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农业科学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逐渐普及开来,但在传统生产技术及培育手段的影响下,农业生产机械化方式受到了严重制约,导致当前阶段的玉米种植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种植体系,更好的促进玉米生产效率的提升是当前农业种植机械化生产中急需考虑的问题。文章简单分析当前阶段昌吉州玉米的种植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究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应性问题,就如何有效促进玉米机械化生产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玉米;农机农艺;适应性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直接影响着国家农业发展的稳定性,但根据农业部门的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阶段我国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农业部门正在积极的研究及探索农业生产的工艺,希望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改进玉米的生产技术,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玉米生产效率的提升。
一、当前阶段昌吉州玉米生产的现状
玉米是昌吉州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160万亩左右,广泛的分布于各个县市,但受到各区域种植传统以及气候差异的影响,各县市的玉米种植工艺技术存在一定的区别,目前来说昌吉州的玉米种植区域主要为北方春播玉米区。昌吉州传统手工玉米种植模式已经消失,玉米生产从种到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有些县市机械化种植模式受到传统农艺技术的制约,种植效果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的促进农艺技术与机械化生产技术结合,建立系统化的玉米种植体系,从而有效促进玉米的高效生产是当前阶段玉米种植人员以及有关研究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简单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其一,通过种植面积试验及示范,综合考虑玉米的产量密度、种植间距范围等几个参考因数,考察玉米机械生产的设计及结构问题;其二,改进玉米生产农艺技术,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形成一个良性的种植机制。
二、玉米生产过程中农机与农艺影响发展问题
1.玉米播种方式对机械化生产的影响
玉米的种植方式及性状决定了玉米的产量,而玉米的播种率直接决定了玉米的种植方式。造成种苗资源浪费。此外,由于播种距离规格多样,加大了玉米机械化作业的难度,严重影响了作业效率。玉米种植中,播种行距的标准化及规范化直接影响了机械作业的效率,行距太小,玉米收获时同一个割道可能同时有两行或者多行玉米都进入摘穗辊,部分割道可能会被空下来,导致设备的负载不均匀,割台被堵塞,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机械设备的传动部件出现过载损坏,严重影响玉米收割的效率。另一方面来说,行距不一致,可能会导致玉米收獲机运行过程中出现行走轮压行的不良现象,影响到还田工作的质量。但实际的玉米生产过程中,受一些客观或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有些区域的玉米种植时并没有严格控制玉米的播种间距、种植间距等,导致玉米的播种效率比较低,可能存在着漏播、重播等不良现象,
2.玉米种苗的植物特性对机械化收获的影响
玉米种苗的植物特性主要指的是玉米的苗穗高度、抗倒伏性、含水率、植株整齐度等,它们与玉米生产的农艺技术与玉米的品种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玉米的收获工作。玉米种苗品种不同,对于机械化生产方式的适应性也各不相同,农业机械化生产对于玉米的行距、种苗的植物特性都有较高的要求。
三、玉米生产中农机农艺适应性调整问题
1.种植行数及行距与机械化收获方式适应性调整
就目前来说,昌吉州玉米播种机主要有2、3、4、6行几种机型,联合收获机主要有2、3行和不对行三种机型,播种机与收获机之间存在着行数不匹配的问题,比如,4行播种机不适合采用2、3行收获机,只能使用6行播种机。因此,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合理选择玉米播种机及联合收获机,6:2行比种植模式比较合适。
此外,必须要保证玉米的行距比较均匀。当前阶段昌吉州机械化玉米种植过程中,播种机的行距大多在450mm~700mm之间,选择的播种方式不同,行距自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保证玉米播种机以及联合收获机的行距配套,播种机行距选择时,要重点考虑联合收获机的适应行距问题,相关实践研究显示,大田玉米种植模式采用500㎜~550㎜等行距种植模式较好,此行距既可以节省土地,也能够满足作物通风透光的要求;套作模式中,采用650~750mm等行距均匀种植模式较好;不适宜使用收获机的种植区域,要能够根据种植模式以及间作模式合理的调整行距。
2.玉米收获方式的选择
我州玉米成熟时玉米颗粒果实的含水量一般在20%~35%左右,含水量比较高,玉米收获时不宜使用机械化方式进行脱粒。另外玉米含水量较高时,一般都具有后熟的现象,因此不能随意使用设备的剥皮功能。夏玉米收获时,玉米秸秆大多还是青绿色,为了提高秸秆的饲用价值,可以采用青储型收获机,直接压窖制成青储饲料,可以有效的提高其经济效益。
3.玉米垄作与机械化收获适应性调整
玉米垄作方式比较多,主要有小垄单行种植、大垄双行种植以及大小垄种植等几种模式,玉米的行距范围一般在300~900mm之间,差距比较大,不能采用联合收获模式。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调整玉米的种植行距,按照上文所述的500~750mm的行距要求均匀种植。
4.留茬高度控制
玉米的种植模式、秸秆的处理模式不同,留茬高度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消灭玉米螟,一般情况下,大多选用低茬收割的方式,留茬的高度需要控制在10cm以下,套作或者垄作种植模式下,要最高处垄顶或者畦背的高度为基准控制留茬高度,同样应低于10cm,青储收获方式下,留茬的高度比较低,一般在2~3cm左右。
四、结语
玉米播种收获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结合全过程的机械化要求综合考虑,要以玉米的收获为重点,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种植模式等合理选择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种植效率以及生产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品.玉米生产中的农机农艺适应性问题思路构建[J].乡村科技.2016(05).
