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总结直径≤1.5 cm的肾上腺微小病灶后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要点及体会.方法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微小病灶部分切除术患者52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6例(皮质腺瘤36例,皮质增生10例)、无功能腺瘤3例、髓样脂肪瘤、肾上腺转移癌、混合瘤各1例.病灶位于右侧27例,左侧25例.超声和CT检查病灶直径平均1.2(0.8~1.5)cm.于肾脏内上方、近后腹膜处分离肾上腺,先游离寻找靠近后腹膜的肾上腺内
【机 构】
: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直径≤1.5 cm的肾上腺微小病灶后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要点及体会.方法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微小病灶部分切除术患者52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6例(皮质腺瘤36例,皮质增生10例)、无功能腺瘤3例、髓样脂肪瘤、肾上腺转移癌、混合瘤各1例.病灶位于右侧27例,左侧25例.超声和CT检查病灶直径平均1.2(0.8~1.5)cm.于肾脏内上方、近后腹膜处分离肾上腺,先游离寻找靠近后腹膜的肾上腺内侧肢,并充分游离出整个肾上腺组织.结果 52例病灶均完整切除,术后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手术时间平均92(35~240)min.出血量平均150(30~260)ml.无输血病例.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需镇痛处理8例.术后平均16(12~24)h恢复肠道功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6(3~9)d.超声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准确率71%(37/52)、CT检查为96%(50/52).结论 CT检查对肾上腺微小病灶的定位准确率高,腹腔镜下充分游离寻找靠近后腹膜的肾上腺内侧肢、探查整个肾上腺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FK506)肾毒性模型中钙离子代谢的变化情况,探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地尔硫草(Dil)对FK506肾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按公式将肾移植术后FK506、环孢素(CsA)和Dil的首剂治疗剂量换算成大鼠的治疗剂量.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sA组(25mg·kg-1·d-1)、FK506组(0.8 mg·kg-1·d-1)和FK506加Dil组(0.8mg·kg-1·d-1
46,XX男性性别逆转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性别异常疾病,患者有睾丸,并表现为男性外观,而染色体核型为46,XX.2001和2003年我们分别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患儿,4岁.发现左侧阴囊包块1个月余.左腹股沟包块20 d于2007年12月入院.1个月前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左侧阴囊包块,10余天后又发现其左侧腹股沟处出现一包块.患儿未感觉患侧阴囊及上方胀痛等不适,病程中每日解稀水样便1~2次,余无明显不适。
我们利用已经分化成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培养液和膀胱组织匀浆上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诱导分化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由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学会授权的第26届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大会(26thWCE)于2008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会议是我国泌尿外科界首次承办国际性品牌会议,也是对我国泌尿外科届整体学术水平和组织能力的一次考验和检阅。会议共收到来自63个国家的2155篇稿件,创下WCE历史上最高投稿量和投稿国家的记录。经过稿件评审,
目的 提高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19例.临床表现腰腹部疼痛、恶心、食欲不振,乏力、体重下降、尿量减少,体检发现双肾积水肾区叩击痛等.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沿腹主动脉前方及两侧分布,包绕输尿管和下腔静脉.行开放手术9例,其中双输尿管松解加腹腔间置术7例,松解失败行肾造瘘术者2例;经膀胱镜或输尿管镜置入双J管引流10例.辅以泼尼松口服治疗17例,6
CUA2008年会共收到肾移植稿件208篇,经过两次审稿,挑选40篇作为分会场发言交流。实际交流共32篇。内容涉及肾移植基础研究、活体供肾取肾方法探讨、老年供肾者术后安全性评估、移植肾活检病理与治疗效果分析、免疫抑制剂转换的经验、胰。肾联合移植长期随访分析等。会议上专家们还介绍了自已的经验与体会。
目的 提高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7~34岁,平均25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肾区疼痛2例,体检偶然发现2例.超声检查均提示肾脏实质性占位病变,肿物平均4.3 cm×4.1 cm.其中CT检查发现肾脏实质性占位病变4例,增强后明显强化,肿物平均5.0cm×3.3 cm.1例MR
目前认为,基因改变如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是前列腺癌(PCa)恶性转化和进展的2大机制,其中表观遗传学机制如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在PCa发生发展以及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1-2],并且由于其改变的可逆性,可能成为PCa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现就:PCa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综述如下。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检查的PCa患者23例、BPH患者22例及正常对照组8例,分别比较其前列腺灌注参数的差异,包括相对负性强化积分(rNEI)、相对平均达峰时间(rMTE)和相对最大下降斜率(rMSD).结果 外周带PCa组rNEI值高于BPH组外周带(t=11.64,P<0.001)和正常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