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去春来,时不我待,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践行新时代主流媒体建设的使命与重任,也已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如何“守正”建設,如何融合“创新”,如何克服媒体改革中那么多的“痛点”、“难点”,如何在静水流深中寻找向东过河的路?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对融媒体中心建设等各个环节及流程再造,进行系统而深入地学习。快节奏、多部门联动融合理念、采编一体化等一系列的创新举措,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遵循守正创新的顶层设计
创新体制机制 激发干事活力
国家高层对于媒体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将其“守正创新”的精神全面、精准而深入地传达到基层一线记者,让新老记者第一时间及时踩住“思维惯性的刹车阀”,毫不动摇地领会、贯彻与执行是迫在眉睫的。
学习中我们实地参观了山东省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情况,从演播大厅到中央厨房、从记者采写到后期制作、从成文成片到系统审阅等各个流程的再造,全新的机制改变了之前各自为战的状态,融合采编优势资源,提高媒体融合效率,提升新闻质量。“守正”即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条由中央到省市、区县的传播渠道已经逐渐搭建与顺畅;省台层面的“畅媒客户端”新媒体编辑部、实景虚拟演播与直播、CRE融合资源环境等建构与融合业已初步实现。传播媒介无论如何多样,党媒属性始终不变,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打造主流舆论阵地,成为区域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主导力量。这就需要区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迅速拥有新思维,认准并践行“让主流媒体成为全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技术迭代打开无限想象力”等风向标,打造“守正”思维,数据思维,产品思维,社会治理思维,让主流思路决定主流出路。山东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编辑部副主任董光强这样描述融媒体,“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紧急抽调采访人员,临时构建成各种直播团队,实施某段时间的无缝隙直播,突发新闻可在第一时间展示在“闪电”客户端,滚动直播传送现场情况,迅速、全面、准确地报道新闻时间,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以有“融”乃强的思维理念
打造新时代全媒体媒体团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媒体转型升级的有“融”乃强,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理念”,一种“意识形态”。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席卷而来、新媒体的强势崛起,部分省市级所谓的主流媒体甚至已经成为没有影响力和引导力的平台,既解决不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问题,也缺失靠规范运营来获得持续发展的造血能力。铁肩担责任,同时时代也在召唤着全媒体记者。
融媒体中心的建设,首先需要人才培养,需要一支敢想敢干的骨感力量;省台新媒体编辑部的队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维敏捷、反应迅速、采访干练、特别能持续战斗,而且这支融媒体中心的队伍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七八,业务副主任也只工作六七年而已。经过一个周的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山东电视台一线记者的一专多能,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记者团队的重要性。个人以为,融媒体的建设必须首先重点加强记者的综合素质,配以新技术的应用,强化传统媒体渠道与移动渠道的互通和联动,实现资源、平台、流程、产品上的多种融合,进而助力全面传播。省台融媒体咨询中心董迪老师介绍,每当有重大新闻事件时,单位会立刻派全媒体记者团队赶往现场,第一时间连线广播进行新闻直播,通过手机APP端编辑图片或短视频、文字回传至网站刊发,并提供要素信息至新媒体,由新媒体快速编辑后通过微博、微信抢本地首发,新闻采集完成后提供影像及文稿至采编系统,供电视各栏目、新媒体各部门根据各自需要进行编辑分发。
以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契机,区台净化队伍,提升水平,转型力量,整合资源,建设一流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融媒体人才梯队,才是广电未来发展的强势保证。当然这就需要相应的政策制度和组织机制,更加契合一线人才的需求,最大程度发挥融媒体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媒体改革的难度与变量,很多时候就是没有发挥媒体人的“主人公”精神。大家都知道“人心齐,泰山移”,而反向思维则是雪崩之时毕竟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和合相融中直击“痛、难”点
着力打造地区时政的优势发展
