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教学工作,结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对该课程教学组织及实施过程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尝试,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适应企业的需要。
关键词: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职业教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4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制造业急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必须紧跟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满足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为了适应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但是作为职业院校中的民办院校,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教学条件短期难以保证,为满足教学要求,必须挖掘现有资源,立足现状进行教学探索实践,从课程体系到课程建设逐步完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金属切削变形过程及规律,探索刀具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要求学生通过对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及切削温度、刀具几何角度、切削用量、刀具材料、刀具磨损对切削过程的影响等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常用刀具材料选择、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合理选择及刀具的刃磨等基本技能,为《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由于本课程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加之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实物,学生普遍感到不少课程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对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进行了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并通过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一、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教学标准规定了9个项目教学内容。要在48学时内完成如此多的内容,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恰当分配课时并合理调整内容,例如,将刀具结构及刀具几何参数教学重点内容安排4~6学时,将刀具基本定义、刀具材料、金属切削变形过程等较为重要的内容安排2~4学时讲授,其他内容安排1学时讲授;将数控刀具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使学生及时了解本课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扩宽其知识面。为了使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针对每一项目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兼顾一般,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在每个项目教学开始时,首先介绍项目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该项目教学结束时,用一定时间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坚持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讲授教学内容。
1.采用实例引入法。讲授新内容时,以一个实例引入课程内容。内容讲授结束后,让学生针对实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会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并有成就感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2.采用课堂讨论法。针对某些容易理解的问题开展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认识。方法为课前布置讨论题目、课上展示,如根据切削液的分类及作用,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加工方法、工件材料和刀具材料,开展切削液的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的课堂讨论。
3.采用教学提问法。结合讲解内容,因势利导向学生提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解车刀主偏角的大小对切削力三个分力影响时,向学生提出“加工细长轴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主偏角应如何选择?”由此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认真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内容对比法。通过直观性强的列表形式,比较各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如切削力、切削温度主要受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刀具角度和切削用量的影响,具体影响趋势及影响程度,通过采用表格形式表现出来并进行比较,以此增强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此外,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为蓝本,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合理安排讲解的逻辑顺序,并且还收集大量的素材来丰富课件。课件的制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习惯,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画面生动、形象,通过实物显示和实况播放,弥补学生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重点解决教学中比较抽象难懂的问题。课件内容条理、简单,文字不宜过多,便于学生课上记忆,课后复习,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课件形式应充分利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素材使讲课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做到课件内容充实、图像清晰、声音柔和、页面色彩悦目。如介绍切削用量三要素时,可采用切削加工视频,反映不同切削用量情况下的切削状态;讲解刃倾角对切屑流向的影响时,可结合动画演示。同时,注重使用不同的色彩或标记,注明讲授重点内容、难点及与教材安排不一致的内容,并留给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机会。
四、实现理论实训结合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知识面很广,因此,学习本课程不但要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教学。但是,基于学院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条件暂时不能满足,而单一的理论教学难以达到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采取双师型教师授课,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课程授课学期同时开设《车工实训》课程,作为《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课程授课教师同时兼任《车工实训》课程教学,通过车工实训课教学弥补《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教学的不足。这样,在车工实训教学课上让学生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也能够掌握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如:通过在车床上选择不同的切削用量加工零件,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以此掌握切削用量合理选择的方法。通过金属切屑的形状来判断切削过程平稳性;通过外圆车削中为什么要对刀,分析刀具安装位置的高低对实际加工中刀具角度的影响;通过切削用量的不同来观察表面质量、刀具磨损;通过加工过程中切削液的使用来介绍其功能和作用;同时还能够在实训课上发现学生操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后续的理论课上加以补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程度。
以上是对《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和体会。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善教学方法,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适应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芦福桢.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陈日曜.金属切削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张春红.《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的教改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10,(5):203-204.
[4]陆晓星.《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实践性教学初探[J].科技资讯,2009,(11):153-154.
关键词: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职业教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4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制造业急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必须紧跟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满足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为了适应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但是作为职业院校中的民办院校,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教学条件短期难以保证,为满足教学要求,必须挖掘现有资源,立足现状进行教学探索实践,从课程体系到课程建设逐步完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金属切削变形过程及规律,探索刀具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要求学生通过对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及切削温度、刀具几何角度、切削用量、刀具材料、刀具磨损对切削过程的影响等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常用刀具材料选择、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合理选择及刀具的刃磨等基本技能,为《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由于本课程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加之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实物,学生普遍感到不少课程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对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进行了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并通过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一、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教学标准规定了9个项目教学内容。要在48学时内完成如此多的内容,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恰当分配课时并合理调整内容,例如,将刀具结构及刀具几何参数教学重点内容安排4~6学时,将刀具基本定义、刀具材料、金属切削变形过程等较为重要的内容安排2~4学时讲授,其他内容安排1学时讲授;将数控刀具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使学生及时了解本课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扩宽其知识面。为了使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针对每一项目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兼顾一般,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在每个项目教学开始时,首先介绍项目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该项目教学结束时,用一定时间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坚持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讲授教学内容。
1.采用实例引入法。讲授新内容时,以一个实例引入课程内容。内容讲授结束后,让学生针对实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会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并有成就感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2.采用课堂讨论法。针对某些容易理解的问题开展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认识。方法为课前布置讨论题目、课上展示,如根据切削液的分类及作用,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加工方法、工件材料和刀具材料,开展切削液的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的课堂讨论。
3.采用教学提问法。结合讲解内容,因势利导向学生提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解车刀主偏角的大小对切削力三个分力影响时,向学生提出“加工细长轴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主偏角应如何选择?”由此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认真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内容对比法。通过直观性强的列表形式,比较各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如切削力、切削温度主要受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刀具角度和切削用量的影响,具体影响趋势及影响程度,通过采用表格形式表现出来并进行比较,以此增强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此外,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为蓝本,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合理安排讲解的逻辑顺序,并且还收集大量的素材来丰富课件。课件的制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习惯,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画面生动、形象,通过实物显示和实况播放,弥补学生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重点解决教学中比较抽象难懂的问题。课件内容条理、简单,文字不宜过多,便于学生课上记忆,课后复习,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课件形式应充分利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素材使讲课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做到课件内容充实、图像清晰、声音柔和、页面色彩悦目。如介绍切削用量三要素时,可采用切削加工视频,反映不同切削用量情况下的切削状态;讲解刃倾角对切屑流向的影响时,可结合动画演示。同时,注重使用不同的色彩或标记,注明讲授重点内容、难点及与教材安排不一致的内容,并留给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机会。
四、实现理论实训结合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知识面很广,因此,学习本课程不但要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教学。但是,基于学院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条件暂时不能满足,而单一的理论教学难以达到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采取双师型教师授课,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课程授课学期同时开设《车工实训》课程,作为《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课程授课教师同时兼任《车工实训》课程教学,通过车工实训课教学弥补《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教学的不足。这样,在车工实训教学课上让学生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也能够掌握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如:通过在车床上选择不同的切削用量加工零件,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以此掌握切削用量合理选择的方法。通过金属切屑的形状来判断切削过程平稳性;通过外圆车削中为什么要对刀,分析刀具安装位置的高低对实际加工中刀具角度的影响;通过切削用量的不同来观察表面质量、刀具磨损;通过加工过程中切削液的使用来介绍其功能和作用;同时还能够在实训课上发现学生操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后续的理论课上加以补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程度。
以上是对《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和体会。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善教学方法,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适应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芦福桢.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陈日曜.金属切削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张春红.《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的教改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10,(5):203-204.
[4]陆晓星.《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实践性教学初探[J].科技资讯,2009,(1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