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400年薪火传承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D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剧起源于明末,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流行于福州方言语系的20多个县市和台、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华人旅居地。闽剧历经数百年的变革,形成了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艺术风格,是福建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汉族戏曲之一。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东南亚各地。明代末年,弋阳腔传入闽中,与当地的方言小调逐渐融合,形成江湖调,随后出现了演唱江湖调的江湖班及以江湖调和歌为主要唱腔的平讲班。清末,平讲班和演唱昆腔、徽戏等外来声腔的唠唠班及福州演唱儒林戏的儒林班合流,最终形成闽剧。辛亥革命后,闽剧进入兴盛时期,涌现出众多班社及有“闽剧梅兰芳”之称的郑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马狄藩等“四大名旦”,因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魁力而深为广大群众喜爱。
  源起儒林
  400年前“儒林班”在福州洪塘乡金山寺参加普度演出,标志着闽剧艺术的诞生。
  唐代,福州就有歌舞百戏的演出。南宋时,南戏《张协状元》采用福州民间小调《福州歌》和《福清歌》作为曲牌。明代,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且福州方言戏曲亦逐渐兴起。清光绪初年到辛亥革命前后,福州的儒林班、江湖班、平讲班,开始互相吸收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互相移植上演剧目,彼此渗透,融为一体,发展成为“闽班”。1924年,郑振铎先生将《紫玉钗》《墦间祭》送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中正式以“闽剧”取代了旧时“闽班”之称号。
  闽剧流传在闽中,闽东,闽北等通用福州方言的市、县,是中华民族戏剧舞台上的一颗明珠。据古籍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五代时期,福州地区就已盛行音乐、歌舞、百戏、曲艺、木偶、杂技等各种民间艺术。到了明朝,具有地方特色的闽剧开始崭露头角。
  学术界公认闽剧是在“儒林”、“平讲”、“江湖”三个同属弋阳腔(高腔)系统声腔剧种融合衍化的基础上,吸收徽调,京剧,昆曲,皮簧等艺术变革发展的产物。“儒林”班起源明朝万历年间,“平讲”是明末清初由福州方言区民间歌舞小戏发展起来的,而“江湖”是明末江西艺人避乱入闽时带入的,三者相比,“儒林”历史最长,距今恰巧400年。
  历史见证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在外从政多年,历任南京户部郎中、四川参政、广西参政、江西布政使、浙江按察使等要职的曹学佺,因拒绝皇室宗藩动用国库私建藩邸而遭削职遣返故里。他在闲居福州西郊洪塘乡时,组织府中僮婢办起了曹氏家班,邀请儒士文人观赏娱乐,后人称之为“儒林班”,是闽剧最早的前身。
  曹学佺精通音律,擅长度曲,创研出适合福州方言音韵演唱的新腔。当时文人评论这种新腔是:“曲向花间度”,“翠管时调凤”,“新编乐府莺喉啭”,可见腔调之优美。后来闽剧艺人称之为“逗腔”。
  清兵入关后,曹学佺上吊殉国。曹府昔日夜夜笙歌,艺伎聚唱,名人云集的场面再也看不到了,儒林班从此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江西的弋阳腔也在福建民间广为流传,因戏班长年累月走乡闯寨流动演出,所以被称为“江湖戏”,唱白均用“土官话”,音乐曲调统称为“江湖调”。它“不叶宫调”,善于“错用乡语”,拥有大量以历史故事和家庭婚姻为题材的剧目,常演的传统保留剧目俗称“江湖三十六本头”又称“七双八赠二十一杂”。