“和合相融”就是以流程再造实现媒体深度融合,将传统以“我”为中心、自上而下扩散的,转变为开放、合作、透明,强调随时随地邀请受众参与向受众说明的生产方式。而所有融媒体内容的生产与技术的变革,其终极目标都是——“主流媒体要有主流影响力才能占据主流这个位置,也才能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前山东广播电视台和大众报业集团并未实现合二为一,他们也侧面表达了对目前我台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平台及建构齐整的羡慕,认为这是区台的一大优势;他们对于融媒体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两张皮”现状,竭力直击融合中出现的“痛点”“难点”也做了一一解释,期待与我台共同探讨。其中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有一些,如资深编辑队伍的整合,实现从选题、策划、采写、编辑等流程环节的有效统一,一定程度避免了采编两张皮问题,高水平的编辑可以根据渠道和平台需要,对记者主动采写的新闻素材进行深加工,实现在手机端、网站、电视等渠道多种形式分发。以考核机制为引导,实现媒体建设从物理融合到化学融合,省台融媒体中心的记者都有一个硬性指标,每人每月需在“闪电新闻”客户端挣得30分,直接与收入挂钩的这种考核不仅增强了记者的能动性,也加速了记者理念转变和技能提升。
作为西海岸周刊的一名编辑记者,我特别关心时政领域的报道模式,这也是未来地方台发展的优势所在。时政活动因其特殊性,采访和后期必须要有“绿色通道”来保证:重大的时政活动,电视+报纸的记者模式不应改变,电视记者主攻画面、镜头、机位和后期制作,报纸记者主攻记录和出稿,首先为电视提供适合稿件,再为报纸提供专业稿件。学习回来后,新黄岛和西海岸周刊的同事参加了区两会会议的报道。报道期间我们新黄岛报道组与西海岸新闻报道组进行了全面合作,电视台记者重点侧重电视镜头和后期制作,新黄岛记者重点侧重文字编写和稿件审阅,实现资源共享,合作采访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制作播出时间,圆满结束了两会的报道。
融媒体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的核心是人才优势,能否锻炼一支能到胜仗、素质过硬、敢打敢拼的全媒体队伍至关重要。同时,体制机制的创新不能停止,应随时进行改革优化。同时寻找新闻线索是写好新闻的第一步。媒体融合过程中,报纸、电视、新媒体记者的线索会出现重复性,这就需要有一个线索库来协调调度。省台融媒体中心建立的线索库,每天的新闻线索都会统一发布,除了融媒体记者固定对口外,由各版块编辑统一调度,并在系统显示。如此一来,一位记者接到选题后,可接受多个版块编辑的采访任务,记者按需采访,不仅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丰富了融媒体各版块的新闻内容。我们在建设融媒体过程中,可借鉴这一方法,与西海岸新区的各大功能区、镇(街道)、各局、各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建立联系,通过技术手段,将他们近期的发稿需求,融合到我们的数据库中,丰富线索库,让融媒体记者不仅会找新闻线索,还能有效的选择新闻线索。
西海岸新区的融媒体改革应对报纸(内部刊物)、广播电视台、网站、新媒体等业态进行整合,在内部重设组织架构,再造采编发流程,对外则与中央、省、市等党媒以及商业媒体合作建设各类平台,构建起统筹内宣、外宣、网宣和融合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社会宣传资源的传播体系,凝聚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大力量。
遵循守正创新的顶层设计
创新体制机制 激发干事活力
国家高层对于媒体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将其“守正创新”的精神全面、精准而深入地传达到基层一线记者,让新老记者第一时间及时踩住“思维惯性的刹车阀”,毫不动摇地领会、贯彻与执行是迫在眉睫的。
学习中我们实地参观了山东省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情况,从演播大厅到中央厨房、从记者采写到后期制作、从成文成片到系统审阅等各个流程的再造,全新的机制改变了之前各自为战的状态,融合采编优势资源,提高媒体融合效率,提升新闻质量。“守正”即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条由中央到省市、区县的传播渠道已经逐渐搭建与顺畅;省台层面的“畅媒客户端”新媒体编辑部、实景虚拟演播与直播、CRE融合资源环境等建构与融合业已初步实现。传播媒介无论如何多样,党媒属性始终不变,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打造主流舆论阵地,成为区域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主导力量。这就需要区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迅速拥有新思维,认准并践行“让主流媒体成为全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技术迭代打开无限想象力”等风向标,打造“守正”思维,数据思维,产品思维,社会治理思维,让主流思路决定主流出路。山东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编辑部副主任董光强这样描述融媒体,“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紧急抽调采访人员,临时构建成各种直播团队,实施某段时间的无缝隙直播,突发新闻可在第一时间展示在“闪电”客户端,滚动直播传送现场情况,迅速、全面、准确地报道新闻时间,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以有“融”乃强的思维理念
打造新时代全媒体媒体团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媒体转型升级的有“融”乃强,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理念”,一种“意识形态”。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席卷而来、新媒体的强势崛起,部分省市级所谓的主流媒体甚至已经成为没有影响力和引导力的平台,既解决不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问题,也缺失靠规范运营来获得持续发展的造血能力。铁肩担责任,同时时代也在召唤着全媒体记者。
