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学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9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面对我国教育在现实中的若干相悖现象,许多学者呼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但由于理论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使生活教育在实践中大都流于形式。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究这一命题:教育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教育是怎样脱离生活世界的?如何实现教育与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的融通?
  关键词:生活世界;教育学
  教育与生居世界是紧密联系的。从教育起源来看,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与生活世界最初就融为一体,墓本的社会生活、生产方式构成了生活世界。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的教育制度日益完善成熟,教育逐步从生活世界中独立出来。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分离推动了社会进步,促使J’班级授课制的产生,进而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川效率。近代以来,自然科学飞速发展日益占据主导位置,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分离演变成隔离,科学化的历程是教育与生活世界逐步隔离的过程。
  一、对“生活世界”的理解
  “生活世界”一词最初出自现象学家胡塞尔。胡塞尔提出回归生活世界的原因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明确提出,欧洲科学已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这种危机并非科学本身的危机而是因之而引发的文化危机,是人自身的危机。胡塞尔率先提出向生活世界回归。此后哈贝马斯也高度关注了“生活世界”,但在他那里生活世界则是围绕文化价值子系统与人的意义、理解、交互主体性相关联的世界,与围绕着金钱、权力的经济系统与行政子系统相对。两者虽然产生的背景各异,参照系也不一样,但追求的旨趣大体一致,即“回归生活”都要关注人的本身的价值,回归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为人的精神家园寻找一个归宿。可见,回归生活世界针对的是科学世界的弊端,主旨是强调人的价值。但应该特别指出,人的价值并不就是个人价值,二者不可混淆。
  二、教育语境中模糊“生活世界”的原因分析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被视为是针对当今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并逐渐沦落为工具性教学而提出的,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追捧。但在追求教育回归生活的同时,我们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和研究却显得不够深入。
  1.理论上错置具体感的谬误
  針对当时在欧洲横行的实证科学,胡塞尔认为客观的科学危机带来的是生活意义的丧失,“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受实证科学支配,并迷惑于实证科学所造就的‘繁荣’,这种独特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实证科学正是在原则上排斥了一个在我们的不幸的时代中,人面对命运攸关的根本变革所必须立即作出回答的问题:探问整个人生有无意义。”
  2. 实践中‘生活世界”向“日常生活”的简单归一
  当我们积极地在理论上寻求教育所要回归何种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地做着各种尝试。暂且不讨论这些尝试的成效如何,单从逻辑上讲,这些尝试多少有些盲目的色彩。因为当前我们仍然没有对教育所要回归的那个“生活世界”作一个清晰明了的界定,或者作了太多的界定而不知选择哪个。既然连目的地都不知在何处,何谈回归呢。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己成为时代的呼声,教育实践又不能无动于衷,于是人们将目光放在了日常生活之上,认为加强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就是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三、教育回归到谁的生活世界
  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是因为教育脱离和遗忘了生活世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教育寻找人生生活意义与本性真谛的必然选择,从深层意蕴考虑,教育应当回归到谁的生活?是整个杜会人们的日常生活、教师成人世界生活、学生未成人世界的生活,或者是课堂教学的生活世界?我以为教育不是要回归到某个人、某群人或某个片段、某个场景的生活世界,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是在一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主体间性交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应该回到具体人的生活世界,即关注作为主体的学生未成人的生活世界和教师成人世界的生活世界,同时教育还应该回归到由教师与学生所构成的一个连续、动态、生成以及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的生活世界中,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
  1.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未成人世界,是未完成性、不确定性、未特征化和创造性的生活世界。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充满童趣的自由发展的世界,是最本性率真、纯朴的生活世界,他们怀着一颗充满期待充满挑战的心灵去塑造着、构建着、创造着他们的生活世界,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行走着、呼吸着、生活着和体验着生活的精神和意义。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社会生活中和学校生活中,感受生活的流动,感受生活的历难与喜乐,让学生自己构建生活的世界,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发现知识、善良、美、价值和意义,唤醒人性的原始率真,得到心灵和灵魂的陶冶,进而发展成为一名完整的具有生活和生命的意义的人。
  2. 回归到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
  教育过程中,教育与生活内在统一,教育与生活世界相互融通。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之间的关系是以理解与对话为基础的主体性的“我一你”交往关系。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动态生成的生活世界,教师与学生生活在教学过程其中,其生活世界具有生成性、过程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是被动地去承载生活,而是师生双方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以最真实的生活面貌投人于教学过程中;教育过程世界中,师生之间不是简单的知识授受.而是通过教学交往这一手段共同进行学习活动、思想交流、意见交换和情感的分一享,达成对生活的普遍理解,使个体生命获得和谐的发展。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教学的活动对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历程的整个动态地把握,即关照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生活世界,包括过去生活、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只有这样做,才真正对人的生成有终极的意义。
  四、结语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但在回归之前我们需要先认真理解“生活世界”的精神本质,以及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本质要求,而不是将学校教育与日常生活进行简单的累加。同时,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现实操作过程中,我们要避免虚假的回归,并应认识到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只有充分理解回归的本质与原则要求,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理论畅想。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杨清.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误区及出路.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8).