  江湖戏的高台表演艺术与技巧以及前台干唱,后台帮腔,锣鼓伴奏,以及高亢激越的喧闹场面,特别适合广大城镇山乡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观赏习惯,因而在民间逐渐扎下了根。江湖戏与深受土大夫青睐的儒林戏,成了雅俗的鲜明对比。
  由于江湖戏唱白均操土官话,在福州方言地区流传时受到一定限制,因而得不到发展,于是一种纯用福州方言演唱的“平讲戏”,便应运而生。
  平讲戏的兴起,促使了儒林戏的复苏。原儒林戏的发祥地洪塘乡耆老,因追念昔日本乡石仓园儒林班演唱之盛况,便利用做普度酬神演戏的机会,与乡间爱好戏剧者在石仓园旧址附近的真人庙,选拔农家子弟,继承曹氏传统,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办起了第一个以乡为名的“洪塘儒林班”,沉寂了二百余年的儒林戏又重整锣鼓。
  儒林戏有一个优势,就是有一大批文人的关注。所以当儒林戏又复苏的时候,退居名人郭柏荫等人便根据《唐人说荟》中的《霍小玉传》,编成儒林戏《紫玉钗》。从此,作为一个独立声腔剧种的儒林戏,便进入了发展和成熟期。
  光绪元年(1875年),儒林班开始从乡村向城镇发展,于是出现了专业性质的戏班。这时期的儒林戏从福州传到长乐、福清、永泰、古田、闽清等县,而福州城里除了“十三家儒林班”外,又增加了“步云霄”、“海燕亭”、“歌舞台”、“大春台”、“新天然”等班。儒林戏在福州方言地区,已跃居剧苑芳首之位,使其“逗腔”成为后来闽剧的主体音乐。
  儒林戏与江湖戏,平讲戏结合融汇,俗称“三合响”,开始形成了今日闽剧的雏型。
  闽剧的兴盛
  辛亥革命后,闽剧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乐(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一旗(善传奇)两头羊(赛天然、庆乐然)”等班社。涌现了郑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马秋藩等四大名旦,陈芝卿、傅亿侬、黄荫雾、林依豹、林芝芳、黄铭卿等也红极一时。
  上世纪30年代,上海益闻书局出版许多闽剧曲本,香港百代、高亭、联星等唱片社灌制了许多闽剧唱片。抗战时期,1938年夏夜,闽剧艺人数百名在榕城举行抗日救亡火炬游行,个个手举火把,身穿黑色中山装,脚扎绑带。队伍从省府路出发,经过南门兜走向大桥头。站在第一排的有著名闽剧武生陈春轩、关传庚、剧作家林飞。他们沿途用闽剧曲牌《孝顺歌》高唱:“为国家,为民族,去,去,去!去当兵!”
  “七·七”事变后,福州舞台上宣传抵御侵略,鼓舞抗日斗志的闽剧演出风起云涌。抗战期间,陈春轩演出《八大锤》,黄荫雾演出《戚继光》,陈杏芬、林赶山、萧梦尘、黄荫雾合作《夜光杯》,轰动榕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闽剧获得新生。从1953年-1964年,福州闽剧界创作,整理了《荔枝换江绛桃》《陈若霖斩皇子》《双玉蝉》《贻顺哥烛蒂》《六离门》《夫人城》《闹灯会》及现代戏《九命沉冤》《海上渔歌》《红桥》等。
  “十年动乱”年月,闽剧受到严重摧残,绝大部分演职员被当作城市闲散居民,下乡插队劳动。东风解冻,柳暗花明,上世纪80年代后,闽剧团又获重建,再展新姿。闽剧又上北京城,再进中南海,还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在参加全国展演,省市会演和中国第三届戏剧节等活动中,获奖剧目有《洪武鞭侯》《林则徐充军》《魂断燕山》《天鹅宴》《丹青魂》《御前侍医》《拜石记》等。《天鹅宴》《丹青魂》二剧还获国家“文华奖”。青年演员陈乃春还荣获全国第十届戏剧的“梅花奖”和第三届“文华表演奖”。这几年中也涌现出一批中青年优秀演员与闽剧新秀。
  闽剧的保护
