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反观我们的课堂,很多学生沉默寡语,精神萎靡不振,上课无所事事,课堂上缺少必要的生气和活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得了,而且能“动”得好呢?通过实践与反思,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认清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 “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一直以来,师道尊严、等级观念严重,师生感情冷漠,严重束缚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也束缚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多和学生平等交往,努力创设“教师一学生”及“学生一学生”间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学习探索与创造之中。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使学生达到“爱屋及乌”程度,使学生由喜欢老师到喜爱物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怎会不活跃起来?
三、对学生的“个性化”应因势利导
“听教师讲、被动学”的习惯还蒂固根深,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老调重弹的复习课、试卷分析课, 大部分同学都能看懂的内容的新课,教师课前喋喋不休交待的实验课,课堂的学习效果很差。鉴于此,在复习课,试卷分析课的教学中,把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解,因为我了解到,每考完试学生都急于知道正确答案,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错题。每个同学都会将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因此,在课堂时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学生留空间,能使他们很好的展示自己,课堂效果也显而易见。至于对新课的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这样可以将简单的内容学的更透,学生讲不透的,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做教师的辛苦,课下要查资料,写教案,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节课都要倾注老师的心血,这项任务交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寻找到了学习物理的快乐。对实验课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到手,他们不仅能顺利地完成实验要求,还能进行一些合理的探索,学生不仅玩出来门道,而且玩得更高兴更有趣。
四、重视实验的作用
探究式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从自然现象中悟出了道理。如在学习压强一章内容时,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时,让同学们拿一根一端削尖而另一端较平的铅笔,左右手挤压笔的两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手挤压,受到压力相等,但受力面积不同,靠笔尖的那只手受力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所以要痛一些。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实验效果,比教师演示实验时看到现象的印象要深得多。又如,讲授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时,可让学生们各抒已见,提出各种猜想、实验方案,并指导学生用实验验证,并对他们的探究进行交流评估。让学生尝试初步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与探究中体验物理学习内在快乐。
五、有效利用教学材料
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竖直”、“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和温度升高到20℃含义截然不同.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
六、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
新课程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若能通过把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物理现象相结合,就会引发强烈的求知欲,体味到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世界的喜悦,从而不断地提出很多新的问题。例如在讲授“电流热效应”时,教师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通电的电炉,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的问题。又如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哪部分是滑轮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放手让学生动起来,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认清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 “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一直以来,师道尊严、等级观念严重,师生感情冷漠,严重束缚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也束缚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多和学生平等交往,努力创设“教师一学生”及“学生一学生”间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学习探索与创造之中。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使学生达到“爱屋及乌”程度,使学生由喜欢老师到喜爱物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怎会不活跃起来?
三、对学生的“个性化”应因势利导
“听教师讲、被动学”的习惯还蒂固根深,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老调重弹的复习课、试卷分析课, 大部分同学都能看懂的内容的新课,教师课前喋喋不休交待的实验课,课堂的学习效果很差。鉴于此,在复习课,试卷分析课的教学中,把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解,因为我了解到,每考完试学生都急于知道正确答案,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错题。每个同学都会将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因此,在课堂时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学生留空间,能使他们很好的展示自己,课堂效果也显而易见。至于对新课的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这样可以将简单的内容学的更透,学生讲不透的,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做教师的辛苦,课下要查资料,写教案,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节课都要倾注老师的心血,这项任务交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寻找到了学习物理的快乐。对实验课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到手,他们不仅能顺利地完成实验要求,还能进行一些合理的探索,学生不仅玩出来门道,而且玩得更高兴更有趣。
四、重视实验的作用
探究式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从自然现象中悟出了道理。如在学习压强一章内容时,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时,让同学们拿一根一端削尖而另一端较平的铅笔,左右手挤压笔的两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手挤压,受到压力相等,但受力面积不同,靠笔尖的那只手受力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所以要痛一些。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实验效果,比教师演示实验时看到现象的印象要深得多。又如,讲授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时,可让学生们各抒已见,提出各种猜想、实验方案,并指导学生用实验验证,并对他们的探究进行交流评估。让学生尝试初步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与探究中体验物理学习内在快乐。
五、有效利用教学材料
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竖直”、“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和温度升高到20℃含义截然不同.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
六、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
新课程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若能通过把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物理现象相结合,就会引发强烈的求知欲,体味到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世界的喜悦,从而不断地提出很多新的问题。例如在讲授“电流热效应”时,教师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通电的电炉,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的问题。又如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哪部分是滑轮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放手让学生动起来,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