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制图》是学习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原理与方法的技术基础课,这门课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过去灌输式的讲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限制着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现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CAD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制图教学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平台。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CAD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必要的绘图能力”已从原来的手工绘图向计算机绘图转化。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在开设《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上再开设《AutoCAD》已是适应社会和企业技术要求不能缺少的。下面就《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如何有机结合作些粗浅探讨。
一、《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通常是在授完《机械制图》后,再学习《AutoCAD》。这种教学模式把两门课程的学习人为分割,使其内容相互脱节,使教学环节生硬呆板。
在技校的教学活动中,实操训练要占去1/3甚至更多的课时,学生理论课的学习相对吃紧。而《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分开教学,势必占去更多的课时,若能合理调整授课形式,将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重复内容讲一次,次要内容简单讲,重要内容融会起来讲,这样可以使有限的课时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便于在制图教学中引入AutoCAD辅助教学,化解教学难点,使传统教学中一些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具体、生动。
技校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掌握制图的国家标准,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学生在学习制图时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缺乏空间想象力,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用模型、挂图等来增加直观性,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但这些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且模型、挂图的使用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在《AutoCAD》的教学中,注重的是软件的使用方法,淡化了对学生进行识图及空间想象力的训练。《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讲授相互独立,不利于课程的整体优化,也不利于综合利用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与《AutoCAD》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可以将抽象、静止的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不但可以看到立体图样,还可以看到动态的作图过程,这样他们可以从原理到方法全面掌握,增强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较快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机械制图》与《AutoCAD》内容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创新意识得以培养和强化,这正是新型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对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无疑是非常大的。
二、《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要有主次之分,以机械制图为基础,将AutoCAD的内容有机融入,对这两门课程内容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部分,应进行优化组合,并加以综合改进,在教学中应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并且要突出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下面就二者的结合方法谈一下笔者的设想:
1.讲解AutoCAD相关知识
在绘图工具的使用中,增加介绍AutoCAD软件的界面,常用图线的命令、坐标点的输入,以及CAD的线型、图样幅面、标题栏的设置等内容。在尺寸标注中增加AutoCAD的文字样式、尺寸标注等内容。在平面图形的绘制中则应主要利用CAD来进行练习,同时介绍AutoCAD的各种二维绘图命令、编辑命令、绘图技巧等内容。对制图中的线型、箭头、字体和绘图工具的使用则可简单介绍,随着计算机绘图的普及,该内容已可淡化,不再作为主要内容。
2. 利用AutoCAD来完成三视图的绘制
在正投影法及基本体的视图中,介绍投影原理、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后,主要利用AutoCAD来完成三视图的绘制。在绘图时充分利用AutoCAD的对象捕捉、追综功能,强化“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在基本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前加上一节AutoCAD三维模型的绘制、编辑内容,之后一方面利用模型、轴测图及三维模型绘制三视图,另一方面利用AutoCAD软件从简单的三视图绘制三维模型,建立起平面图形与实物间的联系,通过多次练习,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同步展开
在轴测图的绘制中,由于有了三维模型的辅助,这一内容可相应减少,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可通过上机同步展开,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轴测图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模式一箭双雕,学生既掌握了轴测图的有关理论,也掌握了利用AutoCAD绘制轴测图的方法,省时省力,高效实用。以前不太重视的草图绘制,现在应强化训练,以提高计算机绘图的工作效率。
4.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绘图、识图训练中,由于学生对基本理论和AutoCAD的大部分功能都已基本掌握,就可以主要介绍图样的表达方法、识读方法。并利用AutoCAD这一工具进行绘图与识图训练,这种训练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大纲,设计出难度适合的练习题,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由平面图形转向三维实体的空间想象力。绘图、识图训练可分基本体、基本体的截割与相贯、组合体、零件等模块。利用一体化教学的优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方便地从计算机中调出不同难度的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可不拘形式,灵活地对学生进行绘图、识图训练。传统的补图、补线题仍可应用,但应以绘制三维模型为主。另外,还可利用CAD自动生成二维图形的功能,将三维模型转化为三视图,与学生所绘三视图对比,达到提高学生绘图、识图的能力的目的。即可以节省学时,又可加强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还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方法和技巧。
以后的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都可以利用让《机械制图》与《AutoCAD》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练习。这可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使每个学生都亲自体会到计算机绘图的方便、快捷和高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实现《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手脑并用的练习促进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绘图、识图的技能和技巧。《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对有效利用课时、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知能力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完善。相信随着这一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会为技工学校制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高级技工学校)