  福建是中国的戏曲大省,闽剧居福建五大剧种之首,但闽剧何时诞生,何时确立名称,却很少人能够了解。福州戏迷不应淡忘了闽剧的成长史, 为了抢救闽剧艺术,福州市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而对于闽剧的未来,更重要的是闽剧要“自强”,自己去闯市场,多出精品,在保持导向性的前提下,增强市场竞争力。福州市不断加大力度保护和扶持闽剧,在硬件建设方面,有关部门也大大增加了力度,同时创办了《闽剧与观众》杂志。从1993年开始,福建省艺术学校还专门开设了闽剧班,以培养闽剧艺术新人,逐渐使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逐渐焕发了生机。
其他文献
在泰国清迈的水灯节上,一对夫妻在将灯笼放飞夜空前许下自己的愿望。“灯笼承载着人们的愿望飞向天空,将天空化作了一片绚丽生辉的海洋,这是一种超乎现实的景象。”摄影师Sherry Zhao如是说。
期刊
布莱达默克桑德是冰岛东南部的一片黑色沙滩,在这里,搁浅在沙滩上的冰块像一只休眠动物蜷缩的身体。日出之后,摄影摒弃了沙滩上拍照游人最多的地带,另辟蹊径。当他走下海滩,照片中这个特别的石头迅速地吸引了他的目光。
期刊
木瓜鱼(Trunkfish)是河豚的一种,体长15厘米左右,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西部的珊瑚礁海域。但这只木瓜鱼是摄影师在以色列红海海域拍摄到的,所以和常见的金黄木瓜鱼有点不同。据说这种鱼很喜欢欣赏它们在镜头倒影里萌萌的样子。
期刊
萨利纳斯马拉什盐田位于秘鲁库斯科地区北部的神圣谷,摄影师想要展现出盐田的纵深层次。“盐田上为数不多的工人们,不是离得太远,就是正蹲在盐田里。”他如是写道,“我四下走动,终于找到一个走在池塘边沿的工人。我等待着他走到了这个稍大的池塘边,这样他的轮廓就能与背景分离开来。”
期刊
只有在枯死并蜕落松针之后,白皮松蜿蜒扭转的树枝才能显现出它那荒凉的优雅与美感。这种濒危的针叶树木生长于北美洲西部的高海拔地区。它强壮而耐寒,足以经受严冬的风雪。摄影师在美国俄勒冈州的胡德山北面拍摄到了这个画面。“这些山丘被俄勒冈州四处燃烧的森林大火带来的烟尘笼罩。”
期刊
摄影师在和家人驾车去波兰马苏里亚恩湖地区的路上,捕捉到了这样一个充满了夏日旅行趣味的瞬间。摄影师说:“我们被美丽的风景震撼了,决定在这停下,拍摄一些风光。我那练过体操的侄女在我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已经爬上了干草垛,并从一个跃到另一个上。”
期刊
美国洛杉矶纸雕艺术家Jeff Nishinaka的作品,以白纸为素材,施以精湛技艺,搭配恰到好处的光源,这些纸雕塑就在投射出的阴影的映衬下,活了。Nishinaka的所作所为,着实是颠覆了我们对一张张白纸的认识,原来再普通不过的素材,经过了艺术家的雕饰,居然就有了如此灵气。
期刊
近年来诸多媒体报道母语滑坡的文章越来越多,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质疑的文章越来越多,就连小学语文学会的会长崔峦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课改后师生负担没有减轻,课堂教学效益仍然不高,‘分数不低能力不强’的状况依然存在。”(见《北京晨报》2010.4.15《语文教学到需要‘拯救’的时候了?》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课改的新理念在深入人心,探索在继续,取得不小成绩;
期刊
2014年9月16日至22日,由文化部、福建省政府主办的“庆祝新中国六十五华诞·同圆中国梦——福建戏剧优秀剧目进京展演”活动成功举办。同时,知名专家学者近50人齐聚一堂,为福建地方戏剧目创作、舞台表演、人才培养等建言献策。  福建经验 弥足珍贵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优秀剧目的题材都是福建地方戏曲资源宝库中的优质资源,都得到了当今时代先进思想观照下的优化配置;而编、导、演、音、美等创
期刊
49岁的英国男子托尼·葛洛夫近日培育出重达8公斤的洋葱,被收录进《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前最大的洋葱纪录是4.5公斤。看到超市里卖的洋葱都不足1斤,托尼表示很欣慰,觉得辛苦没有白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