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油井加热伴热电缆的应用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ma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介绍了碳纤维加热电缆产生的背景,着重论述了碳纤维加热电缆具有的技术特性,以及一种以作者为主要发明人的“不锈钢护套碳纤维加热电缆”(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证书号第1946280号)的设计流程及其制造工艺,阐述了其与一般金属导体加热电缆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碳纤维;加热电缆;应用前景
  
  一、碳纤维油井加热伴热电缆产生的背景
  1、油井加热伴热电缆产生的背景分析
  电热电缆的出现源于油田原油开采,尤其是稠油的开采过程中。因地下原油中含有大量石蜡,随着原油接近地表,原油的温度下降,出现石蜡凝结,造成原油流动性下降,油井原油流量也相应降低。为了提高原油产量,需要在油井抽油杆内安装一根加热电缆,提升原油温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能。
  近年来,由于国际上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原高质油的储备越来越少,高蜡油勘测和开发逐渐成为石油开采的主流。以我国为例,截止目前我国境内共发现新油田 400多处,大约2.6万口油井,80%是“三高”油品,即含腊高(20-30%)、凝固点高(25℃~30℃)、粘度高(10-20厘帕)。如何开发利用这些石油,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传统稠油开采技术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稠油开采技术主要指 “蒸汽吞吐”、“化学降解”和电加热等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其本身的缺陷也阻碍了原油开采效率的提高。
  “蒸汽吞吐”、“化学降解”具有技术成本高,易破坏油层结构等缺点。而传统电加热技术由于其电缆电热体大多是金属材料,耗电量大、热转换效率低(仅有 70%)、易烧断、易损耗,而且电缆使用寿命也较短,需一年左右更换一次,更换电缆施工复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大大增加了石油开采成本。即使是现在比较先进的高频感应电加热技术也存在着传输距离远、三相电耗电不平衡、无功损耗大的问题。
  二、碳纤维油井加热伴热电缆的技术特性
  经大量研究表明,与传统金属加热电缆相比较,碳纤维加热电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节能
  传统电热加温的电热体材料大多是合金材料,由于合金电热黑度系数小,电热转换过程中存在可见光而损耗大量电能,因此电加热过程中电热转换效率低。合金电热体电热转换效率最高仅有 70%左右。
  高温状态下合金电热体表面易氧化,氧化层不断的增厚,氧化层的电阻不断的增大,造成了合金电热体有效单位面积的电流的负荷增大,易烧断。
  碳纤维加热电缆采用全黑体的碳纤维为加热体,加热过程中没有可见光,电热转换效率高达98%,高温状态下使用,不氧化,其单位面积的电流的负荷不发生改变。另外热传导速度与发热体表面积成正比,而碳纤维单根直径只有0.02mm,现碳纤维加热体要由几万根碳纤维组成,其表面积之大是合金电热体无法可比。因此,碳纤维加热电缆比传统的合金电热体比节能可达30%以上。
  2、超长
  用碳纤维发热材料制造的加热电缆长度可达1500m。而目前用合金发热材料制造加热产品很少能达到上述长度。
  3、轻质
  由于碳纤维加热体是非金属材料,密度是2.0g/cm3左右,而合金材料的密度一般是8.5g/cm3。在线径相同的情况下,碳纤维加热电缆比金属导体加热电缆轻一半以上。这样既有利于减少抽油设备的负载,有利于主电机节能,同时也便于安装维修。
  4、寿命长
  碳纤维可抗高温1000多度,强度高、体积轻、耐高温、耐油、耐酸碱、耐腐蚀。结构方面,碳纤维是柔软状态,在提放电缆反复作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断裂,真正的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5、应用广范
  可以代替传统金属加热材料应用于油井、油罐、油管、化工、水汽管路等的加热伴热。
  三、 “不锈钢护套碳纤维加热电缆“的生产工艺及技术流程
  下面以本文作者主持发明的一种“不锈钢护套碳纤维加热电缆“(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证书号第1946280号)为例,说明其主要的生产工艺及流程。
  1、材料选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首先设计选定材料。
  (1)导电体
  根据使用条件可划分两个温度段;0—200℃和0—400℃。200℃以下使用镀锡铜导体,400℃以下使用镀银铜导体。
  (2)绝缘材料
  根据使用温度选定了云母带绝缘,它可耐温达到600℃以上。
  (3)加热体材料
  选择碳纤维为加热体,经过高温烧结后,能获得稳定电阻值。碳纤维具有抗拉强度高(是钢材强度5倍左右)、比重轻、无氧化、高模量、耐高温、耐磨、耐腐蚀、抗疲劳、抗蠕变等特性,所以说碳纤维材料经改性后是一种良好的加热体材料。
  (4)内护层
  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为了加强保护电缆绝缘层、导体及加热体,设计了编织层其材料选定不锈钢丝,可达到提高总体抗拉强度,平衡电缆发热的目的。
  (5)外护层
  为了达到耐磨、抗拉、耐油、耐酸、耐腐蚀的要求,用不锈钢带经制管设备拉拔、纵缝氩弧焊接,形成不锈钢外护套,达到产品的特性要求和制造长度。
  (6)气体保护
  为了提高加热电缆的使用寿命,选用惰性气体—氩气,将其充入电缆护套内,可更好的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2、电缆结构
  本电缆的剖面图如下图所示。
  