融媒体中心的建设,首先需要人才培养,需要一支敢想敢干的骨感力量;省台新媒体编辑部的队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维敏捷、反应迅速、采访干练、特别能持续战斗,而且这支融媒体中心的队伍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七八,业务副主任也只工作六七年而已。经过一个周的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山东电视台一线记者的一专多能,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记者团队的重要性。个人以为,融媒体的建设必须首先重点加强记者的综合素质,配以新技术的应用,强化传统媒体渠道与移动渠道的互通和联动,实现资源、平台、流程、产品上的多种融合,进而助力全面传播。省台融媒体咨询中心董迪老师介绍,每当有重大新闻事件时,单位会立刻派全媒体记者团队赶往现场,第一时间连线广播进行新闻直播,通过手机APP端编辑图片或短视频、文字回传至网站刊发,并提供要素信息至新媒体,由新媒体快速编辑后通过微博、微信抢本地首发,新闻采集完成后提供影像及文稿至采编系统,供电视各栏目、新媒体各部门根据各自需要进行编辑分发。
以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契机,区台净化队伍,提升水平,转型力量,整合资源,建设一流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融媒体人才梯队,才是广电未来发展的强势保证。当然这就需要相应的政策制度和组织机制,更加契合一线人才的需求,最大程度发挥融媒体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媒体改革的难度与变量,很多时候就是没有发挥媒体人的“主人公”精神。大家都知道“人心齐,泰山移”,而反向思维则是雪崩之时毕竟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和合相融中直击“痛、难”点
着力打造地区时政的优势发展
“和合相融”就是以流程再造实现媒体深度融合,将传统以“我”为中心、自上而下扩散的,转变为开放、合作、透明,强调随时随地邀请受众参与向受众说明的生产方式。而所有融媒体内容的生产与技术的变革,其终极目标都是——“主流媒体要有主流影响力才能占据主流这个位置,也才能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前山东广播电视台和大众报业集团并未实现合二为一,他们也侧面表达了对目前我台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平台及建构齐整的羡慕,认为这是区台的一大优势;他们对于融媒体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两张皮”现状,竭力直击融合中出现的“痛点”“难点”也做了一一解释,期待与我台共同探讨。其中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有一些,如资深编辑队伍的整合,实现从选题、策划、采写、编辑等流程环节的有效统一,一定程度避免了采编两张皮问题,高水平的编辑可以根据渠道和平台需要,对记者主动采写的新闻素材进行深加工,实现在手机端、网站、电视等渠道多种形式分发。以考核机制为引导,实现媒体建设从物理融合到化学融合,省台融媒体中心的记者都有一个硬性指标,每人每月需在“闪电新闻”客户端挣得30分,直接与收入挂钩的这种考核不仅增强了记者的能动性,也加速了记者理念转变和技能提升。
作为西海岸周刊的一名编辑记者,我特别关心时政领域的报道模式,这也是未来地方台发展的优势所在。时政活动因其特殊性,采访和后期必须要有“绿色通道”来保证:重大的时政活动,电视+报纸的记者模式不应改变,电视记者主攻画面、镜头、机位和后期制作,报纸记者主攻记录和出稿,首先为电视提供适合稿件,再为报纸提供专业稿件。学习回来后,新黄岛和西海岸周刊的同事参加了区两会会议的报道。报道期间我们新黄岛报道组与西海岸新闻报道组进行了全面合作,电视台记者重点侧重电视镜头和后期制作,新黄岛记者重点侧重文字编写和稿件审阅,实现资源共享,合作采访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制作播出时间,圆满结束了两会的报道。
融媒体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的核心是人才优势,能否锻炼一支能到胜仗、素质过硬、敢打敢拼的全媒体队伍至关重要。同时,体制机制的创新不能停止,应随时进行改革优化。同时寻找新闻线索是写好新闻的第一步。媒体融合过程中,报纸、电视、新媒体记者的线索会出现重复性,这就需要有一个线索库来协调调度。省台融媒体中心建立的线索库,每天的新闻线索都会统一发布,除了融媒体记者固定对口外,由各版块编辑统一调度,并在系统显示。如此一来,一位记者接到选题后,可接受多个版块编辑的采访任务,记者按需采访,不仅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丰富了融媒体各版块的新闻内容。我们在建设融媒体过程中,可借鉴这一方法,与西海岸新区的各大功能区、镇(街道)、各局、各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建立联系,通过技术手段,将他们近期的发稿需求,融合到我们的数据库中,丰富线索库,让融媒体记者不仅会找新闻线索,还能有效的选择新闻线索。
西海岸新区的融媒体改革应对报纸(内部刊物)、广播电视台、网站、新媒体等业态进行整合,在内部重设组织架构,再造采编发流程,对外则与中央、省、市等党媒以及商业媒体合作建设各类平台,构建起统筹内宣、外宣、网宣和融合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社会宣传资源的传播体系,凝聚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