  [3] 金生兹.规训与教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山水画色彩历史悠久,经上千年发展,取得丰富经验和巨大成就。对色彩追求“随类赋彩”,不拘泥于自然色彩还原,而是注重体现自然本质和抒发主体思想情感相结合,增强色彩的感染力,是自然美与精神美的统一。中国山水画色彩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绘画色彩,在世界绘画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色彩  中国画自古称之为“丹青”,“丹青”又是色彩中的冷暖两色,由此
期刊
摘 要:吴桥杂技文化自其发展以来,就广泛地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加之吴桥人们的勤劳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吴桥杂技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不仅在当地崭露头角,而且逐步开始名扬世界,成为世界闻名的东方艺术明珠,马术、翻跟头、变戏法、耍剑、倒立等一系列的绝活让人赞叹不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吴桥杂技文化的发展却大不如从前,从前家家都会的杂技如今正面临着学员招收困难的尴尬局面,如何保护并发展好这种宝贵的文化
期刊
摘 要:场景设置服务于小说情节的发展,着意于突出主题。凯特.肖班在《觉醒》中巧妙运用场景设置,无论是大海、房子,还是在故事进行中不断变化的地点都与主人翁女性自我意识及性意识“觉醒”这一主题息息相关。书中场景描写或明示,或暗喻,各场景之间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进一步凸显了小说主题。  关键词:场景;主题;女性意识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觉醒》出版于一八九九,因为该书所表现的女性自我意识及性意识觉醒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大转型的时代,城市这个工业化的代名词,每天都以飞一般的速度变化、发展.余秋雨用自己的足迹追寻城市中独有的记忆,用自己的文笔去书写城中文人的亲身感悟,用自己的体会去思索文化存在的意义。他的语言朴实却铿锵有力,悲壮却微言大义,句句都饱含着一代有文化良知的中国人对于历史的关切和对于文明的期盼,随着他的文字,去寻找内心那方失落的文明。  关键词:城市;历史脆弱;记忆;文
期刊
摘 要:先秦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第一个时期。社会处于重大转型,极不稳定的状态,这恰恰又是文化发展和变化的最佳时期。音乐也在这时期随着其他文化的发展与渗透而得到提升。随着不同阶级的各家学派思潮兴起,他们对音乐的各种问题、现象、作用展开了社会性的辩论。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儒”、“墨”、“道”三家,他们的辨论形成了先秦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思想。文章通过对先秦时期音乐思想的浅析,阐明了他们对当今
期刊
摘 要:“国民性”这一概念是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后的产物,是西方舶来品,直到近代才由日本传入中国。然而这个话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有识之士严复、梁启超、鲁迅、陈独秀等人心中引发了从未有过的关于民族生存境遇的危机意识,并纷纷从主体层面进行了深度思考。  关键词:近代中国;生存危机;国民性  中国国民问题的研究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也是救亡与启蒙发展史中需要加以精心描绘的时代论题。面对西方世界的勃勃生
期刊
摘 要:现代化语境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主宰,当代的版画艺术如何在现代化的语境中构建中国化的视觉文化,对西方的艺术,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完全排斥,抱着学习的心态,汲取有用的东西。本土文化生成我们的根基,对西方的学习是我们朝向现代化迈进。在当今视觉艺术大发展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关注本土的继承,还要开阔视野看世界。文章通过对现代化语境中的版画的研究,分析了版画的评价标准和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期刊
摘 要:《芙蓉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格式,本文通过文本研读与分析,概括了小说类似联想方式及功能作用,得出了小说中的比喻在联想方式上多运用性质与状态等类似性来建构比喻的结论。  关键词:芙蓉镇;比喻;类似联想  《芙蓉镇》是古华先生的代表作,获得了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小说在语言上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以明喻和暗喻为主要类型,本文将通过小说中比喻的联想方式及功能作用浅要地分析小说中的比喻修辞。本文以人民
期刊
摘 要:当今,生态危机已经影响到全球,生态保护成为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重要的地位。傣族的谷物神话不仅以口传的方式流传在民间,而且傣族的傣文古籍有很多记载,傣族的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有关于谷物神话的记载。本篇论文以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傣族谷物神话对傣族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将以三个部分分析傣族谷物神话。  关键词:生态批评;傣族;谷物神话  美国历史学家林恩·怀特在
期刊
摘 要: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林海音其人其作一直是我们研究台湾文学的重要内容。她密切关注中国广大妇女的生存真相。女性及其婚姻、家庭,共同构成了林海音的小说世界。林海音的主要创作成就是小說,她以女性所特有的细腻眼光,透过妇女的不幸婚姻来反映社会,反映人生,反映历史的变迁。她的小说语言朴素蕴藉,艺术手法灵活多样。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她都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渗透到每一个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