  图1 一种“不锈钢护套碳纤维加热电缆“的结构图
  1、导体 2、绝缘 3、发热体 4、绝缘 5、编织层 6、不锈钢护套
  3、生产工艺流程
  
  图2 一种“不锈钢护套碳纤维加热电缆“的生产流程图
  (1)导体绞合
  根据电缆使用温度、长度、功率确定导体镀层,截面。
  (2)云母带绕包(绝缘层)
  根据电压值确定绕包层数。
  (3)火花打压试验
  按电缆的电压等级,确定试验电压值(试验率要达到100%)。
  (4)漏电打孔
  根据电缆的加热功率、电缆长度确定打孔尺寸。
  (5)碳纤维烧结
  根据电缆的加热功率、电缆长度确定碳纤维规格、股数、阻值。按工艺参数进行烧结,确保阻值稳定。
  (6)成缆、并接漏点
  按工艺参数值,进行焊接镀银铜带,同时对电缆进行电阻检测,确保达到参数值。
  (7)云母带绕包(绝缘层)
  根据电压值确定绕包层数。
  (8)不锈钢丝编织
  根据电缆直径确定编织股数、编织节距。
  (9)不锈钢护套、焊接拉拔
  根据编织后电缆外径,确定不锈钢带宽度。包裹电缆同时纵缝氩弧焊接、拉拔一次成型,并同时进行探伤检验。
  (10)成品检验
  成品电缆要进行充气打压试验、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检验。
  (11)充气、封头
  将氩气充入电缆,封闭电缆端头,使其成品入库。
  四、碳纤维加热电缆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碳纤维加热电缆能有效地传导热量,热效率非常显著,同时具有节能、重量轻、超长、寿命长、免维护、耐高温、抗拉能力强、加热均匀、升温速度快等特点,尤其在油管或空心杆进油时使抽油杆的重量大大降低,有效的降低了电机负荷量,并且使用操作非常方便,安全可靠。因此,碳纤维加热电缆可以代替传统金属加热材料,应用于油井、油罐、油管、化工水汽管路等的加热伴热,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稠油资源地质与开发利用》 牛嘉玉科学出版社 2002-1.
  [2]《碳纤维及其应用技术》贺福,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09-01.
  [3]《国内外碳纤维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张家杰,化工技术经济 2005(04).
  [4]《碳纤维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Shinji Koyamat2000(45).
  [5]“油井加热电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证书号第1940280号) 发明人,李萌等.
其他文献
“新教师”是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教文体局在《东湖高新区教文体局关于“新优质学校”建设的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一项建设内容.文章主要从“新教师”的概念出发,从师德建设
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然而他们的阅读现状并不如人意.为了让学生热爱阅读,文章在认真学习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书籍的基础上,开展了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总结了
世界己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 ,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成为一个国家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而创业投资体系正是知识经济的
由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及文物馆合办的大陆港台大专美术教育研讨会于4月13日至15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同时举办应邀院校学生作品展览。参加这次研讨会的院校代表分别来自中
朝鲜族画家崔宪基从小生长在农村,对苍茫的大自然有着自己特殊的感情。他的油画作品基本都是以风景为题材、,自然景观在他的笔下经过创造而升华,阐示了作者对生命、对自然、
装饰画发端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出现了战国时期的吊画,汉代的画像砖,敦煌的壁画以及近代的版画、年画、工艺品装饰画等等,瑰丽堆放、多姿多彩。它的艺术传
信息技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由于农村小学受师资力量薄弱、信息技术设备落后、教学观念存在误区等因
研究不可尽言的文化意义,多失于解析,得于感悟。 确认造型艺术本身的独特的精神价值; 张扬美术家的主体意识; 创造有民族气派,有时代气派的美术作品。 (一)历史的挑战与
文章通过对某特殊教育学校一例孤独症儿童课堂问题行为的观察,进行界定和功能分析后,发现孤独症儿童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和多种原因.采用单一被试实验中的A-B设计,并以积
  Metastatic progress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involving local invasion, followed by dissemination of malignant cells and finally reestablishment of cancer cel
会议