随着CAD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必要的绘图能力”已从原来的手工绘图向计算机绘图转化。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在开设《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上再开设《AutoCAD》已是适应社会和企业技术要求不能缺少的。下面就《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如何有机结合作些粗浅探讨。
一、《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通常是在授完《机械制图》后,再学习《AutoCAD》。这种教学模式把两门课程的学习人为分割,使其内容相互脱节,使教学环节生硬呆板。
在技校的教学活动中,实操训练要占去1/3甚至更多的课时,学生理论课的学习相对吃紧。而《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分开教学,势必占去更多的课时,若能合理调整授课形式,将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重复内容讲一次,次要内容简单讲,重要内容融会起来讲,这样可以使有限的课时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便于在制图教学中引入AutoCAD辅助教学,化解教学难点,使传统教学中一些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具体、生动。
技校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掌握制图的国家标准,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学生在学习制图时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缺乏空间想象力,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用模型、挂图等来增加直观性,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但这些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且模型、挂图的使用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在《AutoCAD》的教学中,注重的是软件的使用方法,淡化了对学生进行识图及空间想象力的训练。《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讲授相互独立,不利于课程的整体优化,也不利于综合利用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与《AutoCAD》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可以将抽象、静止的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不但可以看到立体图样,还可以看到动态的作图过程,这样他们可以从原理到方法全面掌握,增强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较快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机械制图》与《AutoCAD》内容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创新意识得以培养和强化,这正是新型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对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无疑是非常大的。
二、《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要有主次之分,以机械制图为基础,将AutoCAD的内容有机融入,对这两门课程内容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部分,应进行优化组合,并加以综合改进,在教学中应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并且要突出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下面就二者的结合方法谈一下笔者的设想:
1.讲解AutoCAD相关知识
在绘图工具的使用中,增加介绍AutoCAD软件的界面,常用图线的命令、坐标点的输入,以及CAD的线型、图样幅面、标题栏的设置等内容。在尺寸标注中增加AutoCAD的文字样式、尺寸标注等内容。在平面图形的绘制中则应主要利用CAD来进行练习,同时介绍AutoCAD的各种二维绘图命令、编辑命令、绘图技巧等内容。对制图中的线型、箭头、字体和绘图工具的使用则可简单介绍,随着计算机绘图的普及,该内容已可淡化,不再作为主要内容。
2. 利用AutoCAD来完成三视图的绘制
在正投影法及基本体的视图中,介绍投影原理、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后,主要利用AutoCAD来完成三视图的绘制。在绘图时充分利用AutoCAD的对象捕捉、追综功能,强化“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在基本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前加上一节AutoCAD三维模型的绘制、编辑内容,之后一方面利用模型、轴测图及三维模型绘制三视图,另一方面利用AutoCAD软件从简单的三视图绘制三维模型,建立起平面图形与实物间的联系,通过多次练习,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同步展开
在轴测图的绘制中,由于有了三维模型的辅助,这一内容可相应减少,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可通过上机同步展开,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轴测图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模式一箭双雕,学生既掌握了轴测图的有关理论,也掌握了利用AutoCAD绘制轴测图的方法,省时省力,高效实用。以前不太重视的草图绘制,现在应强化训练,以提高计算机绘图的工作效率。
4.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绘图、识图训练中,由于学生对基本理论和AutoCAD的大部分功能都已基本掌握,就可以主要介绍图样的表达方法、识读方法。并利用AutoCAD这一工具进行绘图与识图训练,这种训练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大纲,设计出难度适合的练习题,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由平面图形转向三维实体的空间想象力。绘图、识图训练可分基本体、基本体的截割与相贯、组合体、零件等模块。利用一体化教学的优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方便地从计算机中调出不同难度的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可不拘形式,灵活地对学生进行绘图、识图训练。传统的补图、补线题仍可应用,但应以绘制三维模型为主。另外,还可利用CAD自动生成二维图形的功能,将三维模型转化为三视图,与学生所绘三视图对比,达到提高学生绘图、识图的能力的目的。即可以节省学时,又可加强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还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方法和技巧。
以后的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都可以利用让《机械制图》与《AutoCAD》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练习。这可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使每个学生都亲自体会到计算机绘图的方便、快捷和高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实现《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手脑并用的练习促进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绘图、识图的技能和技巧。《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对有效利用课时、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知能力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完善。相信随着这一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会为技工学校制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