[2]杨茜,相姝楠.一年两熟地区玉米生产机械化中的农机农艺适应性问题初探[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02).
[3]龙宝贝.玉米种植机械化的农机农艺适应性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
关键词:玉米;农机农艺;适应性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直接影响着国家农业发展的稳定性,但根据农业部门的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阶段我国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农业部门正在积极的研究及探索农业生产的工艺,希望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改进玉米的生产技术,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玉米生产效率的提升。
一、当前阶段昌吉州玉米生产的现状
玉米是昌吉州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160万亩左右,广泛的分布于各个县市,但受到各区域种植传统以及气候差异的影响,各县市的玉米种植工艺技术存在一定的区别,目前来说昌吉州的玉米种植区域主要为北方春播玉米区。昌吉州传统手工玉米种植模式已经消失,玉米生产从种到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有些县市机械化种植模式受到传统农艺技术的制约,种植效果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的促进农艺技术与机械化生产技术结合,建立系统化的玉米种植体系,从而有效促进玉米的高效生产是当前阶段玉米种植人员以及有关研究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简单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其一,通过种植面积试验及示范,综合考虑玉米的产量密度、种植间距范围等几个参考因数,考察玉米机械生产的设计及结构问题;其二,改进玉米生产农艺技术,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形成一个良性的种植机制。
二、玉米生产过程中农机与农艺影响发展问题
1.玉米播种方式对机械化生产的影响
玉米的种植方式及性状决定了玉米的产量,而玉米的播种率直接决定了玉米的种植方式。造成种苗资源浪费。此外,由于播种距离规格多样,加大了玉米机械化作业的难度,严重影响了作业效率。玉米种植中,播种行距的标准化及规范化直接影响了机械作业的效率,行距太小,玉米收获时同一个割道可能同时有两行或者多行玉米都进入摘穗辊,部分割道可能会被空下来,导致设备的负载不均匀,割台被堵塞,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机械设备的传动部件出现过载损坏,严重影响玉米收割的效率。另一方面来说,行距不一致,可能会导致玉米收獲机运行过程中出现行走轮压行的不良现象,影响到还田工作的质量。但实际的玉米生产过程中,受一些客观或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有些区域的玉米种植时并没有严格控制玉米的播种间距、种植间距等,导致玉米的播种效率比较低,可能存在着漏播、重播等不良现象,
2.玉米种苗的植物特性对机械化收获的影响
玉米种苗的植物特性主要指的是玉米的苗穗高度、抗倒伏性、含水率、植株整齐度等,它们与玉米生产的农艺技术与玉米的品种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玉米的收获工作。玉米种苗品种不同,对于机械化生产方式的适应性也各不相同,农业机械化生产对于玉米的行距、种苗的植物特性都有较高的要求。
三、玉米生产中农机农艺适应性调整问题
1.种植行数及行距与机械化收获方式适应性调整
就目前来说,昌吉州玉米播种机主要有2、3、4、6行几种机型,联合收获机主要有2、3行和不对行三种机型,播种机与收获机之间存在着行数不匹配的问题,比如,4行播种机不适合采用2、3行收获机,只能使用6行播种机。因此,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合理选择玉米播种机及联合收获机,6:2行比种植模式比较合适。
此外,必须要保证玉米的行距比较均匀。当前阶段昌吉州机械化玉米种植过程中,播种机的行距大多在450mm~700mm之间,选择的播种方式不同,行距自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保证玉米播种机以及联合收获机的行距配套,播种机行距选择时,要重点考虑联合收获机的适应行距问题,相关实践研究显示,大田玉米种植模式采用500㎜~550㎜等行距种植模式较好,此行距既可以节省土地,也能够满足作物通风透光的要求;套作模式中,采用650~750mm等行距均匀种植模式较好;不适宜使用收获机的种植区域,要能够根据种植模式以及间作模式合理的调整行距。
2.玉米收获方式的选择
我州玉米成熟时玉米颗粒果实的含水量一般在20%~35%左右,含水量比较高,玉米收获时不宜使用机械化方式进行脱粒。另外玉米含水量较高时,一般都具有后熟的现象,因此不能随意使用设备的剥皮功能。夏玉米收获时,玉米秸秆大多还是青绿色,为了提高秸秆的饲用价值,可以采用青储型收获机,直接压窖制成青储饲料,可以有效的提高其经济效益。
3.玉米垄作与机械化收获适应性调整
玉米垄作方式比较多,主要有小垄单行种植、大垄双行种植以及大小垄种植等几种模式,玉米的行距范围一般在300~900mm之间,差距比较大,不能采用联合收获模式。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调整玉米的种植行距,按照上文所述的500~750mm的行距要求均匀种植。
4.留茬高度控制
玉米的种植模式、秸秆的处理模式不同,留茬高度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消灭玉米螟,一般情况下,大多选用低茬收割的方式,留茬的高度需要控制在10cm以下,套作或者垄作种植模式下,要最高处垄顶或者畦背的高度为基准控制留茬高度,同样应低于10cm,青储收获方式下,留茬的高度比较低,一般在2~3cm左右。
四、结语
玉米播种收获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结合全过程的机械化要求综合考虑,要以玉米的收获为重点,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种植模式等合理选择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种植效率以及生产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品.玉米生产中的农机农艺适应性问题思路构建[J].乡村科技.2016(05).
[2]杨茜,相姝楠.一年两熟地区玉米生产机械化中的农机农艺适应性问题初探[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02).
[3]龙宝贝.玉米种植机械化的农机农艺适应性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