guess!”并将这个问题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围绕教学主题,通过“guess”的形式,凸显问题的互动性,并适时地导入竞争机制,以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二、包含探究任务
问题情境的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考,深化语言实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陷入“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在于脱离了“问题”本身,淡化了“探究”的特性,导致学生“问而不疑、疑而不动”。笔者在创设英语问题情境时,非常注重问题的探究性,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探究任务,给予学生思考与实践的空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英语”解决问题。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与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实现以问题带动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B Unit 4 Seeing the doctor,在学习“Cartoon time”板块后,笔者创设了一个“If you are a doctor”的问题情境。在这个问题情境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几个“病人”,这些“病人”的症状各不相同,如感冒、发烧、胃疼、牙疼、失眠等,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病人”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医生给出建议。笔者用纸片给出如下提示:I can’t sleep well./I keep sneezing./I have a headache./My eyes feel tired.各个小组在接到任务后,有模有样地展开了探究活动。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病人”的症状展开讨论,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问题表现出来。
三、引入趣味元素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趣味”是课堂上最能吸引他们的味道。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口味”,在情境中加入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元素,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情境和游戏情境,在确保问题具有启发性的基础上,整合学科知识,提升问题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答疑解惑的过程,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4A 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Story time”环节,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笔者在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准备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这样一来,课堂变成了瓜果飘香的果园,水果琳琅满目。在拓展实践中,笔者创设了以下两个问题情境:
1. What do you have?
2. 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
在以上两个问题情境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语篇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对话练习。学生在练习中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水果,制作出本小组的“fruit salad”。在这样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动手实践中,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活跃。在两个问号的驱动下,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好奇与疑问是学生最为可贵的学习品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问,以丰富多彩的提问形式、充满挑战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让个性化的语言创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蔚然成风。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曹埠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
一、突出学习主题
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然而在实际英语课堂中,不少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只注重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动”起来。这种方式往往是营造出热烈讨论的教学假象,却忽略了教学目标,偏离了教学轨道。这种“侃侃而谈”却不得要领的问题情境,无益于教学活动开展,也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教师要紧扣本课的教学内容,突出学习主题,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思考,带领学生走进话题,开展有意义的思维活动。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A Unit3 My animal friends,为了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句型“I have...They have...It has...”来描述人或动物的特征,以顺利展开介绍活动,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了“Guessing”问题情境。在这个情境中,笔者利用设问、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开展了竞猜游戏:“What’s my animal friend? Let’s read and guess!”并将这个问题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围绕教学主题,通过“guess”的形式,凸显问题的互动性,并适时地导入竞争机制,以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二、包含探究任务
问题情境的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考,深化语言实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陷入“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在于脱离了“问题”本身,淡化了“探究”的特性,导致学生“问而不疑、疑而不动”。笔者在创设英语问题情境时,非常注重问题的探究性,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探究任务,给予学生思考与实践的空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英语”解决问题。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与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实现以问题带动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B Unit 4 Seeing the doctor,在学习“Cartoon time”板块后,笔者创设了一个“If you are a doctor”的问题情境。在这个问题情境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几个“病人”,这些“病人”的症状各不相同,如感冒、发烧、胃疼、牙疼、失眠等,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病人”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医生给出建议。笔者用纸片给出如下提示:I can’t sleep well./I keep sneezing./I have a headache./My eyes feel tired.各个小组在接到任务后,有模有样地展开了探究活动。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病人”的症状展开讨论,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问题表现出来。
三、引入趣味元素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趣味”是课堂上最能吸引他们的味道。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口味”,在情境中加入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元素,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情境和游戏情境,在确保问题具有启发性的基础上,整合学科知识,提升问题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答疑解惑的过程,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4A 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Story time”环节,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笔者在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准备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这样一来,课堂变成了瓜果飘香的果园,水果琳琅满目。在拓展实践中,笔者创设了以下两个问题情境:
1. What do you have?
2. 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
在以上两个问题情境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语篇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对话练习。学生在练习中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水果,制作出本小组的“fruit salad”。在这样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动手实践中,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活跃。在两个问号的驱动下,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好奇与疑问是学生最为可贵的学习品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问,以丰富多彩的提问形式、充满挑战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让个性化的语言创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蔚然成风。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曹埠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